毛澤東詩詞——《七律答友人》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

毛澤東詩詞——《七律答友人》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毛澤東詩詞中凡屬於“挽”、“答”、““和”等類型的,基本上都是有具體的姓名,如1915年的《五古•挽易昌陶》、1957年的《蝶戀花•答李淑一》、1949年的《七律•和柳亞子先生》等。

毛澤東的《七律•答友人》(一九六一年)是非常著名的一首作品,卻非常例外和奇怪,並沒有具體所答者的姓名。

題中的友人是毛澤東多年的摯友和鄉人樂天宇。

樂天宇(1901—1984),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人。1921年考入北京農業大學,1941年任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主任兼陝甘寧邊區林務局局長,1947年後任北方大學、華北大學農學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後任北京農業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1951年任中國科學院遺傳選種館館長,1954年任林業部林業科學研究院一級研究員,並被推選為第三屆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晚年回家鄉創辦九嶷山學院。

建國後,樂天宇仍然與毛澤東保持著朋友的交往。有一天,毛澤東在與樂天宇聊天時說:“你們寧遠有座九嶷山,那裡有斑竹,我很喜歡。”後來,在一次晚會上,毛澤東又不無惋惜地對他說:“我是湖南人,卻沒到過九嶷山。”樂天宇說:“紅軍過寧遠時,走煙竹塘那一帶過。我們九嶷山的確是個好地方,可湖南人沒到過九嶷山的,又何止您一個?我念首詩您聽聽吧!‘生長月岩濂水間,老來才入九嶷山。消磨筋力知餘幾,踏遍人間五嶽還。’”並說這是清朝道縣籍著名書法家、學者何紹基寫的。毛澤東聽了哈哈大笑,說:“何紹基的詩一般,但字好。以後有機會,我一定去九嶷山看看。那是舜帝南巡的地方呵!我要是寫詩,大約比何紹基這首強,否則對不起鍾靈毓秀的九嶷山啊!”

毛澤東詩詞——《七律答友人》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1960年秋,樂天宇帶領一個五人考察小組,回到家鄉九嶷山,登上主峰三分石,考察香杉和斑竹的生長、分佈情況。他特意挑選了兩根精壯筆直、羅淚分明的斑竹,把它截成4段,攜帶回京,一段送給李維漢,一段送給蕭克,一段贈給當年的摯友毛澤東,另一段自己留作紀念。樂天宇感到,僅送一段斑竹給毛澤東,無法表達自己的心意。他詩興湧來,拈筆寫了一首題為《詠三分石》的七言古體詩:“三分石聳楚天極,大氣磅礴驅舞龍。南接三千羅浮秀,北壓七二衡山雄。西播都龐越城雨,東噓大庾馳田虹。我來瞻仰欽虞德,五風十雨惠無窮。為謀山河添錦繡,訪松問柏謁石樅。瑤漢同胞殷古誼,長林共護紫霞紅。於今風雨更調順,大好景光盛世同。”落款是“九嶷山人”。連同斑竹一起送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睹物思友,感物生情,不久便寫下了友誼之歌,懷鄉之曲。於是,“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的名詩,就這樣問世了。

毛澤東詩詞——《七律答友人》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七律·答友人》在毛澤東所有詩作中最為絢麗飄逸,工藝上也最為講究。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話傳說,想象力瑰麗斑斕,情景交融,從神仙世界寫到後四句的現實世界,可謂舉重若輕、自然婉轉。在詩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淚”寄託他對楊開慧的綿綿哀思。“我欲因之夢寥廓”化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我欲因之夢吳越”句,以“寥廓”代“吳越”境界更為擴大,隨著這寥廓蒼茫的晨景,詩人似乎真的夢迴到他芙蓉盛開,朝霞滿天的家鄉。

不久,樂天宇便接到了毛澤東寄來的這首和詩的詩稿,題為《七律·答樂天宇》,樂老十分高興。

一天,樂天宇在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那裡,對田說:“我這個人平時做事莽莽撞撞,弄得不好,往後可能會給毛主席添麻煩,不能用我的名字。”說著順手拿起筆來,把自己的名字給劃掉了。當時,郭沫若正在編注“毛主席詩詞選”,田家英便把樂天宇的意見轉告給了郭老。

有一天,樂天宇到郭沫若家去做客。碰巧郭沫若正在忙著籌集出版“毛主席詩詞選”。郭老笑著對樂老說:“主席的詩中,有你的名字哩!”樂天宇連忙搖搖手,並向郭沫若談了自己的意見。郭老聽後說:“樂老你真謙虛。那也好,不如改為‘友人’吧。”並解釋道:“友人表示多數的意思。”

因此,在公開出版發表的《毛澤東詩詞》中,“樂天宇同志”也就成了毛澤東匿名的“友人”了。

毛澤東詩詞——《七律答友人》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