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風波發酵 這個專業進入大衆視線

近期,疫苗造假風波持續發酵,再一次將食品藥品安全推上全民關注的焦點。疫苗作為現代生物科學發展進步的結晶,能經濟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據估計,通過接種疫苗,全世界每年能避免200萬至300萬例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和麻疹導致的死亡。

然而,疫苗的開發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需要投入非常高的人力物力成本。很多高中生對疫苗研發、製藥產生興趣,準備報考生物科學相關專業,立志做出利國利民的科研成果,當造福公眾的“藥神”。

疫苗風波發酵 這個專業進入大眾視線

生物科學的進步對人類社會做出全方位的貢獻,前景光明;但生物科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似乎不那麼樂觀,學生本科畢業紛紛考研深造。那麼生物學到底是什麼?究竟學什麼呢?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幾千年來,我國在農、林、牧、副、漁和醫藥等實踐中,積累了有關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體的豐富知識。1859年,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確立了唯物主義生物進化觀點,推動了生物學的迅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