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公司「一女三嫁」:半年「勾搭」三隻A股,綠色動力能否接盤

7月25日,上市一個半月的次新股——綠色動力(601330)公告稱,擬通過支付現金的方式取得廣東博海昕能環保有限公司(下稱博海昕能)的100%股權。不料,公司股價遭遇悶殺,繼25日下跌2.4%,26日盤中一度觸及跌停。

綠色動力主力資金有此激烈反應,不難理解。《金證券》記者發現,這已是近期博海昕能第三次現身於上市公司的公告中。華西能源(002630)從2月計劃對其增資大幹一場,到3月突然要轉手他人;旺能環境(002034)從3月積極接盤,到4月終止交易。此次,綠色動力能終結博海昕能在A股的顛沛流離命運嗎?

用腳投票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在25日的那份公告中,綠色動力表示,公司與上市公司華西能源、東莞市煒業投資有限公司、東莞市寶瑞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於2018年7月24日簽署了《框架協議》,公司有意以現金方式收購上述各方所持的博海昕能合計100%的股權。據悉,華西能源、東莞市煒業投資有限公司、東莞市寶瑞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博海昕能49%、46.2%、4.8%的股份。財務數據顯示,博海昕能2017年實現淨利潤約為-3329.4萬元。

據瞭解,博海昕能是一家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為主業的公司,而綠色動力主要以BOT等特許經營的方式從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以及技術顧問業務。綠色動力表示,此次收購將擴大公司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業務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完善市場佈局。

從股價表現來看,資本市場選擇了用腳投票。繼前一交易日下跌2.4%後,昨日綠色動力盤中一度跌停,最終報20.05元,大跌8.86%。

綠色動力今年6月11日登陸A股市場,隨後股價被爆炒,曾收穫了15個“一”字漲停板,股價最高曾衝至27.85元。《金證券》記者接觸的滬上券商人士稱,綠色動力昨日股價劇烈波動,一方面與獲利資金了結有關,另一方面也是資金對公司的擬收購標的存疑。

A股前緣

博海昕能的身影曾多次出現於上市公司公告中,且命運一波三折。今年3月6日晚間,華西能源公告,公司於3月3日與交易各方達成初步意見,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公司擬將所持博海昕能全部股權轉讓給旺能環境。同日,旺能環境也發佈公告遙相呼應。

這一舉動讓市場驚訝。畢竟,就在10天之前,華西能源才宣佈擬出資1.42億元增資博海昕能。不過,資本市場的聯姻就像龍捲風,來得快,去得也快。4月中旬,兩家公司齊稱,因各方未能就交易的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決定終止本次股權轉讓。

據瞭解,旺能環境本擬現金作價8-10億購買博海昕能的100%股權,由於博海昕能2016年、2017年淨利潤連虧,估值卻高達8億元以上而導致市場質疑聲不斷。至於華西能源,這樁交易也有“平價甩賣”之嫌疑。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2016年間,華西能源在博海昕能的直接投入約為4.19億元。而如果以8億元估算,華西能源持有的博海昕能49%股權的估值約為3.92億元,甚至不及成本投入。

資金困局

時隔逾三個月,博海昕能再覓得買主,且又是上市公司。

前述券商人士對《金證券》記者分析,綠色動力上市不久,次新股由於募集資金充裕,在併購拓展上有優勢,也有衝動。據介紹,博海昕能虧損,最直接的原因是其經營項目遲遲沒有正式投產。華西能源當初披露,全部項目投資總額預計達33億-35億元,項目完全建成達產後預計每年可實現淨利潤3億元。對於去年淨利潤剛剛突破2億的綠色動力來說,這無疑是難以抵擋的誘惑。

但是,從博海昕能不斷尋找買家來看,公司可能“卡”在了錢上。這從今年3月華西能源內部人士一番話中也能得到印證,“華西能源2月份做出增資博海昕能的決策,是為了解決博海昕能在建項目的資金缺口,保證其持續經營。”

在該券商人士看來,綠色動力這次屬於同業併購,相對跨界而言風險不算大,但要想順利“摘果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標的估值和後期的資金投入。事實上,對於此次綠色動力擬購博海昕能的價格,公告中暫未提及。

“旺能環境最終放棄,多半也是價格沒談攏。收購標的估值一般參考同行業和歷史估值,相信這次博海昕能應該有所退讓。”他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