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產業扶貧新妙招 四種模式來幫忙

廣西玉林:產業扶貧新妙招 四種模式來幫忙

“種植的秀珍菇有了收穫,這次分紅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到產業扶貧政策帶來的福利,增強了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貧困戶蔡進傑說。

廣西玉林:產業扶貧新妙招 四種模式來幫忙

最近,玉林市玉州區城西街道新定村舉行扶貧產業分紅大會,新定村135戶貧困戶和村集體、專業合作社第一次喜領分紅,每戶貧困戶領到622元“紅利”。

玉州區依託轄區內龍頭企業採取保價回收、委託經營、接管經營和異地發展四種模式發展扶貧產業,走出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創新扶貧模式帶富鄉親

8月7日,在玉林市益康菌業種植有限公司種植基地,工人有的忙著採摘成熟的秀珍菇,有的把採摘下來的秀珍菇過秤、裝袋打包,有的忙著將秀珍菇搬到貨車上,準備銷往廣東。

廣西玉林:產業扶貧新妙招 四種模式來幫忙

工人正在玉林市益康菌業種植有限公司種植基地裡採摘秀珍菇(圖/玉州區委宣傳部)

玉林市益康菌業種植有限公司是玉林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產品獲農業農村部無公害認證,種植的秀珍菇鮮品除滿足本地市場外,還遠銷廣州、深圳等地。

“我們看中益康菌業的種植技術、銷售渠道等優勢,今年把食用菌種植作為新定村的扶貧產業,並委託益康菌業經營管理。”玉州區城西街道新定村支書蔡廣榮說。

新定村是自治區級貧困村,貧困戶利用產業扶貧資金入股村民合作社,合作社委託益康菌業發展扶貧產業,在玉林市益康菌業種植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種植秀珍菇,每年入股的貧困戶將從中獲得穩定的分紅。同時,益康菌業還招收當地貧困戶到公司務工,增加他們的收入。

廣西玉林:產業扶貧新妙招 四種模式來幫忙

除了新定村外,益康菌業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展扶貧產業,帶動了沼心村、西岸村、上羅村3個貧困村的合作社發展食用菌種植,目前已建成3個設施標準化食用菌生產基地,其中新定村和上羅村的扶貧產業食用菌生產基地由益康菌業代為經營。

“今年以來,玉州區圍繞8個貧困村摘帽、360人脫貧的年度目標,創新產業扶貧模式,由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玉州區扶貧辦副主任黃堅說。

通過委託龍頭企業經營或由龍頭企業代經營扶貧產業,解決了貧困村貧困戶缺乏生產技術、銷售渠道等在扶貧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同時,龍頭企業在發展扶貧產業的過程中也進一步增強了實力,達到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共贏的目的。

發揮產業輻射帶動作用

為加快貧困村脫貧的步伐,玉州區扶持發展貧困村特色扶貧產業,讓貧困戶和村集體分享產業“紅利”。

為解決玉州區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實力不強、帶富能力欠缺的問題,玉州區成立了扶貧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大力發展扶貧特色產業。

廣西玉林:產業扶貧新妙招 四種模式來幫忙

玉林市益康菌業種植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由村委會、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入股協議委託經營,合作社與扶貧產業公司簽訂產銷合同,對貧困村、貧困戶的農副產品保價回購並銷售。

“這種扶貧模式充分發揮產業輻射帶動作用,儘可能把貧困戶納入經濟組織,讓貧困村、貧困戶增加收入。”玉州區扶貧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寧說。

針對玉州區部分貧困村集體土地有限及流轉土地難的問題,玉林市益康菌業種植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採取異地發展扶貧特色產業的方法帶動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摘帽。

廣西玉林:產業扶貧新妙招 四種模式來幫忙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黃婷婷 提供

扶貧產業公司藉助玉州區健康產業優勢,為貧困村扶持扶貧產業項目,主要種植地道中藥材粉天冬、大天冬、莪術,解決了部分貧困村無特色產業及發展產業困難的問題。

今年玉州區陳旺村、彭村、雲良村、木根村、陽山村與扶貧公司簽訂委託經營協議,採取異地發展扶貧特色產業,在神農百草園種植200畝天冬,上半年完成種植100畝,剩餘100畝計劃到8月完成種植;在三和村250畝泡桐基地套種雞骨草等中藥材,上半年已完成60畝山地的開荒。

“扶貧產業公司通過異地發展扶貧特色產業,保證了貧困戶獲得投入資金總額8%的分紅收益。”黃堅說。

保價回收讓貧困戶吃下“定心丸”

市場變化莫測,不少貧困戶擔心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藥材沒人收購,養的鴨子賣不出,對產品銷售問題心裡沒有底。

“實施保價收購,解決貧困村產品銷售難題。”黃堅介紹,玉州區通過壯大產業扶貧公司,帶動扶貧產業發展,有效增加了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收益和貧困戶收入,解決貧困戶不敢種、不敢養,擔心產品產銷及效益難題,大大增強了貧困戶發展的信心。

廣西玉林:產業扶貧新妙招 四種模式來幫忙

圖/玉林新聞網

“養的鴨和鵝出欄時都有人上門保價收購。現在我們只管把鴨子養好就行,不用擔心銷售問題。”在廣恩村的番鴨、獅頭鵝養殖基地,正在給鴨子餵食的陳聲富說。

陳聲富原是廣恩村的貧困戶,2016年,他到養殖基地上班,每月工資3000元,加上每年500多元的分紅和其他獲利,一年收入6萬多元,去年摘掉了貧困帽。

廣恩村黨委書記楊朝其介紹,廣恩村從2016年8月起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養殖番鴨、獅頭鵝,並在去年8月與玉州區扶貧公司簽訂合同,保價收購所有產品,實現穩定收益。目前已出欄番鴨、獅頭鵝2萬多羽,貧困戶每戶每年獲得分紅500多元。

扶貧公司與專業合作社簽訂保價收購合同,幫助專業合作社解決銷售問題,讓貧困戶吃了定心丸,促進貧困村和貧困戶增收。

今年7月,玉林市騰揚種養專業合作社完成3000只木鴨的銷售,市場收購價格為每公斤10元,扶貧產業公司按保底價格每公斤12元收購,避免合作社和貧困戶的損失。

截至7月底,扶貧公司已銷售恩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土洋鴨、獅頭鵝1萬公斤,銷售額47萬元;完成騰揚種養專業合作社養殖的木鴨銷售1.12萬公斤,銷售額27.7萬元;銷售玉州區共裕種養專業合作社生產的16.8萬公斤蔬菜,銷售額26.5萬元。(文/廣西日報 記者 閉初健 通訊員 龐 昂 圖/網絡綜合)

廣西玉林:產業扶貧新妙招 四種模式來幫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