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防行業四大發展趨勢與三大投資熱點

2018年安防行業四大發展趨勢與三大投資熱點

我國安防行業市場持續增長,從2012年的3280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62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4%。根據中安協發佈《中國安防行業“十三五”(2016-2020年)發展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安防行業將向規模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到2020年,安防企業總收入達到8000億元左右,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安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計,隨著人工智能產業化的加快落地,民用安防產品將得到快速發展,至2023年,安防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

平安城市和智能交通是熱門應用領域,金融、文教應用增長趨於飽和

安防產品在許多行業中都有應用,主要分為兩類: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司法監獄等主要由政府使用的行業;智能樓宇、金融行業、文教衛等關注民生項目的行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安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在安防產品的應用領域中,平安城市佔比24%,排名最高;智能交通、智能樓宇、文教衛、金融行業分別佔比18%、16%、13%和12%,整體上細分行業分佈均衡,市場受某一行業的衝擊較小。從發展勢頭來看,傳統的金融、文教衛市場趨於飽和,政府、交通市場還在持續快速增長。在“平安”“智能”熱度空前的背景下,未來智慧城市將會成為安防行業的一大亮點。

安防智能化的四大發展方向與三大投資熱點

  ——四大發展方向

前端化。隨著芯片的集成度越來越高,處理能力越來越強,許多廠商推出了智能IPC、智能DVR和智能NVR,將一些簡單通用的智能移植到前端設備中。未來將有更多的複雜專用的智能算法在前端設備中實現。在前端設備上實現的優勢在於組網靈活,延時低,成本低,也減輕了一部分後端分析的壓力,為大規模部署提供了可能。

雲端化。已有的智能化產品大多是將多種智能功能固化在某一類硬件中,每臺硬件設備提供一種或有限的幾種智能化服務。未來,硬件資源的概念將逐步淡化,智能化以服務模塊的方式提供給客戶。雲端會根據客戶的需要(功能、路數等)提供服務,實現資源按需分配,最大化地滿足客戶需求和提高資源利用率。

平臺化。每個安防廠商在推進自己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時,都越來越多地需要對軟件平臺極其配套的硬件設備的整合,這個整合方案的兼容性,穩定性,安全性等,其標準也越來越趨於統一。未來幾年安防監控的應用類型也越來越清晰,其技術標準,開發接口等將越來越趨於統一:大廠商制定標準,小廠商兼容標準的合理產業模式將逐漸形成,有實力的安防廠商推出自己有主導力的解決方案平臺,是安防企業發展道路中必須要考慮的課題。

行業化。智能化解決的是行業客戶在業務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智能化需要往行業化方向進一步深化。首先智能化廠家要從行業出發,定位目標行業和細分市場,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其次,在具體行業中深入業務應用、業務流程等,剖析行業問題,尋找解決之道;最後,結合自身的技術積累,為行業客戶提供優質的行業智能解決方案。

——三大投資熱點

  開始落地發威的“城市大腦”。“城市大腦”智慧城市系統,正在逐漸成為大城市的“標配”,在杭州成功布局之後也於2018年向浙江省外、甚至是向國外拓展,相繼在蘇州、衢州、澳門、雄安,包括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落地;2017年阿里雲ET城市大腦還被選入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並永久入駐國家博物館;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省政協副主席也曾在兩會期間表示建議在全國城市進行城市大腦推廣應用。

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的“雪亮工程”。“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出現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這既是“雪亮工程”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也意味著平安鄉村建設將進一步提速。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對於實現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覆蓋鄉村、為鄉村提供良好的治安環境有著深遠的積極意義。

消費升級下的智能家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消費升級風潮下,智能家居產業將迎來風口。中國信通院發佈的《中國信息消費發展態勢暨綜合指數報告(2018年)》指出,我國消費對象已由傳統信息產品升級至新型互聯網硬件,新型信息產品消費得以加速生長。目前無論從消費者層面、市場層面還是政策方面來看,智能家居發展前景被國內外廠商所看好。隨著5G第三階段試驗的開始,物聯網大規模商用部署,無形中又為智能家居行業加重了砝碼,安防在智能家居市場即將迎來“春天”。

聲明:凡註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責任編輯:茂陵 報錯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

上海市安全防範技術協會主要職責:

• 開展國內外學術、技術、貿易交流合作;

• 做好會員及相關單位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

• 開展行業調查研究;

• 制定行業發展規劃;

• 做好行業資訊服務;

• 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和行業市場建設;

• 推動名牌產品戰略;

• 加強行業信息化、智慧化、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雲建設;

http://www.ssata.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