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不行了?

流量明星不行了?

8月9日,文汇报发表名为《不专业失艺德,明星什么时候起“不能批评”了?》的评论文章,言辞犀利,随后人民网转载此评论文章,引起粉丝群体和网友的一众关注。

相关文章的微博评论下,堪称“火线战场”,粉丝群体和网友之间的争论足以让每一个路人叹为观止。

事实上,这正折射出了当下“流量明星”这一个市场的矛盾与困境。

流量明星不行了?

昨日风光,今日困境

流量明星不行了?

作为近三年刚刚兴起的概念,国金证券曾经在研报中对“流量明星”概念有过全面的阐述。流量明星就是,按照娱乐工业体系培养出来、贩卖人设、拥有庞大死忠粉丝群体的明星。国金证券表示,与传统艺人相比,流量明星的成功不依赖作品质量,哪怕一直没有作品,也能凭借人设获得粉丝青睐。

任何人都会为这一现象叹为观止!

在流量明星身上,你可以看到凭借一张照片就可以让照片中的出镜物成为网红,可以看到流量明星身上惊人的带货能力。因此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流量明星都成为了电视剧、电影、广告代言疯狂追逐的对象。甚至有影视行业业内人士表示,只要项目融资PPT上出现流量明星的名字,这个项目就没问题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正在被打破。

7月18日,新浪看点发表了影视剧行业业内人士的一篇采访,其表示:痛定思痛,以后我们公司主控的项目,不会再和流量明星合作了。

相信所有人都会想问一句“为什么”,该业内人士给出了今年电影行业的成绩单。在今年的电影市场上,《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等,这类毫无流量明星,较真搞剧本、内容、拍摄的电影,皆获得了口碑和票房双叫座的好成绩。反观今年主打流量明星的几部电影,无一例外都遭遇了滑铁卢。

其中一部以流量明星为主打的电影导演在遭遇票房惨败后在微博发出了反思,这更折射出了流量明星如今面临的困境:一旦一个艺人被贴上“流量明星”的标签,那么无论他如何努力,外界对他的印象都会停留在演技差、不专业的印象上。

这就是流量明星当下最大的困境之一。而这一困境显然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有业内人士总结了四大原因。

  • 第一,轧戏严重。正常一部电影、电视剧需要最少三到六个月的拍摄周期,但流量明星甚至只会停留一周左右便抽身离开。
  • 第二,更多灰色费用的支出。流量明星配合片方做路演宣传,宣传期内,“吃拿卡要”是常态,一场路演通常要支付五位数以上的费用。
  • 第三,粉丝集体打造假数据。在“数据一锤定音”的现状下,粉丝为了流量明星的未来考虑,刷数据已经堪称是必须做的“功课”了。这种行为和正常数据的叠增有本质区别,但会影响和干扰到宣发方指定的策略,实际并没有那么高的热度,宣传成本却徒增。
  • 第四,狂热的不理智行为。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时,粉丝“高明”的锁场行为,并没有给影片带来好运,反而在后期遭到影城经理的集体抵制,也使得后期大家在面对该类影片是,排片策略更为谨慎,甚至直接影响到影片的票房收益。
流量明星不行了?

与此相反的是,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在弃用流量明星之后,一举成功!以近期霸屏的《延禧攻略》为例,相信大多数观众在看到“于正”这个极具争议的名字之后,都会有种“是于正的片那骂就对了!”的主观印象。然而,当该片上映之后,过硬的剧本质量、集体在线的演员演技、尊重历史的服化道,都让该片一跃成为暑期档黑马。

据媒体报道,制作精良的《延禧攻略》最大的成功在于,投资近3个亿,全部演员的片酬加起来却只有2400万!其余投资全部用在了制作费上,这和流量明星动辄过亿的天价片酬形成强烈对比。于正表示,以女主角吴谨言为例,她不是流量明星,只要她喜欢,很低的价格也能去演,好学、可塑性强,比起流量明星来适合。事实证明,于正这一次赌对了。

而另一边,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站了出来,直指流量明星乱象。

冯小刚在《芳华》上映时承认,该片拒绝用流量明星。冯小刚表示,《芳华》中的文工团演员们都要提前小半年在一起接受培训、锻炼;在集训期间,任何人不得请假,除非特殊的事情。流量明星太贵了,时间以分秒计,经纪人天天在他耳边算账,他都受不了。

值得一提的是,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并不是流量明星本身,而是投资方、制作方、市场、产业链各利益方等各个环节都在追求赚快钱的目标下,势必会造成的后果。各方合力的结果就是一举将流量明星的身价推向了天价范畴,如果这些明星的身价达不到天价,那么产业链各利益集团也将无法分食巨额利益。

就在近日,传来了监管正在路上的消息!

8月8日,南方都市报消息,继今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介入影视行业“阴阳合同”事件后,国家广电总局或对由此牵扯出来的演员高片酬乱象重拳出击进行整治。

消息称,广电总局或将在近期发布新规,主要整治内容包括两条:

  • 第一,网络平台购买大古装剧每集不能超过800万,现代剧根据演员和制作每集不得超过600万、400万和300万;
  • 第二,剧集在制作完成送审后,在拿到发行许可证之前必须将剧组整体预算上报至广电总局,同时还要附带所有获得报酬的演员账户的银行账单,如演员片酬超过了剧集整体预算的40%将禁止发放发行许可证。

为此,南都记者向国内某头部影视公司人员章洁求证,她表示,第一条规定基本可以坐实,平台和渠道都要开始设“天花板”。但40%的片酬比例不是最近才有的;而禁止发放发行许可证,还没有证实是不是真的。

流量明星不行了?

对于此次传闻的新规,章洁表示,此次如果给平台设置购剧价格上限,再加上禁止发放发行许可证,“双管齐下”能起到真正的整顿作用。而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日前的一番表态,可以说是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聂辰席表示,坚决治理追星炒星、泛娱乐化和高价片酬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理智的市场更离不开理智的观众。在腾讯发布的《00后研究报告》中,72%的00后认为,个人在某领域的深刻见解和成果更能代表自己。他们更喜欢能深入表达自己的偶像,并且最好能在某些方面有具有突出的才华。换言之,这一代人远远有着比外界理解的更深刻的自我价值观。

在不远的将来,只靠人设就能拿天价酬劳的流量明星现象终究会成为历史。因为在日益追求质量的今天,投资人、制作方、观众、甚至是粉丝群体,都不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