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莫西沙星”用药安全的一些思考

莫西沙星是一种抗生素家族新药。最近一段时间内,本人了解到两个患者服用莫西沙星后出现了严重药物过敏反应的案例,初步认为该药存在严重的副作用或过敏反应,为避免更多的患者遭受该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影响,现提出本人对临床使用该药的一些看法。

一、案例

案例一:2018年8月5日晚,在央视12套节目播出的“热话”栏目中,主持人元元向观众讲述了一位医生在遭遇严重药物副作用情况下如何及时有效开展自救的案例。这位医生因咳嗽在家服用一颗莫西沙星后,不久便出现耳朵发痒,接着嘴唇红肿,随后眼睛也开始肿胀。作为医生,他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药物过敏反应,于是他赶紧又吃了一片缓解过敏反应的药,但各种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感觉越来越严重。他急忙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自己工作的医院,路上感觉情况不断恶化,下了出租车,他强忍痛苦,挣扎着来到ICU,此时他感觉血压已经下降到很低,简单对同事交待几句就晕过去了。直到他醒来看清在抢救他的同事的面孔,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案例二:这个案例发生在2018年1月,当事人是我在广州的亲戚。他于1月14日晚因胸腹部剧痛到广州“华*医院”看急诊,经胸透检查,医生确诊是胸膜炎,随即吊针“左氧氟沙星”治疗,因当夜疼痛缓解,医院又没有空余床位,于是患者回家休息。

15日上午又到该院看门诊,医生考虑到已有缓解,开了口服药“盐酸莫西沙星”。患者服药两天后感觉痛感没有继续减轻,于是又在该院门诊要求医生先停用“盐酸莫西沙星”,改用“左氧氟沙星”输液治疗,17日和18日两天输液后,症状明显减轻。为了避免每天需到医院输液的麻烦, 19日又开始改回口服“盐酸莫西沙星”治疗。当晚,患者先是发现左耳发痒,20日右耳也开始发痒,21日开始右耳出现间发性的轻微耳鸣,尤其处于电梯等狭小空间感觉耳鸣更加明显,在空旷处耳鸣似有似无。22日开始,右耳发展成持续性耳鸣且程度逐步加重。23日右耳耳鸣突然加剧,自己感到右耳听力急剧下降。因当时患者一直关注主病症“胸膜炎”的治疗,且其认为多年前曾患过“中耳炎”,对耳鸣这种“小病”未予以足够重视。到23日晚自我感觉右耳耳鸣已经无法忍受。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因胸膜炎未根治,胸腹部时有隐隐发痛,故一直口服“盐酸莫西沙星”。

这时他的家属也很着急,一起讨论病情,无意中查阅“盐酸莫西沙星”说明书,发现在副作用中赫然列明 “可能引起耳鸣、耳聋”的描述。

24日,患者先到“华*医院”要求停用盐酸莫西沙星,但因剧烈活动时胸部还有隐痛,医生换了新的口服药“克拉霉素”。这次患者特别留意了新药的说明书,副作用中没有耳鸣耳聋。

接下来主要就是治疗耳聋了。因患者对“华*医院”的用药产生了些许疑虑。于是到“广州**医院”耳鼻喉科看门诊。医生检查为右耳突发性(神经性)耳聋,因情况危急,要求立即住院治疗。万幸的是,此后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突发性耳聋基本痊愈。

本案患者由于是作者的亲戚,在其治疗过程中用微信传递了其整个治疗过程的病历和各种检查结果。

二、分析和判断

8月5日晚,在电视上看到第一个案例时,“莫西沙星”和“耳痒”两个词使我心头一震,马上就联想到案例二中情形。两个案例中,都存在使用同一种药物的情形,首先出现的不良反映都是“耳痒”。不同之处在于,案例一时只用了“莫西沙星”,而案例二中,则存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但“莫西沙星”作为主药使用时间最长,再考虑到该药说明书上标明的副作用,我们有足够理由要重视其副作用。

“莫西沙星”这种抗生素往往作为“左氧氟沙星”的代用药,临床上使用量并不大,但因其副作用发生的概率和产生的影响则不容轻视。

三、结论与建议

本人通过对以上两个病例的分析、思考、判断与总结,初步认为病人服用该药后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造成因治小病的药物副作用引发大病,不但使患者承受额外的经济负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而且还有可能严重损害听力,导致听力下降,带来更多的不便和痛苦。虽然该药的说明书中已列明副作用会有耳鸣的症状,但产生的副作用超出患者所能承受的程度,还有可能给病人带来无法挽回的后遗症。

为避免更多病人受到伤害,本文希望能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同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医务人员或相关单位参考:首先,在对该药不良反应尚未充分认识的情况下要谨慎用药,临床治疗时若有其它药物可用,应尽量不选择此药。其次,医生若确有必要开出此药,则应要求病人及时反馈用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对收集的副作用信息加以分析研究。最后,建议有关部门对该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重新验证该药的临床用药效果,确认无严重副作用后再推广到临床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