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缺了点什么

我几乎是第一时间看了这个电影,看之前真的是有很多的期待。看完之后觉得整部电影可圈可点之处也不少,也是下了不少功夫有不少料的,但是缺了一些主要的东西。

先做一个区分,就是这部电影和姜文这个人。对于姜文,我是非常喜欢的,因为这部电影我看了他的两个访谈。一个是高晓松的“晓说”,还有一个是窦文涛的“圆桌派”。这两个访谈的时间也不短,加起来要三个半小时左右。

这次我喜欢姜文不像之前一样,觉得他牛,觉得他硬。不是,而是觉得他朴实、准确、诚恳,而且独立。大家所说的与众不同不是说姜文真的很特别,而是说他比较健康。相对来讲他比较单纯,不参与那么多也不知道那么多,但是对于他知道的、他参与的,他都很负责,都有自己的态度。

姜文有他非常敏锐的部分,也有他非常温暖的品性。他那种雄性的气场、那种力量感是他的外显特征,但他内在有很多柔软和细腻的部分。跟他合作的演员对他印象都很好,甚至还有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姜姐姐”。

他的金钱观也相当不错。

他上班之后月工资四十多块,当时就觉得自己很有钱,可以下馆子吃饭了。然后他攒点儿钱给自己买了一双皮鞋,结果有一个朋友去他家,不知怎么鞋就坏了,姜文说“你不能没有鞋,你把这双鞋拿走”。他就把自己的鞋给了那个朋友。他给的时候特别高兴,不是舍不得,也不是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好事,他就是觉得高兴、觉得痛快、觉得舒服。

关于金钱,他说:“我的生活花不了多少钱,我又不穿牌子的衣服。”他的生活其实相当省钱,当然也不是故意省,而是自然而然地省。他不喜欢喝茶,对吃饭也不挑剔。作为一个明星大腕儿,他出去还坐经济舱。《太阳照常升起》上映之后,他去韩国参加一个电影节,坐的就是经济舱。

还有一个细节挺有趣的。《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香港英皇电影总裁杨受成投资了,结果赔了。而《让子弹飞》的时候,杨受成又投了,结果接近七亿的票房,打破了好多记录。杨受成大赚,他很高兴,要给姜文发一个大红包。姜文说“我不要你这个红包,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儿。如果发红包的话,我愿意给你发一个。”结果在庆功会上,杨受成给姜文一个红包,姜文没要,反倒给杨受成发了一个八百万的红包。

所以,当一个人不是出于匮乏感去谋求的时候,他一下子就立起来了,他的尊严就有了,大家对他的尊重就有了。

为什么圈里人对姜文这么尊重?我觉得跟他自己“很正”有关系。在很多地方他的确是很正的,而且整体上来讲,他有一个很成熟的人格。当然,偏见归偏见、毛病归毛病,人是没有完美的,但在我眼里,他是相当可爱的。

《邪不压正》缺了点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这个电影《邪不压正》,它究竟缺了什么?一言以蔽之,缺了感情。

表面上看,这电影的故事立不起来,人物也不是特别丰满。尽管很多细节做得非常讲究,画面很美,花的心思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也很多,比如加进了当时北平社会中的元素、历史人物等等,这些都是加分的。但是这些加分是0.1、0.1地加,而故事和人物的力度不够,却是一分一分地减。所以整体来看,豆瓣、猫眼打分都是七点几分。我觉得这个分稍微苛刻了些,可能因为姜文的名声太大吧,观众心理落差大,导致打分偏低了,我觉得打个八分左右还是过得去的。

不管怎么说,缺了这些,这个电影的力量就没了,核儿不够。他的衣服非常漂亮,有些局部也非常漂亮,但是整体上感觉,就好像这个人有肌肉,有漂亮的眼睛,但就是气不够,内在不够。对这部电影,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他的故事和人物立不起来,我觉得就是因为感情不够。立起故事不一定需要完整,不一定需要严密的逻辑。王家卫的《堕落天使》等电影,都不是特别完整,但故事就令人印象深刻,因为那里面有足够的感情。

姜文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情,所以会在观者心里回荡很久。《太阳照常升起》和《鬼子来了》都不好讨论,暂且不说。《让子弹飞》的感情还是够的,里面那个“该复位就什么都复位”,那种“我到鹅城做三年,就是要公平、公平、公平”,“我就是想站着把钱挣了”等等,这些声音和姜文人格当中的正,和当时社会群体的心声都比较相合,所以《让子弹飞》有口碑又有票房。到《一步之遥》的时候就变了,里面的说教性就稍微强了一些,就好像一个人很努力地想说点儿什么。而《邪不压正》里面,他想说点什么也不够了。

比如老北平,其实姜文对老北平是没有体验的,虽然他在部队大院长大,但那是他十岁之后的事情了。再看侯孝贤的电影,比如《风柜来的人》,其中一个长镜头,老奶奶在街上呼唤自己的孙子回家,那里面就有充分的感情。像这样的镜头,仅仅一分钟,感情的浓度就很高了。而《邪不压正》里的北京,就没能给人这种感觉。而且,里面描写的北京人物阶层,也都过于精明了,没有拍出应有的那种平凡。

平凡才有感情,平凡才是相通的。那种特殊性,那种特别精英的东西,能激起的共鸣是很少的,它所占的比例也是很少的。

另外,这个故事线索和它的核心动力也有点弱。就是复仇,太沉、太落伍了。复仇不是正义,复仇是非常分裂的。

当然,他也有很多个线索,比如李天然的成长性。但这个成长性,感觉不出成长,感觉不出那种质的转变。还有爱情线,李天然和巧红的爱情,应该说是非常美的。电影里两个女性角色都很美,巧红是美中之美。

只是,爱情线和成长线都是辅助线,它们撑不起全局。况且,就这两个线本身来讲,似乎也不是很充分。所以整体来讲,观影的感觉就是什么都很好,时间“刷”地一下就过去了,观众被画面打动了一下。可是结束的时候,感觉留下的东西不多,就像你路过一个很精致的商店却没买东西;路过一个很热闹的餐馆儿却没吃东西一样。

《邪不压正》缺了点什么

最后要说的就是,电影作品和人一定要区分开。我们没有资格去批评人,我们顶多可以评论一下作品。而且我也不认为这个电影就代表了姜文,他如果有下一部电影,我还是会关注,还是会去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