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愛》:愛情,已死?

牽手,分手;

聚首,別離;

愛情,謊言;

廝守,陰謀。

世情發展到一定地步,會走向另外一極。假若這個理論成立,愛情發展到一定地步,還叫不叫愛情?看了二十年的愛情故事電影,留有深刻印象的經典有《秋天的童話》《天若有情》《甜蜜蜜》《玻璃之情》《如果·愛》,男主角是爛仔戲子游民學生老闆都好,對女主角均是一往情深情繫一生。看罷近年最賣座的愛情三部曲《獨家試愛》《十分愛》《我的最愛》後,不禁感懷一句“西風日下”。小成本小格局的愛情三部曲大賣非偶然,表面上是葉念琛編導加方力申鄧麗欣的黃金組合成功,實質上這票房大收的消費市場背後,隱藏著那群複雜的靈魂。

前兩集的劇情均是在男女主角愛得死去活來之際,拋出驟然變調的戲味,舉起“愛情懷疑論”的旗幟。第三集《我的最愛》開始,愛情變得肆無忌憚地欺瞞、詐騙。誘惑太多,慾念太盛,雪白的愛情失去了純潔的本質,年輕一代也各懷鬼胎,為一念之慾不擇手段。錢和性,成為足夠合理的變節理由。女人看男人,看“牌面”不看人面,誰給我寶馬、LV、GUCCI、阿瑪尼我就是誰的人。男人看女人,看“三點”不看品格,誰讓我引弓射鵰家外蒼茫我就喜歡誰。由此,男與女之間的“情人”稱謂加了許多“前綴”,如:後備情人、週末情人、鎖匙情人、今夜情人、永遠情人等等等等。

《我的最愛》票房大收的背後,有多少產生過強烈共鳴的受害者、施暴者構成了消費的中堅力量。如果這股風塵,吹襲成普遍共識,這個社會是多麼恐怖,情與愛險如薄冰,枕邊人互相猜忌,人心惶惶。

如果愛情已死,天下則大亂。即時風流,也請不要下流。

《我的最愛》:愛情,已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