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國大才?

飲馬多瑙河v

我們先來看一看劉邦的朋友圈,都是些什麼人?

蕭何和曹參是當地的地方官吏。蕭何的職務相對高一點,負責分擔縣衙的日常事務和往來接待。曹參是管理監獄的一個低級官員,文化水平不高,功夫還可以,對領兵作戰有一些經驗。

劉邦的妹夫樊噲,是一個屠夫。平時在鄉間也就是殺豬賣狗肉。力大無比,有些拳腳功夫,對劉邦非常忠誠。

周勃和劉備一樣,都是編草蓆的。這個職業很難吃飽飯,所以他還兼職,去喪禮上吹簫,掙點外快。

夏侯嬰是一個管牲口的,因此對牛馬管理比較有經驗,所以經常親自幫劉邦駕車。

盧綰劉邦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忠厚老實,最聽話的一個。

這些人都處在當時社會的底層,最終卻因風雲際會,共同成就一番大業,成為青史留名的人物。

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跟對了人。

我們經常說,選準行業、進對公司、跟對人是人在找工作中間的三件大事,尤其是跟對人最重要。

比如說你是黃埔軍校畢業的,你跟了共產黨,將來可能就是開國元勳;你跟了蔣介石就只能,流亡臺灣;你跟了汪精衛就只能是漢奸可民族罪人。

因此我們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如果你大學一畢業就跟了李嘉誠,或者馬雲,就很容易成就一番大業,至少能夠賺到不少錢。如果你跟了一個小老闆,就只能勉強養家餬口,活在社會的邊緣。

劉邦的這些狐朋狗友之所以能夠最終發達,就在於他們相信跟著劉邦不吃虧,至於能不能成大事不知道混口飯吃是沒問題的。而劉邦天生就是人中龍鳳,成就一番事業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些人跟著劉邦就是跟對了人。他們和劉邦相互成就了對方,共同創立了漢朝,給我們留下了漢族的這個名稱。

另一方面,我們永遠要記住陳勝的那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人的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努力。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在起點落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彎道超車的能力,和持續學習進步的意願。

劉邦在沛縣老家時,狐朋狗友應該很多,遠遠不止上面提到的這些人。

那些人到哪裡去了?要麼戰死了?要麼跟不上形勢發展,被社會淘汰了。

而蕭何曹參這些人卻能根據形勢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超越自我,最後登上人生巔峰。

如果你是阿斗,就算有十個諸葛亮輔佐提攜你,也沒有用。因為阿斗就是一個不上進的傢伙,就算上帝也救不了他。

我們活在這個年代,也非常需要向劉邦的這些狐朋狗友學習,出身低不要緊,學歷低不要緊,要緊的是要有一顆上進的心和強大的行動能力,不斷推著自己向上走,最終會遇到最好的自己。


新知傳習閣

劉邦年輕時放蕩不羈,不學無術,其父老罵他是“無賴”。

他愛喝酒,愛吃狗肉,樊噲是屠狗的,劉邦老喜歡到樊噲家去蹭吃蹭喝。起義之前,劉邦是泗水亭長,蕭何、樊噲、任敖、盧綰、彭越等人成天與劉邦鬼混,吃吃喝喝遊手好閒。因此看起來他們就是劉邦身邊的 “狐朋狗友”。

而且這些人都出身不顯:蕭何是沛縣獄吏、樊噲是賣狗肉的屠夫、任敖是獄卒、灌嬰是街邊賣布的販子、盧綰是平民,是劉邦的發小。

劉邦能從一個流氓無賴逆襲為九五至尊的西漢開國帝王,劉邦總結了自己登上皇位的主要原因。

他說:“自舉事起,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


劉邦的總結確實說的有道理,戰爭的勝敗,人的因素總是最重要的。亂世時期,劉邦知人善用,“狐朋狗友”各顯神通,每個人的優點都得以發揮,成為了可用之才。在關鍵時刻總能為他出謀劃策,為他衝鋒陷陣。

蕭何、樊噲、任敖、盧綰、周勃、張良、韓信、灌嬰、夏侯嬰、彭越、曹參等知交好友後來全部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為什麼說這群“狐朋狗友”是治國大才。

下面我以漢初三傑為例加以論述:

一、蕭何早年只不過是沛縣的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是一個全能型人才。忠心不二、精明強幹、深謀遠慮。

劉邦攻破沛縣縣城後,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計,大家都推舉劉邦為縣令,背秦自立。老百姓都推薦劉邦來做縣令,但劉邦謙遜推辭,蕭何靈機一動,想出抓鬮辦法,有意推舉劉邦為縣令,百姓悅服。

事後,劉邦才知道原來蕭何所寫的10個紙鬮全是劉邦的名字,深知蕭何真心擁戴自己,內心十分感激。從此,蕭何緊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了蓋世的功勳。

攻下咸陽後蕭何不貪戀財物,不迷戀美女,而是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御史府,並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御史府不準任何人出入。然後讓忠實可靠的人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

這些檔案資料為劉邦後來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沒。這足見蕭何的深謀遠慮

劉邦得天下後,論功行賞,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

蕭何還慧眼識才力薦韓信。

二、韓信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極能忍耐,能忍胯下之辱。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劉邦得韓信後,感慨得信太晚,因為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

韓信雖驍勇善戰,利用靈活的軍事計謀,幫助劉邦評定四國,卻功成被貶,所謂功高蓋主,最後被呂后和蕭何騙入宮中斬殺,夷三族,結局悲慘。

韓信一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三、張良本是韓國人,韓國被秦滅後,他曾圖謀刺殺秦始皇而未遂,逃亡到下邳。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聚眾響應。不久歸屬劉邦,此後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他協助劉邦制訂作戰方略,並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許多重要建議。

張良善於遊說,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劉邦拿下咸陽後,攻入秦宮,頓時被金銀財寶和後宮佳麗迷了心竅,沉醉於此,難以自拔,無心念戰,樊噲怎麼罵他也罵不醒,魯莽的樊噲急憤又無奈。

關鍵時刻張良出面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讓劉邦從紫醉金迷中清醒過來,起兵霸上。

楚漢戰爭期間,劉邦採納張良提出的“長計謀平天下”主張,還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

因此漢朝建立後,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

綜上所述,劉邦身邊所謂的“狐朋狗友”其實是助推劉邦成就霸業,一統天下的貴人,是一群治國大才!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劉邦從舉事開始,直到當上九五至尊的皇帝,他的身邊,確實是一群“狐朋狗友”在為他或出謀劃策,或衝鋒陷陣。試看看那些謀臣武將的出身:韓信是平民,蕭何是官差,陳平是遊士,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彭越是強盜,婁敬是車伕……可謂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

而這群“狐朋狗友”卻極不簡單,他們出身不顯,卻各有優長,所以,後來他們都成了治國大才,試舉二人為例:

比如樊噲。樊噲與劉邦同鄉,沛縣人,他出身於貧苦家庭,早年以屠狗為業,劉邦好酒也好狗肉,經常到樊噲那吃蹭吃,久而久之,兩人成了狐朋狗友。後來,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二人成了連襟。然而,就是這個屠狗出身的人,卻在劉邦面臨人生和事業關鍵抉擇的時候,挺身而出,給劉邦提建議,那建議真是智慧之言,而樊噲也因此而顯示出大臣之風。

前207年,劉邦西征拿下了咸陽,進入秦都,頓時被秦朝府庫裡數不清的金銀財寶和後宮三千佳麗迷亂了眼睛,他進入後宮,竟然陶醉於溫柔之鄉,不願意出來了。在項羽手握重兵之時,在諸侯虎視眈眈之際,這時為財色所迷,肯定會功虧一簣,一個屠狗的樊噲,不但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去瘋搶秦宮珠玉珍寶,反而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想到了這個高度。

於是,樊噲闖進內殿,力勸劉邦趕快還軍灞上,不要貪戀奢美色。劉邦不聽,他又拉來張良,一起苦口婆心的勸諫,才最終讓劉邦清醒起來,還軍灞上。在關鍵時候,他能考慮到如此長遠,真是非尋常輩所能比。

又如蕭何。在秦朝時,蕭何任沛縣主吏掾,一個職小吏,他卻是個無論學、識、才、幹都非常全面的人,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辦事穩妥:在沛縣,蕭何辦事熨貼是非常有名的,當時,秦朝一御史來監察郡政,因工作需要,與蕭何一起辦公,蕭何事事妥當,大獲御史賞識,事情辦完後,蕭何因此被委任為郡卒史,考核名列第一。

深謀遠慮:劉邦西征進入咸陽後,手下那些謀臣悍將紛紛奔向秦府庫瓜分金銀財寶,唯獨蕭何趕往丞相府和御史府,將二府所藏秦朝律令、山川圖籍等珍貴資料拿到手中,既懷大局,又有遠見。

精明強幹:劉邦還定三秦的過程中,蕭何以漢丞相留守漢中,全面主持大後方的事務,鎮守地方,徵收賦稅,源源不斷地為前線輸送給養,確保了後援的充足。楚漢戰爭最艱難的那幾年,蕭何輔佐年僅五歲的太子劉盈,坐鎮櫟陽,制定法令,管理郡縣,建宗廟、立社稷、修宮室、治縣邑,井井有條。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隨著戰線不斷拉長拓寬,後援需求越來越大,蕭何在後方想方設法,朝乾夕愓,竭力使前線的糧草得到供應,兵源及時補充,給漢軍提供了堅強而有力的保障。可以說,劉邦如果沒有蕭何的後勤保障,他是打不過項羽的,更不可能奪取天下。

因此,可以說,是這樣一群“狐朋狗友”,把劉邦抬上了皇帝的寶座。


帝國的臉譜

劉邦的狐朋狗友中,只有蕭何有治國大才。其他人打天下可以。治國不行。

後來的治國大才,有從項羽處棄明投暗,也有歸順劉邦的。


楊朱學派

結論:

因為劉邦的朋友們有著種種的才能,所以劉邦才能起於微末,從秦末諸多起義軍中脫穎而出。

相反,劉邦從泗水亭長一步步地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也不斷給這個由“狐朋狗友”組成的初始創業團隊機遇和挑戰,使他們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後人心目中的將相之才。


秦朝末年,二世皇帝無道,各地起義頻發。



於此同時,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劉邦帶著相熟的幾個好友和沛縣的二、三千子弟起義。

而就是這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團隊,竟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完成了從沛縣的起義者到西漢王朝的建立者這樣華麗的轉變。這乍一看來不可謂不是一個奇蹟。

劉邦愛喝酒、好女色,不事生產,給人以混混、痞子的形象。而蕭何、曹參、樊噲等人與其相熟,且最後與其起事,自然容易被認為是一群“狐朋狗友”。而就是這群“狐朋狗友”竟然開創了一個新的朝代,青史留名,這也不得不讓人深思:為什麼劉邦這些“狐朋狗友”最後成了國之棟樑呢?

其實,劉邦這一干人等並不是酒囊飯袋,相反他們還各有各的長處。



樊噲周勃勇武過人自不用多說。蕭何在劉邦佔領咸陽,諸將競相爭奪財物之際,收取了秦朝的律令、圖冊、檔案,因此得知天下要塞詳情、人口多寡、諸地強弱。面對覆滅秦朝如此重大的勝利還能如此清醒,為大局著想,由此可見蕭何非常人所能及。

至於曹參,跟隨劉邦多年戰功赫赫,更有蕭規曹隨的美談,亦是了不起的人物。

那他們是一開始就是治世之臣、敗敵之將嗎?

不一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這群人終歸是有兩把刷子的。否則他們在亂世之中也沒法嶄露頭角,並且一步步的站穩腳跟。

人的能力是不斷成長的,蕭何等人也是如此。值得慶幸的是,他們遇到了一個可以給他們不斷帶來機遇和挑戰的帶頭人。

玉不琢不成器,人也需要經過不斷的磨鍊才能練就一身經天緯地之才。

所以,他們有著良好的初始條件和頂尖的成長環境(從沛縣起義至建立西漢王朝),成為治國大才也就不難理解了。

最後,我想再說一下劉邦這個人。



劉邦在起義時已經四十多歲了,他的前半生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且遊手好閒、不事生產、貪酒好色。如果在正常年月,他可能就只是與平常官吏插科打諢的泗水亭長罷了。

可是,時代選擇了他。他偏偏趕上了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他的優點在這個時代被無限放大,他的這個優點就是能用才。

西漢建立之後,劉邦與群臣飲宴,談及得天下的原因,他說了這樣一番話: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方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能用才,就是劉邦的才能。他在沛縣的時候,吸引了蕭何、曹參、樊噲等人與他一起起義,後又能使張良、韓信為其所用,使他的人才實力不斷增強。

劉邦也會用才,在他的統帥下,眾多人才各司其職,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又能使自己的才能不斷增長。

這個所謂的“狐朋狗友”的團體不斷地擊敗一個又一個敵人,這中間當然有己方謀略得當的時候,當然也有敵人拱手相讓、運氣爆棚的時候。

總之,他們成為了最後的贏家,他們不再是當初泗水亭長劉季和他的狐朋狗友,他們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和他的將相們。

他們經歷過如此多的事情,又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得住他們呢?


林杭之

蕭何被譽為漢初三傑之一;樊噲一個屠夫卻成為了劉邦軍中大將;夏侯嬰可是一個駕車高手,而且還為劉邦立下不少的功勳;曹參歷經百戰,幫助劉邦攻下兩國和一百二十個縣等等,這些人都是劉邦的沛縣老鄉,也是劉邦後來逐鹿天下的功臣干將,在後來開國論功行賞中,有幾十個老鄉都是榜上有名的,如此很多人都有些猶疑了,為什麼劉邦老鄉這麼能幹呢?

的確在爭霸的路途當中,劉邦的老鄉沒有少立功勳,甚至還沒少救其性命,他們都是一時人傑,都是治國大才,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成就了劉邦,而劉邦也正好成就了他們。

首先,不可否認,老鄉們的確是有謀臣武將的天賦,就如樊噲雖然是屠狗的,可是其力氣大啊,比常人勇猛啊;而蕭何與曹參都是公務員序列,也算是在沛縣是知名人物了,能力也的確是能拿得出手的,平時的工作給了他們天然的優勢。

其次,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他們站到了舞臺上,爭霸天下的舞臺,他們是劉邦最初的一批擁護者,作為集團老人,經歷過開始的青澀和不適應,留下來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造反的舞臺給了他們歷練的機會,正所謂一回生二回熟,如此往復之下,當拿捏到其中的一些門道的時候,自然就比尋常人更加的內行,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是時勢造就了他們,而他們把握住了機會,百鍊成鋼,最終成為了治國大才。


歷史風雲天下

西漢初年,開國君臣劉邦及其主要大臣都出身寒微,被趙翼稱之為“布衣將相之局”。

開國皇帝劉邦本人,原來只不過是秦朝的一個亭長而已,充其量相當於今天的一個派出所所長。他的家族也並不顯赫,甚至連其父母的姓名都沒有留下來。司馬遷在《史記》之中,只是稱呼劉邦的父親為劉太公,也就是劉老爺子。

西漢功臣第一的蕭何,不過是沛縣的一個小吏。功臣第二的曹參,原來也是沛縣小吏,和蕭何是同事。劉邦時期的太尉盧綰,原來是劉邦的一個鄰居。劉邦的著名將領兼連襟樊噲,原來就是賣狗肉的。後來擔任過丞相和太尉的周勃,原來是個在喪事之中吹曲子的,閒暇時間也編織蓆子來補貼家用。大將灌嬰原來是個販賣布匹的。著名謀士,後來擔任丞相的陳平,家境貧寒,後來娶了個富裕的寡婦日子才好起來。就連戰功赫赫的韓信,原來也曾經受過胯下之辱,一度連吃的都沒有。

可是,就這一群布衣將相,後來追隨劉邦建功立業,名垂青史。首先來說,這些人雖然出身寒微,但是自身的能力都不容小覷。比如蕭何,雖然出身小吏,但後來在劉邦建國過程中,被劉邦稱為功臣第一。西漢初年,擔任丞相十餘年,被尊為相國。曹參在劉邦建國過程中,衝鋒陷陣,立下汗馬功勞,被定為功臣第二。後來蕭規曹隨,也被稱為賢相。陳平早年在鄉里,已經表現出不凡的才能和抱負。韓信,也是胸懷大志。

其次,應該來說,這也是時代使然!經歷了春秋戰國的四百年之後,原來的宗法貴族已經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項羽可以說是宗法貴族最後的輓歌了。宗法貴族退出歷史舞臺之後,迎來了一個平民化的時代。西漢一朝,不僅開國君臣是布衣將相,整個西漢一朝文臣武將,也大多出身平民。比如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都只不過是私生子。西漢一朝,正是過去的舊貴族已經徹底沒落,新的貴族階層尚未產生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平民出身的豪傑得以大顯身手。而到了東漢則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經歷了西漢一朝的發展,一個新的權貴階層逐漸出現,這就是宗族豪強集團。東漢的開國功臣,無論是劉秀還是他的主要大臣,都是出身於地方豪族。

再次,人的能力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實證明,劉邦君臣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之中,通過實踐不斷地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假如讓亭長劉邦直接當皇帝,他也未必能當好。他也是在鬥爭中不斷成長,不斷積累了政治經驗,從而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他的功臣們,也都是如此。


野叟雜談



劉邦是個幸運的人,在爭奪天下過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特別是那些曾經所謂的“狐朋狗友”更是出力不少。比如縣城的刀筆小吏蕭何、曹參,比如殺狗的屠夫樊噲、趕車的夏侯嬰、賣布匹的灌嬰、吹喪曲的周勃、發小盧綰等。

這些“狐朋狗友”不僅能和“無賴”劉邦能一起吃喝,而且個個能力非常突出,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個有遠見,懂放權的領導,可以讓下屬更優秀



劉邦是個“無賴”,可人家仗義大氣,而且富有遠見,因此能讓一幫“狐朋狗友”團結在周圍。

除了能團結人,劉邦非常懂得用人,蕭何、韓信、張良一個比一個強,但劉邦卻能很好使用;樊噲、周勃等雖然底子一般,劉邦卻能讓他們的長處發揮出來;都說陳平人品不行,劉邦卻對陳平的謀略和做事靈活更為看重。



除了懂得用人,劉邦很會放權,交待給下面的事,全權下放,不猶豫,不懷疑。於是手下眾人的擔當和責任心都被激發出來了,看來老子的“無為而治”理解很到位。

一個能用人、會用人的領導,一個有遠見、懂放權的領導,能將一個人的潛能完全發揮出來,起初這些“狐朋狗友”算不上大才,但碰到這樣的領導,進步那是一定的。

有些時候,一個領導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才與否。

跟隨在優秀的人身邊,當事人的優秀也會逐漸到來



劉邦的“狐朋狗友”們,起初大多都是小白,可是受一些優秀人才的影響,成長很快。

誰是優秀的人才?當然是三位空降的人才外加一個自己的人才。

空降三人是誰?是張良、韓信、陳平。






這三人來劉邦陣營之前,都很有一套了,張良以前是韓國貴族,而且對黃石公所贈的《素書》和《黃石公三略》有深度研究;韓信來劉邦這裡的前面,研究兵法很多年,可以說“胸中有韜略,腹中百萬兵”;陳平自幼好學,讀書萬卷,做事非常靈活。

這三人,對劉邦的“狐朋狗友”們影響很大,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個的大事情、大戰役在這些優秀人才的操盤下取得了成功。這對一起喝酒吃肉的夥伴們影響很大,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自己的人才是誰?當然是蕭何了,蕭何做事穩健,而且調度有方,劉邦大軍不容易打垮和蕭何關係很大,因為什麼時候都不必過於擔心後勤物資的供應。

優秀的人才,可以讓身邊的人學到更多的東西,讓當事人成長速度非常快。

發展的過程,會造就人的巨大成長



任何團隊,任何個人,沒有辦法在無事可幹的情況下獲得成長。

經歷的事情越多,成長越快。每個人碰到的每件不同的事情,對當事人都是一種歷練。這種歷練能讓一個人獲得大量經驗,還能收穫強大的內心、良好的自信。

一個有經驗、有自信、內心堅定的人,獨當一面的能力會比一般人強了太多。

我們以為那些劉邦的“狐朋狗友”天賦異稟,實際上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強大了自己,更強大了劉邦的大軍。

“狐朋狗友”們身負“治國大才”,其實是在發展中練就的。






沒有天生的“治國大才”,你能不能具備“治國大才”,就看你跟了什麼樣的領導,就看你和什麼樣的人群為伍,就看你有沒有紮紮實實做事,就看你有沒有勇於面對困難。


藍風破曉

這是因為劉邦本身很厲害。他是天縱之才,胸懷大志、不甘平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結交的朋友自然也都是厲害人物。劉邦也善於識人,胸懷大志的他會結交各種優秀的人。劉邦家境貧寒,但是他卻不愛種地、養家,把時間都花在結交朋友上了。

另外,劉邦的這些朋友也不是一開始就是治國大才或大將。他們也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在劉邦勢力小的時候,他們可能只是管理一個鄉、一個縣。隨時劉邦勢力的擴大,這些部下也升了官,開始管理一個市、一個省,最後變成管理整個國家。有能力、善於學習的人,會在幹事業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國史拾遺

毛主席評價劉邦是封建君主裡最厲害的一位!

實則劉邦本身並不厲害,才能一般,行軍打仗更是一般,剛開始劉邦的狐朋狗友也只有蕭何,樊噲,周勃,曹參等幾位。說實話,憑這幾位想打下整個大漢江山可以說是痴人說夢!但劉邦最厲害的一點就是待人處事,能用人,其實這一點也是沒辦法,誰讓自己能力不行呢。如決定後來局勢的張良,韓信,陳平等都是後來才跟隨劉邦的,劉邦能打下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幾個人。張良,韓信,陳平最開始都是跟著項羽的,也只有項羽一人才能稱得上是當世英雄,但英雄往往有英雄的缺陷,那就是目中無人,能看上的人少!如韓信這種可以忍受胯下之辱的人,項羽肯定是看不上的,不是一個性格,處不到一塊去,但最後項羽就是敗在韓信手裡,不得不說是一切自有安排。

再說說劉邦的幾個"狐朋狗友",

蕭何最大的特點是能識人,其一就是在劉邦還落魄就看出劉邦以後一定不是普通人,與劉邦走的很近,給了不少幫助,後來死心塌地跟著劉邦。其二就是,在韓信幾乎沒有任何功績的時候,能看出韓信的軍事才能,給出"國士無雙"的最高評價,夜下追韓信,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要知道當時韓信的過去是各種寄人籬下,蹭吃蹭喝,寧可忍受胯下之辱,在項羽手下也沒有得到重用的人。

蕭何就憑這兩點,可以說為大漢江山打下了基礎。餘者樊噲,和劉邦是連襟,是個勇士,周勃曹參,開始都稱不上大才,司馬遷給周勃的評價是:"絳侯周勃始為布衣時,鄙樸人也,才能不過平庸。及從高祖定天下,在將相位,諸呂欲作亂,勃匡國家難,復之乎正。雖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說的意思是周勃開始不過是個普通人,才能平庸。可後來隨著劉邦打下天下,做到大將宰相的位置時,呂氏作亂,周勃安定天下,即使是伊尹,周公也不過如此!

以此可見,劉邦的這些“狐朋狗友”,開始都不是治國大才,單靠他們幾個,天下都打不下來,何談治國。但劉邦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不斷任用賢能,為定天下打下了基礎,這些“狐朋狗友”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髮展,提高自己,最後才能成為治國大才!

一口吃不成胖子,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個人的成功背後都是堅持不懈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