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二中“监狱式”的教育方式是否该摒弃?

“老白干”和“教育”无疑是衡水这座城市的两张名片。教育当中,又以衡水二中尤为出名,相信所有高考班的年级主任们都去哪里考察学习过。我们当时的年级主任参观完衡水二中后,对于我们的不满情绪蹭蹭地往外溢。

就像是别的孩子都钢琴十级了我们却依然在玩泥巴。

我们先来看一下2018年衡水二中的高考喜讯:

语文146分,全省最高分;英语149分,全省最高分;数学,理科有68个满分;文科有88个满分;理踪最高分295分;文综最高分278分。文本一本上线率92.7%,理本一本上线率93.91%,一本上线率全省第一。

数学满分的同学我先放过你,我就想问问语文146的那位同学,是不是说话的语序都迸发着不一样的逼格呢。

衡水二中“监狱式”的教育方式是否该摒弃?

衡水二中百日誓师

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衡水二中的教育模式也是饱受争议的,而我觉得这种争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存在即是合理的。

首先高考依然是中国最公平的一种社会化竞争,很多人通过高考的确改变了命运。不重视高考的人,无非就两种情况:一是优渥的家庭富贵基因使他们对高考这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嗤之以鼻,二是整个世界观认知里对知识缺乏敬畏之心。

读书无用论、高考无用论,总是像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一茬一茬长挂起来。人们不再鼓吹高考是人生的唯一出路,诚然,总总迹象表明高考的确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是也只是针对极少数人而言,你要相信这一点。

你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非要选择在一个毫无人性化的学校里去往罗马;你会说为了考一个好学校,遭受如此大的心里压力身体压力(据说很多衡水二中毕业的学生们都有或大或小的胃病,而体罚学生也是真实存在的),值得么?你会说考一个好大学人生从此就会真的不一样很多么?

衡水二中“监狱式”的教育方式是否该摒弃?

即将奔赴战场

在这个容错率很低的社会里,我们真的是很难去说什么是绝对对的什么是绝对错的。前有北大毕业生街边卖煎饼维持生计,后又小学未毕业的村头二狗子买了个大奔驰招摇过市。媒体的开放程度,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似乎都在传达着一个理念:高考和成绩没那么重要。然然最后的结果就是敢于试错的孩子们也就成了这场论战当中的牺牲品。

为一次考试去拼尽全力,是学生时代的职责所在,到了社会上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比提高分数更容易的事情了,毕竟你付出了就肯定会有收获的。可是如果你连这个都不愿意去做,那么到了社会上,你就要付出十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弥补,因为此时你的竞争者们,手里不仅有笔,还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源。

衡水二中“监狱式”的教育方式是否该摒弃?

我身边一个朋友,高中时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毕业后做过网吧网管,夜市烤肉店服务员,南方电子厂流水线员工等等很多工作,只为维持生计,后来一个机缘巧合去一家计算机培训学校学习了网络工程,然后开始夜以继日地学习和钻研其中的门道,后来也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技术支持。但是当他想跳槽到华为时,最低本科的学历要求限制了他。

学历可能不会从根本上决定什么,但确实在某些情况下会成为你的短板。

大家都知道,衡水二中清华北大的升学率甚至是很多普通高中的本科达线率,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比较。如果你能到这里来学习,一定程度上说明,你已经是一名211/985院校的学生了,这对很多期待考上一个好大学的孩子和家庭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了。

还有一点是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上一个好的大学,对很多血气方刚的青年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有成就感事情,这可以带给他们很大的自信和底气,从而影响他们人生后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深度。

衡水二中“监狱式”的教育方式是否该摒弃?

高考作为一种社会化竞争的筛选制度,是改变很多普通家庭、贫困家庭孩子命运的合理化制度,他们愿意暂时扼杀一些天性、一些创造力去为这个结果买单,这是他们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们愿意接受衡水二中的教育模式,他们觉得用三年的磨炼去换取一个新的起点,值了。

所以我们可以不去选择这样的道路,但是请不要去诟病,因为这也是一群在为未来拼搏的孩子们,没有为高考拼过命的人是不足以谈批判的。

祝愿这些孩子们在合上笔盖之时,会有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