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里面的互联网思维

最近电影《我不是要神》火了。昨天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在看到电影最后主角程勇被判刑5年,众多白血病患者送别他的时候,我哭的一塌糊涂。

《我不是药神》里面的互联网思维

主角程勇原本卖印度神药也就是壮阳药的,离婚,有生病的老人,被房东催房租,生活地很贫穷。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白血病人主动找他,让他帮忙买药,他也决定去印度走私,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市面上的治疗白血病的药“格列宁”要2万一盒,很多病人吃药吃的倾家荡产,有的连房子都卖了,有的自杀,药贵的让病人活不下去。而他从印度来的药刚开始卖5000,大大缓解了病人买药的费用。刚开始他是有赚钱的动机的,后来当他赚到钱,看到很多病人没要吃的时候,卖500一盒,甚至当印度厂家都被限制的时候,从印度药店买2000一盒的成本的时候,自己主动补贴给病人。

他走私的药是有疗效的,原则上不是假药。当他看到别人用没有效果的假药骗人的时候,和别人大打出手。但是他卖的药属于仿制品,商业上是侵权的,也是违法的。所以中间他也不卖了,转行做了纺织行业。后面看到病人的痛苦,又重新开始了卖药。

《我不是药神》里面的互联网思维

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说说这个电影

1,打动人心的故事才是好内容。电影取材于真实案件,电影的原型陆勇被抓时也曾被千名白血病患者求情。当病人看不起病,只能等死的时候,有人冒着风险,甚至不赚钱为病人提供药品,这样的故事怎么能不让人感动?

2,真正帮人解决问题,才能赢得拥护。为什么程勇被那么多病人拥护?明知违法,也要拥护。当他被抓时,黄毛为了保护他连命都丢了。电影中有句台词,命就是钱。低价药帮人解决了大问题,就是救命。

《我不是药神》里面的互联网思维

3,意见领袖的力量。当他刚开始推销的时候,没人相信,屡次碰壁。当他们找到白血病群主的时候,也就打开了销路。这就是借助了意见领袖的力量。群友对群主有很强的信任感,他们不会相信一个陌生人的宣传,但他们会相信群主。如果你想推广一个商品,就找能影响一批人的意见领袖。

4,有凝聚力的社群。社群要有一定兴趣爱好,共同的价值观。为什么互联网上很多社群慢慢都废了?从白血病群能不能吸取点经验?白血病友因为都是患者,都要活命,当有低价药的时候,大家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5,不做违法的事。虽然主人公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还是触犯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6,社会会越来越好。电影最后,实现了情与法的和解,格列宁的药也纳入医保。我们相信社会会越来越好,但我们应该向那些促进社会变好的人致敬。

如果你还没有看这个电影,请你去看一下。没时间去电影院看的,可以在公众号:企鹅运营 回复:电影 两个字 ,我给你在线观看地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