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588分与183.65分的学生被同一所民办校录取,标准以何丈量

天津588分的中考状元与183.65分的学生竟被同一所民办校录取,

这样极端的录取结果背后,到底有何内幕?”

近日,随着天津市2018年中考录取结束,家长们忐忑不安的心也终于尘埃落定。而一则关于“武清英华学校高中最低投档线断崖式下跌,天津市中考状元和中考分183.65的学生竟被同一所民办校录取?”的帖子也引起了众多家长们热议。有的家长质疑:“英华门槛一直非常高,竟爆出最低录取线183.65的冷门,这其中是不是有黑幕?这样的分数线会不会导致学生生源质量的下滑?”;有的家长分析:“天津所有民办校的最低录取线都惨遭滑铁卢,基本上低分档学生都在民办校,归根到底还是“公办先录、民办后录”的录取政策问题;而大多数家长则纷纷表示:“当初530分左右咨询英华招办都表示不一定录取,最后想报也没敢报,结果竟出现了这样低的分数线,实在是太叫人愤慨了”

最低投档线断崖式下跌,整体生源质量却依然持续攀升

无论是588还是183,绝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而就在前两天媒体曝光的英华2018年毕业成绩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悉该校今年有3名学生考入牛津、5名学生考入清北;另有7个港大、2个香港中文、7个帝国理工、18UCL以及92个多伦多大学....高考600分以上占全体毕业生的53.5%,世界50强名校录取率87.8%;另有一名588分的天津市中考状元。而小编了解到这名中考状元已放弃市五所选择继续于该校高中就读。

中招录取投档线为何从17年的530断崖式下滑至18年的183.65?588分的中考状元和183.65分的“幸运儿”被这所学校同时录取,四百多分的差距,录取标准谁在把控?以及优异的办学成绩和录取分数线之间的巨大反差…各种问题及矛盾让这所学校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焦点。

对此,该校招生负责人表示:“生源质量绝对是英华严格把控的一道关卡。英华高中的录取政策及标准严格遵照并执行津招办的各项招生政策,而今年的录取线也基本与往年持平:普通高中525,中加国际高中505分+机测合格、剑桥国际高中535+机测合格。而受今年“先公后民”的招生政策影响,我校实际投档人数为311人,最低分183.65,投档平均分539.23。虽有极个别投档学生未能达到学校录取线,但整体生源质量依然呈上升趋势。”

先“公办”后“民办”

家长寻求的“蹊径”已成为“独木”

而经调研,小编发现这种民办校录取分数大幅度下滑的现象也并非仅仅发生在一所民办校。所以,小编又对天津市的中招政策作了详细了解。在津招办公布的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政策规定中,将普通高中学校志愿填报为几个类别:艺术类高中学校、市教委直属重点高中学校(市九所)、其它高中校(公办高中、民办高中)。实际录取顺序是这样的,艺术类高中学校第一批次录取,而后市教委直属重点高中学校录取,市内六区以外(其它郊县)公办校开始录取,最后市内六区公办校和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校同时录取(志愿填报不分先后)。

整个政策非常清晰明了,对于市内六区的学生和家长而言,市九所以外的公办校与民办校可同时报考,填报志愿没有先后顺序,公办也好、民办也罢,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按录取几率依次填报。而郊县学生则不然,本区公办校先行录取,民办校最后录取,也就是说,对于那些以一流民办学校为目标以及希望享受更优质教育资源的天津郊县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必须要具备能够达到该校录取线的绝对自信和敢于直面“志愿报空,唯剩职专”的高风险承受力,因为他们只有放弃区内所有公办学校的志愿才能报考民办校,而之后他们除了职专,再无其他选择。面对这样的政策,郊县的家长们也只能望洋“哀”叹:“市区公办校没机会上也就罢了,上个好的民办校竟也这么难!当初努努力,在市六区为孩子买套房好了”。先“公办”后“民办”,当下各种对民办校招生政策的制约,俨然已将一些家长们想要选择一所一流民办校的“蹊径”变成了一支难以逾越的“独木”。

对于求“学”心切的家长们来说,市区内和市区外是个门槛。对天津的民办校而言,市区内和市区外竟也有了两种不同的政策待遇。今年录取时间的先后顺序和市区个别民办校遥遥领先的录取平均分,也隐隐指出了市区民办校在政策上所占的优势。

事实上,这样的规则设置,在规范了民办学校的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的一定程度的制约。随着国家对民办学校市场准入制度的放宽,大量的民办学校相继崛起,办学初衷各一,办学品质也是良莠不齐。而一些老品牌的良心民办校,一方面没有公平公正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还要面临来自整个民办学校市场、公办校以及享有政策支持和名校口碑的由公办名校所办的民办校等各方的市场竞争压力,那么如果学校一旦招生计划和分数线预估失误将全盘皆输,招生计划完成不了,生源质量无法保证,学校口碑受到影响发展受到制约,后续所导致的连锁反应也必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录与不录,学校无法做保证;选与不选,家长不能下“赌注”。政策之下,规则之内,民办校办学难,家长选择难,学生学习难,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许多想考且有实力的学生因缺乏绝对自信而未敢报,最终与适合自己的教育失之交臂;而一些不想报考民办校仅拿其作为兜底选择的学生,却阴差阳错的被录了然后自主放弃, 588分——183.65分,四百多分的录取差距民办校的生存压力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