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2010年,在美國讀博士三年級時,李懿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一邊要完成學業,一邊要經營公司業務,年輕的李懿克服了重重困難。而今,33歲的她是美國一家太陽能發電設備及消費產品企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生活在別處系列故事

“任何錢能解決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你的心力要足夠的強大。如果那個時候你的心是放棄的狀態,你是想不出任何方法的。但是你只要用心力去想,就會不斷地開拓新思路。”

——李懿

學生兼創業者

在美國讀博士三年級時,李懿決定創業。其實她一開始的夢想是當一名科學家,研究超導材料的她,需要在地下室裡做實驗。

“地下室是沒有窗戶的,無論是早上去還是晚上去,永遠都是黑黑的。在實驗室裡面,你根本不知道中國在發生什麼,雖然我是中國人,但我不知道中國在發生什麼,我也不知道美國在發生什麼,天天都在裡面做實驗。所以我跟兩邊的社會都是脫節的,這讓我覺得非常地孤單。”

這種與社會脫節的感受讓李懿覺得,自己所進行的研究似乎無法真正推動社會進步。因此,她開始想要改變這種狀態。

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2010年3月,還是一名博士生的李懿帶著幾十美金和護照,用公寓的地址註冊了一家公司。她把目光投向了光伏太陽能產業,她認為中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和生產能力在全球領先,因此,創業的第一步,便是幫助國內企業把產品推廣到美國社區。

雖然註冊了一家“公司”,可實際上,這間公司只有李懿一個人。

“為了顯示出我們是一個成熟的公司,我註冊了一個網絡電話。其實只有我一個人,但是任何打電話進來,系統都會提示銷售請轉1,物流請轉2,客服請轉3。其實都是每個電話都是我接,有的時候客戶打電話,問的事情是屬於物流部門的,我就會跟他說,我來給你轉物流部門,轉到物流部門之後,我就變聲音再跟客戶說話。”

李懿的學習能力很強,創業初期,她的知識儲備並不充足,但她依靠查找資料,在短期內把財務、物流等都學會,慢慢地使公司業務開始成型。

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三個“殘酷”的訂單

回想創業初期的經歷,有三個訂單讓李懿印象深刻,“都是非常殘酷的三個訂單,讓我開始對商業轉型重新思考。”

在學校提供的10平米的小辦公室裡,李懿和來打工的同學日以繼夜地工作。此時一筆26萬美金的太陽能組件採購訂單找上門來。

對方的支付方式是支票。李懿查閱資料後發現,使用空頭支票是聯邦重罪,她抱著僥倖的心理,覺得客戶不會為了一點利益以身試法。然而26萬美金的確是空頭支票。而由於客戶破產,沒有償還能力,李懿便欠下國內供應商20多萬美金的債務。

“這是我最最慘痛的第一單。這個時候我剛開始做自己的品牌,當一個窮學生一年獎學金只有2萬多3萬多的時候,我就面臨了20萬債務,而且我又不能跟父母講。

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為了還債,以及支付一起創業的小夥伴的工資,當時的李懿想要快速地掙錢。她又接下一筆訂單,是來自伊朗的12萬美金的太陽能板。

然而,貨物剛發出,因為核武器問題,伊朗受到全球制裁,貨幣無法兌換成美元打到李懿的賬戶上,她只好把貨物運回美國。“當時又壓了10萬美金的貨在自己的手裡。”

經歷了兩次打擊,在李懿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創業的時候,她接到了一筆50萬美金的訂單。客戶對貨物交接做了嚴格的要求,“當時他給我的支付方式叫LC,就是信用證,它規定你的貨要幾月幾號到。”

李懿考慮過後,覺得時間非常充裕。但貨物運送的過程中,經歷了工廠生產延期、海關查驗等問題,在最後期限才送到她的手中。然而此時,供應商傳來消息說標籤貼錯,這意味著李懿要爭分奪秒更換標籤,否則延期交貨,銀行便有權力拒不支付50萬美金。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更換標籤的時候,天降大雨,貨物被淋溼了。

“當時我就覺得崩潰了,因為客戶可以因為質量問題拒收我這個貨。我一個人就在外面一邊哭,反正下雨人家也不知道我在哭,就一邊哭一邊想,完了我前面欠著30多萬,現在又來個50萬,我的人生就這麼倒黴嗎?我是不是心比天高,我的夢想是不是太大了?

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還好降雨持續的時間不是很久,貨物沒有被淋壞,但淋壞了裝貨的叉車。李懿和卡車司機,一個黑人大哥一起修叉車。在她的請求下,司機延後了下班時間,直到8點多才把貨物拖完。

“我說我身上只有10美金,你能不能等等我。他說我不要你錢了,我也是移民到美國來的,我想幫助你。我當時就把叉車拿出來,想辦法去修好它。其實我都不知道怎麼修叉車,但是我不想放棄。”

在最後期限,李懿的貨給客戶發到,客戶很滿意,銀行放款,第三筆訂單終於成功了。

經歷那麼多困難挫折之後,李懿開始想,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創業,適不適合繼續做下去?“但是我想既然這單成功了,我不想放棄。”

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快速發展

第三筆訂單成功後,李懿開始想辦法把第二筆訂單中原本要給伊朗客戶的貨物銷售出去。

她試著把積壓的太陽能板放在網上零售,居然成功賣出。李懿向客戶瞭解他們的購買目的後,看見了太陽能離網的市場需求。

因為我的夢想是讓太陽能走進千家萬戶,所以我開始研發太陽能樂高積木。怎麼讓每一個人不需要任何的電力支持,拿到我們的產品就像搭積木一樣,按照說明書螺絲一擰,接口一接它就可以用了。”

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經歷了前三個非常痛苦的訂單,李懿的公司開始快速成長。

畢業後,她和小夥伴來到洛杉磯,租下一個500平米的倉庫。當時李懿覺得,“這麼大的,哪裡用得著,這輩子用不著,當時你看不到這個企業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僅僅三個月以後,李懿就把周邊2000平方米的倉庫全都租了下來,可是還是不夠用。2015年,李懿把公司搬到5000平方米的樓裡,最近她計劃買下這幢物業。

“從80平方到5000平方,這是一個被客戶推著走,被市場推著走,加上我們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往前推的過程。”

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未來可期

作為公司的CEO,在管理上,李懿也在不斷地摸索。“我在自己創業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去打磨自己,我也相信很多年輕人身上有這樣的能力和潛力,所以我們這個團隊非常年輕化,平均年齡90後。

而她也是公司最忙的人。工作對她而言,已經變成骨子裡的東西,和生活無法分開。

“我從早上8點到5點是跟美國團隊工作,5點之後更多的時間會給中國團隊。每天會到12點,甚至更晚睡覺。基本上一週7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這樣的狀態。”

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2015年年底,她在浙江設立了自己的工廠,以便更好地按自己的設計生產個性化產品,隨後她把公司總部也搬到了杭州。

她十分看好中國在太陽能領域的發展,“太陽能的產品在行業內的口碑也好,聲譽也好,甚至是覆蓋率也好,都已經充分地證明中國在太陽能行業的技術的領先和品質的穩定。

如今的李懿是湖畔大學的學生之一,她被湖畔大學“教你如何面對失敗”的核心理念所觸動。如果能見到更多失敗的案例,會對自己的未來有更大的啟發。

“我也跟馬校長講我做的事情非常地難。他就跟我說,你這個事情確實很難,但是因為難才需要做,因為難才是你來做。這個話很打動我。我內心深處希望有另外一個人來告訴我,我現在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因為它很難。

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請鎖定鳳凰衛視中文臺

《生活在別處-中國新移民》

帶您走近海外華人的苦與樂

她既是學生也是創業者,三個殘酷訂單令她成長

撰文:段雪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