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茶王不好當——第七屆政和白茶全國鬥茶賽圓滿落幕

8月7日至8日,由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福建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南平市海峽茶業交流協會聯合指導,由政和縣茶產業領導小組主辦,政和縣茶業管理中心、政和縣供銷社承辦的第七屆政和白茶全國鬥茶賽在福建省政和縣舉辦。全縣76家茶企選送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三大系列共130個茶樣參賽,各系列分別評出茶王1名,金獎2名,銀獎3名。

這個茶王不好當——第七屆政和白茶全國鬥茶賽圓滿落幕

專家評委團隊在看茶樣

這個茶王不好當——第七屆政和白茶全國鬥茶賽圓滿落幕

茶人組評委團隊在看茶樣

本次活動由高峰、張方舟、陳金水等專家組成專家評委團隊,及葉永崇、洪萬生、楊揚組成的茶人組評委團隊,並由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縣監委會和公證處工作人員全程監督。與往屆鬥茶賽有所不同的是,本次鬥茶賽首次採取了分級別的評選條件,將茶樣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和壽眉三大系列進行分別評選,以保證比賽的公平性。

“這次鬥茶賽邀請了由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委會和公證處等工作人員組成的監督員進行全程監督,這在過去是沒有過的。”政協委員李雪慧這樣說。

多次參加政和白茶鬥茶賽的評委福建省農業廳教授級高級農藝師、省茶葉體系首席專家高峰一說起今年的政和白茶品質,脫口讚歎參賽樣品。他說:“政和茶樣一年比一年更好,有的花香很明顯,讓人感覺非常愉悅,這說明採摘季節、加工技術都達到一定程度;政和白茶滋味獨特,非常濃純,顯示出政和白茶獨有的風味。”

這個茶王不好當——第七屆政和白茶全國鬥茶賽圓滿落幕

高峰接受採訪

“跟以往對比,政和茶葉從採摘到收購到加工,都很認真很細緻,這是今年茶葉品質更高的原因。”參加茶人組的評委政和縣農藝師葉永崇也肯定了政和白茶。

8月9日,政和縣還舉辦了政和白茶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楊亞軍和浙江省諸暨綠劍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國家茶產業體系紹興綜合試驗站站長馬亞平應邀研討會作主旨報告。

政和茶好源自於好山好水好生態。政和有著得天獨厚的茶葉生長地理氣候條件,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400多座,有著華東地區唯一連片面積最大的高山臺地,與海拔300米左右的平原區構成獨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氣候。

這個茶王不好當——第七屆政和白茶全國鬥茶賽圓滿落幕

政和茶園

境內河流交錯,森林覆蓋率高達78.26%,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著“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環境,“高山雲霧出名茶”的獨特地形,是天賜的種茶寶地。光緒五年(1879年),政和鐵山村發現政和大白茶樹,後來大量繁殖推廣,政和大白茶樹為全國優良茶樹品種,最適宜政和的地理氣候生長,所生產的政和白茶品質特優。

政和縣是全國因茶得名第一縣,素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美譽。政和白茶歷史淵源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在宋代,政和是重要的北苑貢茶主產區,生產的銀針茶備受推崇,被譽為“北苑靈芽天下精”。

北宋政和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當時的關隸縣進獻銀針貢茶,宋徽宗喜動龍顏,將年號賜予政和作為縣名。茶葉歷來是政和人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茶葉通史》記載:“咸豐年間,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廠,同治年間,出茶多至萬餘箱。”

這個茶王不好當——第七屆政和白茶全國鬥茶賽圓滿落幕

政和白茶

截至目前,政和縣多數茶企有自己的茶葉基地,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夠真正做到“源頭能控制、過程可追溯、質量有保證”。7月26日,在武夷山舉行的“武夷品牌”建設發佈會上,政和四家茶企入選,這些使用“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企業,都將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管理。

事實上,近年來,白茶市場發展態勢良好,政和縣委、縣政府搶抓機遇,在打響政和白茶知名度、提高茶葉品質方面,充分挖掘政和白茶的品質、文化、生態等優勢,加速推進茶旅文化項目建設,全力打造環石圳灣文化經濟產業帶,精心打造中華紫薇園,恢復建設朱子書院,啟動白茶博物館建設項目。同時,著力打造政和白茶品牌,連續舉辦七屆政和白茶鬥茶賽和三屆中華紫薇文化旅遊節,以文化旅遊平臺推介政和白茶,組織企業參加北京、廈門、濟南、青島、武夷山等重要國際茶展、茶葉博覽會等,舉辦專場政和白茶推介會,進一步提高了政和白茶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政和白茶,中國味道”廣泛傳揚,政和白茶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逐年提升。

這個茶王不好當——第七屆政和白茶全國鬥茶賽圓滿落幕

茶友品茗

品牌影響力的提升,茶農最受益,今年茶青價格比去年上漲很多,頭春茶價格比往年翻倍,春毛茶產值增長42.7%,農民增收明顯,頭兩春採摘的茶葉就相當於去年全年茶葉收入。如今,全縣茶園11萬畝,全縣從事種茶農戶佔農戶總數的75%以上,茶葉已成為政和縣農民脫貧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