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用什么方法已经落伍了?真正重要的是何时何地使出套路

知道用什么方法已经落伍了?真正重要的是何时何地使出套路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全文 2311 字 | 建议阅读 5 分钟

文 | mickjoust

有人问我,现在的搜索引擎已经如此发达了,为什么非要不断学习?动动手指不就好了?

这是多么天真的问题啊!

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有孩子,并且孩子即将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人,他都会告诉你,搜索引擎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使,有时还得靠一些看上去比较老套的办法才行,比如,找关系。

为什么?

因为对于像教育这样的未知复杂性高的系统性工程,可不是靠简单的动动手指就能搞定的。

如果你还停留在只要找到方法就一定有应用场景的思维模式里,那我告诉你,你可能要掉入的坑还有很多很多!

1

我现在坚信这么一句话——在正确的时间里,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行动,才有可能实现微小的正确的效果。

我用了四个正确,没错,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后的失败!

注意看!方法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的作用可以大也可以小!

我们常常认为知道方法等同于就能立即使出方法,但实际上,使用出方法可能还需要不停地反复练习才行,就像知道武功招式是一回事,在面对很多人时能使出最佳效果是另外一回事。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建立一种——如何在何时何使出套路的思维模式。

换句话说,现在我们不缺方法,缺的是对方法的练习。

从烹饪方法到人生决策,其实都有一些世俗的常规方法,但是,我们都知道,真正落实到每个人自己身上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

举个简单例子,做菜,照着视频下厨很简单了吧,但是如何控制火候,放多少作料,翻炒的频次,都会影响最后菜的味道。

这是简单的事,而要是对于人生决策,比如,结婚生子,买房找工作这些事,复杂度就更多了。

但是现在很多人却认为,既然已经提供了如此多的方法,到时随便挑选几种不就行了?

这让我们疏于平时的练习,想着临时抱佛脚就行了,然而,最终这样做的人,结果都不太好。

因为这种思维模式本身就是错误的。

知道用什么方法已经落伍了?真正重要的是何时何地使出套路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2

小学班里,总有那么一个人是特别努力,但是成绩却不太好的人,你可能偷偷的嘲笑过他的事倍功半,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之间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距,当然前提是这个人一直努力坚持到现在。

最近高考结束后,有考生欢喜,有考生忧虑,虽然我们总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但是真到了12年后这个检查成果的时刻,很多人还是会有所期盼的。

我们总说一定是学习的方法方法出问题了,可我们却容易忘记付出的努力可能也是帮凶之一?

然后不断的去换新的方法,然后不断用心努力,为什么最后结果还是不好?

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是这样留下了——努力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的烙印,一直持续到出身社会。

努力其实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搞清楚使我们的方法出错了还是努力出错了。

就学习来说,有时这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可能没有结合具体的场景,什么时间怎么用,完全没有概念,一味的怪罪到了智商上。

现在很多家长都只重视自己孩子英语的培训,却忽略语文和阅读的培养,而我却坚持认为语文、数学、英语都同等重要,记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说的就说语数外对一个人学习的影响。

语文最终学的是什么?

不是倒背如流地背诵几十篇古文,几百首唐诗,而是学的该如何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最坚实的思维工具。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考试时因为阅读速度慢,理解力不够,本来能答对的题,却理解成了完全相反的题目,有没有?

就更不要说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写不出来的悲惨经历了。

然而现在很多教写作的课,都只是教写作技巧,而忘记了写作的核心本质是对一个主题的自我感知的诠释。

一个孩子如果平时对世界就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到了写作文的时候,自然是写不出来的,不管学了多少写作套路。

同理,当你长大成人后,即便知道了很多方法,却不知道该怎么应用它,一样是犯了同样的思维错误。

简单说,就是,不能融会贯通,就不能创新。

机械的使用方法,只能达到一般的效果,甚至起到反效果。

知道用什么方法已经落伍了?真正重要的是何时何地使出套路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3

除了知道方法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何时何地使用它。

在我看来,要想更好的提升方法的利用率,需要三个切入点——

首先,不管做什么事,方法够用就行。

这不是什么性价比理论的现实版本,而是现在我们太容易被过多的方法所迷惑,而变得不知所措。

换句话说,我们总是太过于迷信于方法了,而忘记了提升使用方法的人本身的能力,就像一个整天沉迷于各种花哨招式的人,而不是精练一两种自己最能掌握的方法。

其次,方法应用的时间和地点同样重要。

比如,如何安排好一次好的约会,如何让对方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的多了解你,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等等,方法更多说的是理论的知识,而真到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时,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使用的时机。

就好比一个宅男整天呆在家看一大堆社交的书,幻想自己总能就能有完美的社交表现一样。

最后,方法重在融汇贯通。

俗话说,快拳打死老师傅,方法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能发挥效果越好。

换句话说,方法一定要经过自己的特殊化处理使用出来。

比如,阅读,不管是只字不差的阅读也好,还是拆书式的功用阅读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别人说好你说妙。

持续践行

最近有朋友留言说,遭遇了职场低谷,感觉各种碰壁被各种打压,我说这可能是因为进步太快而进入了瓶颈期。

这时需要特别留心的是自己的心态变化,以及外部别人甩给你的坑,不要一味的认为职场只有正能量和负能量,那都是错误的认知。

职场是个江湖,越是看似平静,背后越有很多故事,不要忘记了人性在职场中的放大效应。

我特别反感那些总是提供很多职场技巧的人,说得好像只要掌握了就能成为职场人生赢家了一样。

你去问问那些功成名就的职场达人们,他们受过多少不为人知的白眼,曾经多少次怀疑过人生,你就知道职场绝对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只要和人这种生物打交道,所面对的未知是远远超出想象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见招拆招,平时苦练基本功,不要过度思考。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