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有效治療手段有哪些?

各位小夥伴好呀,本期的精彩內容馬上開始~

糖尿病神經病變(DPN)病因包括代謝紊亂,血管損傷,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細胞因子異常,氧化應激和免疫因素等。其中,微血管病變所致周圍神經血流低灌注是DPN發病的重要因素。凝血和血小板激活的程度,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導致的高凝狀態均會導致神經病變。臨床主要以控制血糖,營養神經為主要治療方法。紅花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對抗凝血、抑制血管內皮細胞過度增殖,穩定血管內膜,治療血管增殖等作用。 本文旨在觀察紅花注射液聯合甲基維生素B12治療DPN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在某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985年WHO診斷和分類標準進行診斷和分型)66例,有肢體麻木、針刺樣疼痛、燒灼感、蟻行感等皮膚異常感覺,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肌無力等任何一項症狀或體徵,除外其他因素(姐遺傳、酒精中毒、尿毒症、感染、營養不良、 藥物及重金屬中毒等)引起的局圍神經病變,病程在12年以內。其中男36例,女性30例,年齡58—75歲,配對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兩組性別、病程、體重指數、血糖,HbAlc均具有可比性。

33例對照組患者常規給予糖尿病飲食和胰島素(諾和龍30R)肌注及甲基維生素B12 1000μg,加入生理鹽水250ml每日一次靜點,共14d。治療組除以上治療外加紅花注射液(太原華衛藥業生產,國藥準字:Z20053009)15ml加入生理鹽水250ml每日一次靜點,共14d。治療期間監測血糖、 血壓、肝功、腎功、出凝血時間、血尿常規。治療前及治療後記錄患者主觀神經症狀改善情況。

1.3 觀察指標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肢體感覺異常消失或明顯好轉, 腱、膝反射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肢體感覺異常等症狀、體徵較治療前減輕或好轉;無效:症狀、體徵較治療前無好轉或加重。

體感神經傳導速度(SCV)檢測受試者平臥位,電刺激的電流強度為11~20 mA,電壓250V,檢測雙下肢脛神經、 腓總神經和雙上肢正中神經、尺神經體感傳導速度,左右兩側測定值的均值為測定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採用SSPS11.0軟件進行x²和t檢驗。

2 結果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 兩組體感誘發電位和體感神經傳導速度比較治療後, 兩組體感誘發電位和體感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前均有增加,且治療組增加更明顯。說明紅花注射液活血化瘀治療有很好的改善神經傳導作用。見表2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有效治療手段有哪些?

3 討論

紅花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辛溫,活血通經。紅花注射液是由紅花提取出來的。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紅花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活性,擴張外周血管,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對缺血乏氧組織有保護作用,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環障礙等作用。同時研究發現還有降低膽固醇,抗缺血再灌注損傷,抗動脈硬化作用。甲基維生素B12是脫氧核糖核酸合成過程中的重要輔酶,參與蛋氨酸、膽鹼、脫氧胸腺 、 嘧啶核苷酸合成,參與卵磷脂和乙酰膽鹼的生物合成,通過刺激軸突的再生,修復損傷的神經。

研究表明甲基維生素B12可防止STZ糖尿病大鼠有髓鞘神經纖維變性和脫髓鞘。但由於微循環障礙,使甲基維生素B12不能充分發揮其藥理作用。紅花注射液的獨特藥理作用, 使DPN的高凝狀態和微循環障礙得到徹底改善。聯合兩藥應用,產生良好協同作用,從而明顯改善神經傳導速度,改善外周神經病變的症狀,療效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本期內容就到這裡,下期同樣精彩。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有效治療手段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