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治療缺血性心肌病呢?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chy,ICM)屬於冠心病的一種特殊類型或晚期階段,是指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長期心肌缺血,導致心肌瀰漫性纖維化,產生與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類似的I臨床綜合徵。缺血性心肌病分為兩種類型:充血型和限制型。其症狀有:心絞痛,勞累性胸悶、氣短,甚則呼吸困難、活動受限,有疲乏無力、虛弱等表現,晚期可發生水腫和腹脹。隨著冠心病病例增多,它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性也日漸加大,預防及治療尤為重要,我科於2009年~2012年上半年採用單硝酸異山梨脂注射液加黃芪注射液治療缺血性心肌病5O例,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我科於2009年~2012年上半年收治缺血性心肌病患者50例,均符合1997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修訂的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其中60歲以上的43例, 45歲-60歲的7例,男32例,女18例,合併心律失常的5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3級或以上的11例,合併肺心病的9例。患者人院時均有勞累性胸悶、氣短,疲乏無力、虛弱等症狀,活動後症狀加重,其中4例是以心絞痛為主要症狀人院。上述患者心電圖均示:sT段不同程度下移或T波低平或倒置。

方法

採用單硝酸異山梨脂注射液靜脈滴注,症狀輕微者25mg,1次,d,症狀嚴重者(如心絞痛),藥物劑量可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一般有效劑量為2-7mg/h,在此基礎上加用黃芪注射液30ml靜脈滴注,1次/d,10d為一療程;觀察患者症狀消失或緩解情況及隨機心電圖監測sT段及T波變化。

療效判斷

顯效:症狀及體徵基本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症狀及體徵部分消失或減輕,sT段壓低在治療後回升O.05my以上,但未達到正常,T波倒置變淺達到25%以上;無效:症狀及體徵無變化或加重,心電圖改變不明顯。

結果

5O例中顯效8例,顯效率為16%,有效39例,有效率為78%,無效3例,無效率為6%,總有效率為94%。

討論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的病理基礎是心肌纖維化(或稱硬化)。 為心肌的血供長期不足,心肌組織發生營養障礙和萎縮,以致纖維組織增生所致。其臨床特點是心臟逐漸擴大,發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與擴張型心肌病破為相似,故稱為”缺血性心肌病”。單硝酸異山梨酯注射液可通過擴張外周血管,特別是增加靜脈血容量,減少迴心血量,降低心臟前後負荷,從而減少心肌耗氧量;同時還可通過促進心肌血流重新分佈,改善缺血區血流供應,從而通過這兩方面發揮抗心肌缺血作用。在使用過程中有個別病例出現頭昏、頭痛、噁心,血壓下降情況,在將滴注的速度調慢後,患者均能耐受。黃芪注射液是經過工業加工提取其有效成分製成。中醫認為:黃芪具有益氣養元、補氣固表、扶正祛邪、養心通脈、利尿託毒的作用。冠心病中醫辨證可分為兩大類:陰陽氣血虛損型及痰瘀型,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屬陰陽氣血虛損型。心主血脈,心氣推動血液的運行,心氣虛證患者由於心氣不足,帥血運行無力,從而導致血脈淤滯。臨床通過治療前後心功能評定變化,證實黃芪對陰陽氣血虛損者,有較明顯療效。現代醫學認為:黃芪具有對心臟的正性肌力作用 ,可增強心肌的收縮力,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並可保護心肌細胞_引.從而改善心血管功能。近年來I臨床不但將黃芪注液應用於心衰的治療,還應用於心肌缺血的治療 】,中藥黃芪為非洋地黃類強心藥,對缺血缺氧心肌的有保護作用:黃芪可減輕缺血缺氧心肌細胞內鈣超載,並減輕細胞膜脂質過氧化狀態和維護細胞膜的完整性來防護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損傷;黃芪具有血管調節作用,可降低冠心病患者體內的內皮素水平,使平均肺動脈壓和肺毛細血管楔壓明顯,心排出血量和心排指數增加。以上藥理機制,奠定了黃芪在治療各型冠心病的應用價值,在使用過程中未出現任何不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總之,通過臨床應用觀察,使用單硝酸異山梨脂注射液加黃芪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取得較滿意的療效,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疾病的歷程上又增添了~頁,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及推廣。

如何有效治療缺血性心肌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