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變臉」奇人的坎坷人生

扭頭、甩袖、轉身,一副副色彩迥異的面孔在瞬間更替……提起“變臉”,人們自然會想到川劇中那些噴煙吐火的“抹臉變”。江城的“變臉奇人”楚漢就在這條藝術道路上,經過了三次痛苦的人生嬗變。

江城“變臉”奇人的坎坷人生

楚漢其人

2004年的最後一天,楚漢坐到了記者面前。年末是各種演出活動的高峰期,他的演出安排已經不允許他接受記者採訪,但他還是擠出了一點時間。

楚漢的“變臉”藝術對大眾而言,顯得神秘、深不可測,他能在短短的10分鐘內變出18張惟妙惟肖的臉譜,這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今年已經55歲的楚漢原名胡志明,出身於湖南的梨園世家,國家一級演員,現供職於武漢市京劇團。打小起,楚漢就隨父兄學京劇,練的就是武生、武丑行當。1970年,楚漢進了部隊的京劇團,並很快成了部隊京劇團的“臺柱子”。

1981年,他轉業到武漢市京劇團,為他的人生找到了最好的平臺。然而,10年後,京劇市場萎縮,演出機會日漸稀少。他意識到,人生的危機到來了。

離職從商

1991年後的楚漢,對舞臺充滿了渴望??他一年可能只有八到九次上臺的機會,多數時候困守在家,等待單位給他的演出電話。

有人下海了。過年過節時,他的親友們熱烈地討論著這個極為時髦的話題,他對此卻不屑一顧。

“我寧可通過表演,下鄉去賺那點多數人瞧不起的報酬!”楚漢當時甚至激憤地說。 接下來的幾年裡,堅守藝術與貧困的楚漢生活發生了重大變故:家庭瀕臨解體,能上舞臺表演的機會越來越少,有時甚至半年沒有一次機會。

在寫了“無數首悲痛的詩”後,他一跺腳作出了一個重要而痛苦的決定:停薪留職,做服裝生意。他在長江一橋附近找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門面。直至現在,楚漢似乎不大願意提這件事:“沒想到一個藝術家最終的結果是擺地攤”。

楚漢自稱“生來不是做生意的料”,在他“下海”的5年時間裡,第一年僅僅做到了收支平衡;第二、三年賺了一點小錢,不想到了第四年全給賠進去了。他“下海”5年的最終結果是:從生活拮据淪落到一家人生活費都成了問題。 2000年底,失意的楚漢回到了老家湖南,“和幾個哥哥坐而論道”。

四川拜師

談起京劇市場,兄弟幾個唏噓不已。“同是戲劇,川劇這幾年市場前途可是非常廣闊,”有人感嘆,“尤其是川劇的變臉‘絕技’。”

無意中的一句話打醒了楚漢:“我對畫臉譜可是相當在行,父親也曾簡單教過一些‘變臉’小技巧。能否將川劇中的絕招引入京劇,增強角色的舞臺衝擊力?現在觀眾有這方面的需求,我何不在這個領域闖一闖?我的舞臺本來就在戲劇上。”

楚漢迅速趕回武漢,收拾行裝前往四川。 滿懷希望而去的楚漢,沒想到吃了閉門羹。“變臉”乃川劇獨門絕活,其特點是通過瞬間變換不同的臉譜,刻畫人物的喜怒哀樂,表現角色的法術神通,以神秘莫測的變換術打動觀眾。然而,川劇同仁謹遵傳統規矩:“變臉”技藝秘不示人。 學藝不成,楚漢決定“背水一戰”:別人不教,他就跟著劇團每場不落地看,散場後給對方的表演“挑刺”,並將自己所學的京劇表演技藝與人家“換”變臉絕技,此舉令對方另眼相看。

為多學點東西,晚上只能“睡成都最便宜的旅社”的楚漢還經常大方地請人吃飯、喝茶。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楚漢終於學到了“變臉”技法,能在短短10分鐘內變出18張不同的臉譜。

他注意到川劇“變臉”只注意臉上功夫,而對道具不作要求。“如果能臉、扇子、衣服同時變,不是更能滿足觀眾的口味?”他於是借鑑起魔術表演中的高難度動作,在“變臉”的同時,還能變戲服,手中的扇子撕了又變好,還能變出火來。

經過長時間的苦練,楚漢變一張臉譜只用0.2秒的驚人速度,當地正宗的川劇弟子都嘖嘖稱奇。

再創輝煌

酒釀得好,但並不代表就有人買。楚漢幹起了“推銷員”??賣他的“絕技”。 他到處遞名片,請求免費表演給別人看,“如果行,那您今後有事就找我!”

別人看這陣勢,就不好拒絕。 機會來了。臺下一陣陣喝彩聲,這熟悉而又陌生的舞臺榮譽感湧了上來,第一次上臺表演的楚漢陶醉了……

舞廳、夜總會、劇院……這個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的漢子,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奔跑。他的演出市場迅速膨脹,他也逐漸成了江城甚至是全國名人。

這期間,他也付出了很多。有一次上臺演出,因為場地矮,從手中拋起的戟還來不及轉兩圈就掉下來,不慎劃到了眼睛上,鮮血直流。他忍住痛迅速變了張猴臉,將失誤掩蓋了。就連在觀眾席上的妻子都沒注意到,臺下只有一片掌聲。

在同兒子上山鍛鍊的過程中,他意外發現兒子對京劇和變臉也有著極大的興趣和很好的天賦,他決定在不耽誤兒子文化課學習的情況下,領著兒子一起挑戰人生。

有耕耘就有收穫。2001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戲曲晚會請楚漢和孩子參加,觀眾們喝彩陣陣。導演對他說,會唱打會魔術又會“變臉”的全國沒幾人,而父子倆同臺演出的,“你們是第一家”。2004年全國少兒才藝比賽中,他7歲的兒子10分鐘內變出7張臉,奪取了金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