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山頂道觀曾有一「奇人」,其影響遠及上海乃至全國

玉皇山顶道观曾有一“奇人”,其影响远及上海乃至全国

福星觀在西湖與錢塘江之間的玉皇山頂,

原名玉皇宮,歷史悠久,

是著名的江南道觀之一。

玉皇山顶道观曾有一“奇人”,其影响远及上海乃至全国

玉皇山頂有道觀始自唐玄宗年間,時稱“玉龍道院”;五代錢鏐建玉皇廟;宋仁宗復建玉龍道院;明嘉靖年間敕建福星道院;清咸豐十一年(1861)毀於戰火。同治三年(1864)天台山蔣永林來恢廓經營,重振山風,後由其徒弟李理山任主持。

玉皇山顶道观曾有一“奇人”,其影响远及上海乃至全国

李理山精通道術、醫術、武術和數術,堪稱神奇;道學、文學和書法水平已達臻境。達官顯貴紛至沓來,文人墨客亦讚許有加,福星觀的聲望越來越高。李理山在社會活動中游刃有餘,抗戰前後兩次擔任杭州道教會會長,其影響遠及上海乃至全國。

據《玉皇山廟志》載,福星觀原有建築是:“舊殿系四發戧,兩翼共四十椽,前殿三間,共二十一椽,山間一間,兩椽。官廳樓房三間,兩廂共四十二椽,歸廚房三間,每間六椽。”

玉皇山顶道观曾有一“奇人”,其影响远及上海乃至全国

現觀內大致保存原有格局,山頂庭院的平面佈局採取“舒展一箇中心、兼顧兩側翼、突出四個轉角、多層次多空間”的組合形式。建築群形象立體,中心部分簡潔低平,四個轉角高聳舒暢,這樣既有利於靜觀,又便於遠眺,虛實兼具,是一個大院套小院的山頂庭園。

玉皇山顶道观曾有一“奇人”,其影响远及上海乃至全国

中心部分是前有進廳、後有中堂、左右有廊廡的四合院。進廳是引人入勝的敞亭形式,左右通廊廡,正北對中堂;中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前廊軒後排窗,單簷歇山頂,廊廡正面簷下設掛落。南天門為主入口,其北緣有四開間兩坡頂樓房,李理山的藏書樓就設於此,齋名“丹井書屋”。藏書均系明版舊刻舊抄,數年之間耗資數萬,在杭城舊書業中極為罕見。新中國成立後,丹井書屋所藏之書由浙江圖書館接收保藏。

玉皇山顶道观曾有一“奇人”,其影响远及上海乃至全国

身處福星觀,不僅可以感受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登高遠眺,欣賞觀群山抱明湖的景緻,不失為絕佳的攬勝之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