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無界與道之永恆——從動物友好型設計實踐談起

作者:廣州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委員會副主任 郭昊羽

翻開最新一期的《世界建築》,讀到動物友好型設計作為本期的主題,尤其是看到 “害蟲的建築”“汪房&喵房”“蝠雲”“火山峰箱”“鳥之公寓”“犬井”等匠心獨具的作品,不但對建築的外延有了認識拓展,也對世界的內涵有了理解更新。該期《世界建築》關於“創造人與動物的共存之地”的篇首語,提出“為人和動物共生的環境而建造。”可以說在一定層面上與南粵古驛道修復的理念有所共鳴。

從本期《世界建築》收錄的13個建築實踐項目來看,首先考慮了對動物的庇護,也顧及了科普教育、靜思冥想、景觀等多種功能,我想,這一系列的動物友好型的建築實踐項目,實際上是場所設計和景觀營造非常好的手段。該期《世界建築》在篇首文章指出“以經濟建設為首要目標的城市建設,將一切自然事物和非人類生命隔離在外,這種與中國傳統自然觀相背離的做法,事實證明,同時也在侵犯人們自身的權利”,可謂語重心長。是的,當城市化的腳步邁到人類聚居地的邊界時,更應覺悟到人類自身本質上只是存世的各界生物的一份子,而真正的主宰應是大自然的規律。換言之,作為環境參與者,也許應評估的不僅是人類的改造工程對環境的器質性影響,而更應關注其對大自然環境規律性的干擾。只有立足於各界生物的共同生存與環境分享的設計,才能產生真正友好的可持續建造。

南粵地區的古驛道始於秦漢,到了唐朝時期就形成了多條驛道溝通五嶺南北。這些古代驛道既是軍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民族遷徙、融合之路,人們在商品、思想、知識及價值等領域的持續不斷的交流,促進了嶺南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千年南粵古驛道,週而復始,生生不息,每一草,每一木,每一花,每一鳥,無不和驛道上的人流、物流、文化共融共生,於斯有焉,可謂“一草一木有春風”。 南粵古驛道的歷史還在繼續,因此,南粵古驛道系列工作實際上也是一種自然環境、歷史環境、文化環境和生態環境的綜合修復工作。每一條古驛道的修復設計,都應秉持著一種萬物共有、古今永恆的謙卑,精心維護與平衡人類與自然的共同存在。這裡,也寄語有志於南粵古驛道的同仁們,在南粵古驛道的設計、修復、景觀營造中,不僅可以多探索嘗試類似的動物友好型的建築實踐,更希望大家繼續秉持我們的態度:為人與自然共同存在的整體而建造!

以下為轉載的《世界建築》的一些精彩內容:

世之無界與道之永恆——從動物友好型設計實踐談起

1. 外景(布法羅)/Exterior view(Buffalo)

“蝠雲”的設計和建造是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人文學院“流動文化”系列活動的一部分。

它們是一組懸掛的容器吊頂,用於給蝙蝠提供棲身之所。遠遠望去,那些容器有如一片雲,盤旋在樹中。在近處仰視時,能看到掛在每個容器裡的植物。黃昏時分,觀察者還有機會目睹蝙蝠或其他野生動物從這些棲身之巢中現身。

每個容器的構造都使蝙蝠能夠進入其中,並在頂部棲息。而在其下部,鋪設有泥土和當地的植物。這些容器還能用於填土種植區,使蝙蝠的糞便在那裡聚積,給植物提供肥料。同時,容器底部的構造設計能使水緩慢地排出。(尚普/譯)

世之無界與道之永恆——從動物友好型設計實踐談起

2. 平面(布法羅)/Plan(Buffalo)

世之無界與道之永恆——從動物友好型設計實踐談起

3. 外景(布法羅)/Exterior views(Buffalo)

世之無界與道之永恆——從動物友好型設計實踐談起

4. 外景(布法羅)/Exterior views(Buffalo)

世之無界與道之永恆——從動物友好型設計實踐談起

5. 隔離部位剖面圖解;6. 棲息區平面;7. 剖面

  • 5 隔離部位剖面圖解/Sectional insulation diagram
  • 6 棲息區平面/Plan, inhabitation zone
  • 7 剖面/Section

(1)用於蝙蝠棲息的腔體空間,位於保溫層之間/Cavity space for bat inhabitation, between insulated layers

(2)12目不鏽鋼絲網(泡沫兩側)/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12-mesh(on both sides of foam)

(3)多種天氣保溫毯:由塑料層、鋁層和Astrolar織物層組成(泡沫兩側)/All-weather insulation blanket-layers of plastic, aluminium, and Astrolar Fabric(on both sides of foam)

(4)噴漆式保溫泡沫/Spray insulation foam

(5)12目不鏽鋼絲網(保溫層兩側)/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12-mesh(on both sides of foam)

(6)Reflectix氣泡墊保溫層/Reflectix Bubble pack insulation

(7)12目不鏽鋼鋼絲網/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12-mesh

(8)泥土與植被/Soil and vegetation

(9)椰子襯墊/Coco mat liner

世之無界與道之永恆——從動物友好型設計實踐談起

8. 部件圖解/Diagram, components

每個容器都由3個部件組成:室外結構籠、室內棲息籠,以及位於下部的用於盛裝泥土和植被的碗形部件。為了組裝這個容器,我們使用一種等離子切割機(或類似機器),在不鏽鋼絲網上按畫好的圖樣切割。然後,根據圖樣摺疊每片絲網。部件A和B用保溫材料纏起來。部件C上鋪一層椰子襯墊。最後將這3個部件用螺絲組裝在一起。

項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

地點/Location:蒂夫特自然保護區(布法羅科學博物館),布法羅,紐約州,美國(2012);和平花園,蓬彭堡公園,鹿特丹,荷蘭(2014)/Tifft Nature Preserve(Buffalo Museum of Science), Buffalo, NY, USA(2012), and Peace Garden, Pompenburg Park, Rotterdam, Netherlands(2014)

世之無界與道之永恆——從動物友好型設計實踐談起

9. 蝠雲懸掛於研究室/Bat Cloud hung in the lab

世之無界與道之永恆——從動物友好型設計實踐談起

10. 外景(鹿特丹)/Exterior view(Rotterdam)

評論

胡戎叡:與一般人類居所紮根大地、為荷載所累的情形不同,“蝠雲”給人以截然不同的印象,這種為蝙蝠提供的居所,雖然只是採用懸掛的形式,卻也給人以一種克服重力後漂浮在半空的感覺。不鏽鋼材質的蝠雲採用類似立體構成中摺紙的手法制成,容器內部還做了功能分區、潔汙分區,從外到內都顯得非常精巧。這些蝠雲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它們採用懸掛的方式以及由此帶來的流動性。

朱捷:儘管蝠雲只是很小的裝置,但設計師儘可能地考慮了多方面的用途和精巧實用的細節。一組“蝠雲”也輕鬆地與周圍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照片中設計師在“蝠雲”下方露出的燦爛笑容,顯露出他們對自然和生活認真的態度。


(注:以上圖片均掃描自《世界建築》2018.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