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殯改挖掘機現場砸上千棺木:白髮老人一旁註視

()空空的棺材在一塊空地上整齊排開,五臺挖掘機巨大的挖頭搗下去,棺材瞬間變成了碎木。附近站滿了圍觀的人,其中不乏白髮老人,眼睜睜看著棺材被搗,年輕一些的則舉著手機在拍攝記錄。

江西殯改挖掘機現場砸上千棺木:白髮老人一旁註視

零點行動>>

江西殯改:9月1日零點起 全市所有新增遺體一律實行火化

江西省人民政府信息公開顯示,目前江西全域已調整為火葬區。其中,吉安市吉水縣民政局表示,從今年9月1日零點起,當地統一實施"零點行動",全市所有新增遺體一律實行火化,強化巡邏執法,加大對土葬的打擊力度。

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2日至3日,江西省上饒市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會議暨綠色殯葬現場推進會,提出要"打好殯葬改革硬仗",之後便開始收繳村民家中的棺材。

上饒市餘干縣黃金埠鎮白雲村村民吳騰(化名)告訴重案組37號,從今年5月份開始,村幹部就到村裡有老人的家裡詢問是否有棺材,並作登記。他表示,儘管上繳每口棺材會給2000元左右作為補貼,但此舉仍然遭到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的牴觸。

江西省人民政府信息公開顯示,今年6月28日,省政府批覆同意鷹潭市、宜春市、上饒市、吉安市4個設區市全域調整為火葬區,至此,江西全域為火葬區。批覆明確,火葬區內除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一律實行遺體火化。

江西殯改挖掘機現場砸上千棺木:白髮老人一旁註視

搶棺砸棺>>

挖掘機現場砸上千棺木 老人積攢棺木多年癱地哭嚎

空空的棺材在一塊空地上整齊排開,五臺挖掘機巨大的挖頭搗下去,棺材瞬間變成了碎木。附近站滿了圍觀的人,其中不乏白髮老人,眼睜睜看著棺材被搗,許多積攢棺木多年的老人只能癱在地上哭嚎。年輕一些的則舉著手機在拍攝記錄。這段關於江西殯葬改革的網傳視頻,近日引發關注。

視頻中同時拍攝到的,有一張蓋著江西省吉安縣人民政府公章、名為《關於在全縣推進綠色殯葬改革的通告》的文件。通告稱“從 2018 年 9 月 1 日零點起,在全縣範圍內實施殯葬改革 ‘ 零點行動 ’ ”,要求“全面推行火葬。全縣一體一律實行火化,實現火化率 100%,火化後的骨灰一律安葬在本轄區公益性墓地內 …… 嚴禁遺體裝棺入土,嚴禁骨灰入棺土葬。違反規定的,將拆除墳墓,強行火化。”

江西殯改挖掘機現場砸上千棺木:白髮老人一旁註視

網友建議>>

建議“先建靈堂” 官方:加快建設

6月26日,曾有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向南昌縣委書記就當地殯改提出建議:現在各個鄉鎮都在抓緊時間推進,首先破墳,就是把墳墓推平,然後再集中安置!但是因為每個鄉鎮這種工作量是很大的,目前各鄉鎮都沒有建設好新靈堂,破墳了的墳墓裸露在外面,我們馬上就要進入汛期,暴雨沖刷,有的破墳棺材都有可能裸露在外面,雖說死者已逝,但活著的親人需要一個心靈的寄託!

網友稱,雖然官方說會馬上推進靈堂建設工作,我們都知道政府工程資金需要層層審批,這個建靈堂過程又是一段時間,半年?一年?幾年?我們廣大村民不希望自己已逝的親人裸露在外面!希望政府先建好靈堂再來破墳,再統一安置!我們支持文明方式祭奠先人,也希望政府理解老百姓,理解失去親人的痛苦,先建好靈堂再破墳!“我們廣大村民理解政府的心情,政府早晚都要建靈堂,我們的要求不是增加政府開支,只是希望靈堂建設要早於破墳工作!”

對此,7月9日,“南昌縣民聲通道工作室”作出官方回應稱,自4月27日全縣殯葬改革工作啟動以來,殯葬改革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全縣新增死亡人員全部實行了火化,骨灰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並對“三沿六區”墳墓遷移後進行妥善處置。目前全縣共有96座公益性骨灰堂,我縣正在加快推進其他骨灰安放設施建設,將盡快完成建設。

江西殯改挖掘機現場砸上千棺木:白髮老人一旁註視

爭議焦點>>

1、 殯改力度為何突然加大?

201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西省殯葬事業發展規劃(2015-2020)》的通知,其中設定的發展目標為,至2020年全省火葬區年遺體火化率達到100%,公益性公墓節地生態葬佔比65%以上。

按照上述規劃,其目標的實現已經進入最後的階段。直至今年6月2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鷹潭市、宜春市、上饒市、吉安市4個設區市全域調整為火葬區,至此,江西全域為火葬區。

2、 殯改政策如何落地?

宜豐縣殯改辦工作人員表示,開始殯葬改革後,通過電視、廣播、新媒體等方式來宣傳綠色殯葬,也有專門的小組到村裡上門講解,為老年人答疑解惑。目前,縣內仍處於棺材回收登記的階段,全縣已上繳棺材23000餘副。"大部分人還是比較理解和配合的,只有說少數人仍有顧慮。"

吉水縣民政局發佈消息稱,截止7月27日縣裡已回收棺材25458副,完成回收任務59%。

3、 搗毀棺材是否合法?

對於不少老人家中擺放的、尚未使用的棺材一律收繳、當眾粗暴破拆。而從法律視角看,實施者涉嫌違法。

首先,從物權法上說,被收繳的棺木屬於所有人合法所有,未侵害他人合法利益,更沒有到損害公共利益的地步,政府採取行政強制執行措施缺乏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

其次,《殯葬管理條例》曾經將第 20 條中的“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刪掉,就是為了限制民政部門在殯改中暴力強制推進。依照行政強制法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有行政強制執行權,但絕沒有暴力執行、破壞他人財物的權力。

4、 觀念衝突如何處理?

宜豐縣殯改辦工作人員表示,如群眾不願上繳棺材,也並不會強制收走棺材,但也無相應補償。"最關鍵的是,如果你不上繳棺材,以後也是沒辦法使用的。"因此,他建議村民向有關部門補充登記。

上述工作人員解釋道,日後縣城及村裡都有公益性公墓,老人去世遺體火化後將安葬於公益性公墓。因目前不少公益性墓仍在建設中,如有人在8月15日之前去世,可低調入土下葬。

江西殯改挖掘機現場砸上千棺木:白髮老人一旁註視

弔詭之處>>

殯改推進會要求:堅持教化在先、疏堵結合

7月18-19日,江西省在贛州市召開了殯葬改革工作現場推進會。會上的要求是,要像省內的先進經驗一樣,通過“教、堵、疏、管、轉”五步工作法,“堅持教化在先、疏堵結合”。

問題是,怎麼“教化”呢?從已披露的信息看,教化工作大致是宣傳政策,尤其是通過製造氛圍,宣示政府改革決心——也就是通常所見的推土機砸棺材的場面。對群眾的工作,則大致是通過經濟補償,來誘導群眾主動配合交出棺材。

總之,每一項“群眾工作”後面,都隱藏著赤裸裸的權力展示。群眾怎麼會打從心眼裡認可?甚至於,絕大多數地方在開展群眾工作時,是以行政方式替代的。比如,各地普遍要求黨員幹部帶頭推進殯葬改革;不僅要求黨員幹部自身帶頭,還要求黨員幹部的家屬帶頭。

結果,表面上看似乎是群眾動員的效果,事實上是行政體系內部動員的效果。群眾工作方法表面上被激活了,卻被基層行政技術所替代;群眾動員表面上也有,卻嚴重依賴於行政體系內部的動員;思想工作看似起作用,卻源自於行政強制的壓力。

如此,即便地方政府設定的短期目標可以達成,但因群眾工作不紮實,沒有從根本上獲得群眾認可,也必將面臨改革崩盤的風險——一方面,絕大多數基層幹部只是迫於短期內的強大的行政動員而遵從政策,執行政策。一旦運動過後,基層政策執行的積極性會大為降低,反彈是大概率事件。

話又說回來,殯葬改革成果要實現常態化,需保持相當一段時間的政策高壓。問題在於,基層有那麼多的行政資源麼?而在群眾普遍不認可的情況下,暗地裡鑽空子也好,明著當“釘子戶”也罷,都在不斷蠶食改革成果,消耗行政資源。

江西殯改挖掘機現場砸上千棺木:白髮老人一旁註視

入土為安>>

老人觀念根深蒂固 還是希望能入土為安

幾千年來,我國長期存在土葬風俗,而火葬在國內存在時間可能還沒有土葬存在時間的零頭多,百姓思想沒有完全轉變,有滯後性也很正常,如何讓百姓發自內心的樂於接受火葬的先進思想,就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把其好處、政策、優惠等宣傳到位,通過宣傳教育讓老百姓自覺去行動。

今年4月份,在弋陽縣漆工鎮楊橋村內發生一起"強行起棺"事件。一位81歲的村民去世,家屬將死者屍體放入棺木土葬後,又被有關部門強行抬棺,火葬處理。

弋陽縣委宣傳部通過微信公眾號"弋陽關注"發佈消息稱,漆工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及時組織鎮、村幹部來到死者家裡宣傳綠色殯葬政策。同時,漆工鎮聯合由民政局、公安局、城管局、城建局組成的殯葬綜合執法工作組對該違規土葬墳進行了強行起棺,並將棺木及死者屍體送往縣殯儀館進行火化處理。"整個處置實施過程進展順利,家屬情緒平穩。"

對此,新京報評論稱,千年流傳的可能不是陋習,而是傳統。活下來的才是傳統,活不下來的不是展品就是糟粕。面對千年流轉下來的河流,要心存敬畏,不要一時衝動,隨意讓千年斷流。即使需要與時俱進,也要留一點謙卑,留下時間與空間,讓歷史的河流慢慢轉彎。

(北京時間綜合,資料來源新京報、澎湃新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