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古時候的醫和藥

安康地區醫藥知識起源很早。鄂西神農架山脈與鎮坪、平利、嵐皋犬牙相錯,互為接壤。民間傳說中的神農氏嘗百草,就是在這一區域內產生的古老神話。

安康古時候的醫和藥

神話傳說與藥物知識

我們祖先在採集野果、植物種子和根莖過程中,逐步辨認了某些植物吃了對人體有益,能治病病;某些植物吃了會引起腹痛、吐瀉、昏迷,甚至死亡。所謂神農氏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淮南子·務修訓》),雖然把人們經過長期積累的知識歸於一人,但卻反映出包括神農氏在內的古代先民們,在長期採集過程中積累下來的關於植物藥的知識。同時人們還通過漁獵、畜牧和製造石器工具等生產實踐,積累了不少動物藥和礦物藥的知識。

安康古時候的醫和藥

安康地區在古代是不分醫和巫的,因而醫療水平低下,許多疾病不能醫治,也無法理解病因,於是便由原始宗教的“巫”,在使用祭祀、祈禱的辦法時兼給人們治病,在治病的過程中摸索使用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並賦子這些藥物諸多靈性,給原始樸素的醫療活動披上神秘的外衣,從而又派生出關於藥物的種種神話。《寰宇記》雲:“風凰山,一名名龍子山,疊嶂十二層。《道書》雲:“山上有仙人藥園”。”

安康古時候的醫和藥

唐牛僧儒《玄怪錄》載:安康伶人刁俊朝,其妻巴嫗,患瘳瘤,大如數斛之囊。為了解除妻子的痛苦,刁俊朝以刀割去,後來獼猴精於風凰山神處求得少許靈膏塗之,“隨手瘡合”,

古泮《平利佛殿山碑記》雲:“,,…再上為曬藥峰,孤高聳,常有白雲封其巔,說者謂仙人曬藥於此,故以名峰。”

安康古時候的醫和藥

袁珂《中國古代神話詞典》載:藥婦山,在平利縣東南85裡(自老縣算起),“相傳昔有人落崖,其婦攜藥救之,尋化為石,山頂尤有藥白焉。”

康熙《石泉縣誌》雲:“鬼谷子嶺,在雲霧山中,相傳先生隱處,有廢址,其鐵棺尚存。週迴奇花異卉,一本而五色者,大如碗,採茯苓者多見之。”。(諸如此類的例子還很多,有些植物藥還演繹出美麗的民間故事,例如有“何首鳥延年益壽”,說的是明朝永樂年間,漢陰令到北雲門鋪一帶巡查,過一孤莊,見一八十壽翁頂日跪於坪,令大怒,意其子孫輩不孝。俟走近詢問,翁言:“忤母意,令罰跪”。令大驚,進屋見百齡老嫗正做女紅,詢之歲數,雲“元大德時人也”,迄今已百有二十餘歲。令問之延壽方,雲:“粗食淡飯而已。”令又問之飲,雲:“山泉耳。”於是令住山莊冀有一見。三日晨,見一綰角男孩,高僅盈尺,隱於泉上葬中,令發人掘之,得一口、眼、嘴、鼻俱全之人形何首鳥,男性陽器尚有餘瀝。後不久,老嫗及子先後卒於家。這是一隻成精的何首烏,它的滋汁是這一對母子延年益壽的源,源斷了,所所以也就活不久。類似這樣的民間故事,還有服黃精人可飛昇,食金釵可以起死回生等,皆與植物藥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安康古時候的醫和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