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明明寫道滿漢不通婚,魏瓔珞實爲漢人,爲何能當上乾隆的令妃?

AnitaSong


滿漢不通婚是滿族的祖制而並非大清律的規定。《世祖實錄》第四十卷記載:順治五年,攝政王多爾袞告諭禮部:"方今天下一家,滿漢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親睦,莫若使之締結婚姻,自後滿漢官民有欲聯姻好者,聽之"。可見滿清王朝是允許滿漢通婚的。


《清史稿》上記載:皇十四女和碩長公主。皇太極之第十四女。其母為皇太極庶妃察哈爾部蒙古奇壘氏,初號和碩公主。順治十年13歲時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

《清史稿》記載:"孔憲培,字養元。乾隆五十九年,卒。子慶鎔襲。"說的就是乾隆把女兒嫁給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孫衍聖公孔憲培的事。所以魏瓔珞為漢人,當上乾隆的令妃沒有什麼奇怪的。


睜眼看西安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魏瓔珞是滿族人,並不是漢族。再者“滿漢不通婚”的說法其實是謠言,正確的應該是“旗人不通婚”,而清朝其實一直都是鼓勵滿漢通婚的。

魏瓔珞為魏佳氏 ,是滿洲正黃旗包衣,被乾隆迎娶自然沒有任何問題。好,接下去一個問題。

清朝至始至終沒有明確下過“滿漢不通婚”的法定,反而屢屢支持“滿漢通婚”。比如多爾袞曾曉諭禮部“自後滿漢官民有欲聯姻好者,聽之”;《清史稿·世祖本紀》記載曾頒令全國:“令滿、漢官民得相嫁娶。“可見從清政府是支持滿漢通婚的。

當然了,雖說鼓勵通婚,卻也並沒有說自由到和滿人一樣,《永憲錄》就記載:“按國制,皇后諸妃及凡滿洲之正室皆不於漢人聯姻。“這句的意思是旗人的大老婆,正妻不能是漢人,其他都隨意了。

而所謂的“旗民不通婚”實際情況是由於旗民地位較高,如果旗女嫁給民男,那麼旗女就會被剝奪旗籍,損失極大,所以才說“旗民不通婚”。

其實清朝的皇帝都有不少的漢族妃子,比如康熙帝的順懿密太妃王氏,就是蘇州漢人。


三觀粉碎機


首先,魏瓔珞不是漢人;其次,也沒有所謂“滿漢不通婚”,多爾袞甚至還鼓勵過滿漢通婚,這條規矩準確的說應該是“旗漢不通婚”。

所謂的令妃,也就是魏瓔珞,就是歷史上清王朝的孝儀純皇后。有關她的生平,《清史稿-后妃傳》中記載的非常清楚:“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

魏佳氏,是漢八旗中的一個姓氏。清朝的八旗不僅有滿八旗,也有漢八旗。而這些漢八旗的子弟,姓氏一般都要在漢姓後面加一個“佳”字,以區別開他們和純粹的漢人。

再說滿漢通婚的事兒。清朝入關之初,攝政王多爾袞曾明確頒佈過詔令:“方今天下一家,滿漢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親睦,莫若使之締結婚姻,自後滿漢官民有欲聯姻好者,聽之。”可見,當時的統治者為了推進民族融合,是鼓勵滿漢通婚的。

但是多爾袞死後人亡政息,他推行的政策為了政治正確,幾乎全部廢除。而滿漢通婚也面臨著現實問題——生下來的後一代,是算滿人還是漢人?如果算滿人,那麼他們就要入旗,而八旗子弟是不從事農業生產的。這樣搞下去,按中國人的生育能力,要不了幾代,八旗制度就得名存實亡。

因此,滿漢通婚很快就遭遇到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全面抵制。但是八旗內部,漢八旗還是可以和滿人通婚的,這也就是身為漢軍八旗的魏瓔珞可以嫁給弘曆的緣由。



青言論史


滿族的八旗制度,最早是由後金的建立者努爾哈赤建立起來的,後來的繼任者皇太極,不但把國號由“金國”改為了“清國”,還建立了蒙古八旗,漢人八旗。

因此,按照老北京人的傳統說法,所謂的旗人,實際上,就相當於清朝的貴族階層,也就是對建立大清國立下了不朽功勳的族群,當然也就包括滿族八旗,蒙古八旗,漢人八旗。

而在大清帝國的穩定統治時期,對大清國立下了不朽功勳的非貴族出身的漢人,也會被允許進入漢族八旗,成為新興貴族,這就是基本的事實。

滿漢不通婚,是滿族跟普通的漢族人不通婚,滿族跟擁有了貴族身份的漢族人,也就是被允許加入旗籍漢人,還是可以通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