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演員,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瑞芳

李瑞芳,1935年12月21日出生於甘肅天水,眉戶戲藝術家、戲曲導演、國家一級演員、旦角。

1953年,李瑞芳在長安大舞臺首演眉戶劇《梁秋燕》。之後連續出演該劇目一千場從而被觀眾熟知。1956年,主演碗碗腔從皮影戲搬上舞臺的第一齣戲《金琬釵》。1958年 ,全國巡演《梁秋燕》,並得到梅蘭芳、曹禺、田漢、馬少波、郭沫若等藝術家指導;同時獲得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雲等多位國家領導人接見。1960年代,開始主演革命題材劇目,如秦腔《雷鋒》;眉戶劇《紅燈記》等。1970年代,主演碗碗腔《紅色娘子軍》;眉戶劇《杜鵑山》等。1982年,憑藉戲曲影片《杏花村》獲得了藝術節金獎;同時被評為“國家有特殊貢獻的表演藝術家”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同年,被調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1986年,憑藉主演碗碗腔《楊貴妃》獲得陝西省藝術節表演一等獎、中國藝術節西北薈萃獲金獎 。1987年,赴香港參加“中國地方戲曲展”首次將地方戲推向國際舞臺。1992年,主演芬蘭神話移植劇目《真的·真的》 ;同年赴芬蘭演出 。1993年,出席了文化部藝術局邀請的北京公演;同時獲得中央領導、文藝界專家及觀眾的高度評價 。

國家一級演員,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瑞芳

2005年,地方政府為表彰她對藝術的突出貢獻發行了《李瑞芳五十年藝術生涯》、《李瑞芳紀念郵票》。2011年,獲得了秦腔表演藝術家終身成就獎 。2017年12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國家一級演員,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瑞芳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12月21日,李瑞芳出生在中國甘肅省天水市的一個普通的家庭中。從小就對藝術很有天分,跟媽媽學習剪窗花,跟小學老師學習畫畫、刻皮影娃娃 。

1951年,李瑞芳從天水的“部隊文工團”轉業到延安民眾劇團做演員 。

國家一級演員,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瑞芳

1952年,李瑞芳考入了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學習地方戲 ,院長馬健翎送了她“先做人後學習”的六字金言。之後,她在恩師黃俊耀的指導下學會道白、哭、笑、唱 [6] 。同年,她在黃俊耀、任國寶等人的指導下開始排練眉戶劇《梁秋燕》,並在9個月後站在上了長安大舞臺的中間 。

國家一級演員,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瑞芳

國家一級演員,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瑞芳

國家一級演員,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瑞芳

演藝經歷

1953年,李瑞芳在長安大舞臺首演眉戶劇《梁秋燕》,劇中飾演女主角梁秋燕 。

1954年,李瑞芳連演現代眉戶劇《梁秋燕》108場 [5] 。李瑞芳版《梁秋燕》被其他省市180多個劇團作為範本。

國家一級演員,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瑞芳

1955年,李瑞芳演出現代眉戶劇《梁秋燕》超過了一千場 [9] 並獲得“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飯”之讚譽。同年,李瑞芳出演了黃俊耀創作的現代眉戶劇《糧食》 。

1956年,李瑞芳首次在碗碗腔從皮影戲搬上舞臺的第一齣戲《金琬釵之借水、贈釵》中任主演 。

國家一級演員,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瑞芳

1958年,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李瑞芳主演劇組《梁秋燕》和《金琬釵》赴京匯演,獲得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同年,李瑞芳在北京獲得了梅蘭芳、田漢、馬少波、郭沫若、尚小云等藝術家、作家的指導 。

1959年,李瑞芳主演了眉戶傳統劇目《十二把鐮刀》;同時主演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的眉戶傳統劇目《曲江歌女》 。同年主演兩部碗碗腔傳統劇目,分別為《白玉佃》飾尚飛瓊 ;《女巡按》飾謝瑤環 。

1960年,李瑞芳開始排演秦腔、眉戶、華劇現代劇。文革期間開始排演革命題材劇目 。

1963年,李瑞芳在陝西省政法學院大劇場出演眉戶與秦腔結合劇目《雷鋒》,在劇中飾演雷鋒的母親。

1967年,李瑞芳主演了眉戶劇《紅燈記》,此劇在七十年代被改為秦腔劇目。

1973年,李瑞芳主演了碗碗腔《紅色娘子軍之常青指路》一折。

1974年,李瑞芳主演了碗碗腔《紅色娘子軍》。同年主演的眉戶劇《杜鵑山》在全國多個城市巡演。

1976年,李瑞芳主演的現代眉戶劇《杏花村》獲得了陝西省戲曲調演一等獎 。

1977年,李瑞芳主演了張曉斌改編的碗碗腔《蝶戀花》,在劇中扮演主角楊開慧。

1980年,李瑞芳主演了碗碗腔《愛與恨》劇中扮演山丹丹,再獲陝西省省直戲曲調演一等獎 。

1982年,李瑞芳主演的眉戶劇《杏花村》被拍攝為戲曲電影,並獲首屆陝西省藝術節大獎 。

1986年,李瑞芳主演了新編華劇 《楊貴妃》劇中扮演楊玉環,在陝西省首屆藝術節中榮獲表演一等獎,中國藝術節西北薈萃獲金獎。該劇獲陝西戲曲保留演出劇目 。

1987年,李瑞芳主演的《楊貴妃》劇組赴香港“中國地方戲曲展”引起反響,首次將地方戲推向國際舞臺

1989年,李瑞芳主演了碗碗腔《法門軼事》劇中扮演武則天,獲陝西省第二屆藝術節銀牌獎

1992年,李瑞芳主演了芬蘭話劇移植改編的《真的·真的》劇中飾阿格法。“李瑞芳的首映式”芬蘭各大報刊都作了報道 [5] 。該劇目參加中國戲曲“金三角”交流演出獲得“優劇目秀獎” 。同年,同劇組赴芬蘭出演 。

1993年,李瑞芳主演華劇《真的·真的》劇組,應文化部藝術局邀請到北京公演,李瑞芳受到中央領導、文藝界專家及觀眾的高度評價 。同年,與《真的·真的》劇組雙赴四川成都參加“全國地方戲曲交流演出”,該劇目獲得金獎,李瑞芳獲主演一等獎 。

1997年,李瑞芳從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副院長職位退休。李瑞芳在職期出演的戲曲劇目(秦腔、眉戶、碗碗腔)共200多部。退休後繼續擔任多部戲的主演,如秦腔傳統劇目《白蛇傳》全劇,在劇中扮演白素貞。包括“盜草”、“水斗”兩折武戲 。

2005年,李瑞芳出席“紀念李瑞芳成功演出《梁秋燕》五十週年”的大型演藝活動,同時進行了“李瑞芳《梁秋燕》紀念郵票”的籤售活動 。同年出演了京劇移植的碗碗腔劇目《貴妃醉酒》,在劇中扮演楊貴妃。該劇是梅蘭芳在1958年親自指點她的 。

2008年,李瑞芳出席了陝西電視臺、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聯辦的《愛是永恆的主題》大型賑災義演 。

2010年,李瑞芳出席了《尚小云先生誕辰110週年》名家紀念演唱會 。同年,接受了中央電視臺戲曲欄目主持人白燕升的專訪,並錄製了《戲苑百家》第32期的電視節目。

2011年,李瑞芳出席了“秦腔表演藝術家終身成就獎”評選活動慈善義演 。

2012年,李瑞芳在陝西省文化廳,陝西電視臺組織的戲曲大賽中擔任評委嘉賓。

2017年,李瑞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