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abstract

作為一部文藝片,承載的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內蘊著思想的銳利……

keywords

《芳華》;雷鋒;魏晉風度;子路;君子固窮

《芳華》以顏值和情懷雙殺

獲得了14億的票房收入

作為一部文藝片

承載的不僅是視覺的享受

更內蘊著思想的銳利

似乎我們可以從電影海報中

察覺蛛絲馬跡

紅色戰場中的那隻紫色蝴蝶

與綠色解放鞋並置的潔白舞鞋

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01

,

剛與柔的較量

制度與人性的抗爭

集體意志和個人意志的交鋒

……

一個時代的芳華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展開

影片刪去了劉峰被批鬥

眾人落井下石的戲份

正說明了影片的主題是青春

歷史終只是必要的陪襯和

事件發生的土壤

這消解了嚴歌苓原著中的批判色彩

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02

,

影片中出現劉峰、何小萍、蕭穗子

林丁丁、陳燦、小芭蕾等一眾人物

但劉峰與何小萍的角色最令人印象深刻

本來以為劉峰只是一個符號化的

“雷鋒”標籤而已

但細想,卻又不是

因為標籤本就是一種集體人格的凝聚

反映的就必然是集體的意識形態

也就意味著,他任何時候都必然選擇

站在“集體”的共識一邊

而不是“自我”的良知一邊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

可以很好地說明這種差別

在沒有人願意做何小萍舞伴的時候

他帶著腰傷挺身而出

對抗的正是群體的意志

於是,我明白

劉峰絕不是要做別人心中的“好人”

而是要活成他自己心中的好人

03

,

但能讀懂劉峰的唯有何小萍一人而已

或正如電影裡的臺詞所說:

從未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真正的善良

林丁丁就真把他當成了一個符號

“好人”是專門利人,絕不利己的

劉峰突然表達的愛意令林丁丁猝不及防

甚至是大驚失色

——“雷鋒”怎能有男歡女愛?

04

,

與劉峰相似

何小萍也是一個

敢於挑戰群體意志的人

她喜歡劉峰

從她聽聞劉峰擁抱林丁丁

由床鋪上瞬間坐起的動作可以看出

而在劉峰被指控“耍流氓”的時候

在別人急於與之劃清界限的時候

依然毫不避嫌

當著眾人的面大聲說道:

劉峰!我明天來送你!

這無疑是一種反抗

而劉峰離開時的孑然一身

表面上看起來的人情冷暖

卻是眾人明哲保身的利益權衡

05

,

父親的去世與心上人的離開

無疑在何小萍受傷的心上又撒了一把鹽

使得她的人生失去了方向

集體失去了歸宿的意義

包括她鍾愛的舞蹈,也變得無關緊要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

她主動放棄飾演A角的行為

06

,

與集體相比,個人總顯得渺小

於是,順理成章的結果就是

劉峰被下放到伐木連

……

時間來到了改革開放初期

昔日的英雄靠送書維持著生計

窘迫的生活現實

卻沒有改變劉峰一慣的善良與從容

——如果有人問

應該從《芳華》中獲得什麼?

我想,就是這個吧

07

,

不討好,不諂媚

只是遵從自我的良知,做該做的事

也許這樣的人

並不能成為世俗中的成功者

如同賈寶玉與林黛玉

始終與世界保持著某種距離

不屑於同流合汙,這正是精神所在

一個時代之所以被一再仰望

是因為精神——如魏晉風度!

一個人之所以被一再懷念

也是因為精神

改革開放帶來了新的價值觀

當年的嚴肅而今變為荒誕

但一以貫之的從容卻是值得讚美的高貴

劉峰沒有在妻子的背叛與生活的困頓

甚至文工團昔日戰友豐衣足食的比對中

自慚形穢、驚慌失措

08

,

這讓我想起子路

縱容衣衫襤褸

站在穿著貂裘大衣的人身旁

也依然神情自若、談笑風生

“君子固窮”不是君子就應該窮

而是君子可以在窮困中安住

——這是怎樣的一種格局啊!

他們如濁世中的一股清流

芳華雖逝,卻依然優雅不凡

09

,

電影的男性視角也不得不提

影片中有幾處女兵浴室的描述

統一式樣的女性白色內衣

尚滴著水的溼潤頭髮

綠色軍裝包裹不住的活力與青春

都成為那個年代特有的記憶

與種種男性對女性的遐想摻雜其間

於是

《芳華》不僅於一個時代的情愫

也是一個青年男人的情愫

10

,

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一問

當芳華散盡

最終

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當《芳華》散盡,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