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不被善待的好人的一生

《芳華》:不被善待的好人的一生

看完《芳華》電影,最大的感受是:憋屈。替劉峰和小萍憋屈。替好人憋屈。

看了斷了手的劉峰去精神病院看望小萍那一幕,穿著病號服的小萍在劇場外面獨舞那一幕,再看文工團的散夥飯,抱頭痛哭,我只想冷笑。隨時可能被出賣的塑料戰友情,哭得跟真的一樣,可怎麼哭也哭不掉人性中的惡,哭不掉他們對那兩個好人造成的傷害。

電影把年代感還原得很好,遺憾的是:

1,劉峰對林丁丁的私心表現得太明顯,以至於他的善良看起來不是小說裡那麼純粹了。

2,基調是陽光燦爛,激情燃燒,落腳在追憶美好青春上,而不是小說裡的批判和反思。

3,旁白沒有像小說那樣去逐步剖析人性和時代,從頭到尾都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冷漠感,讓人很不舒服,尤其是結局說劉峰和小萍反而更知足,還加個懷舊風的濾鏡,尷尬爆炸。

我試著去理解:

1,是因為影片容量有限,只能抓重點?

2,是故意讓他們多年後毫無愧意還繼續取笑劉峰,悲劇色彩更濃,更諷刺?

3,是為了應付審查必須正面結局?

所以《芳華》電影和《我不是潘金蓮》一個毛病:原著小說明明是諷刺、批判和反思,電影愣是能七拐八繞地拐到懷念和歌頌的和諧大道上,還把主角都搞成佛繫好人,一輩子的深仇大恨說過去就過去了。

當然電影本身拍的是真不錯,構圖,場景,舞美,音樂,打光……堪稱完美。如果沒看過小說,是挑不出什麼毛病來的。而且這也有審查的鍋。可誰讓我較真呢。

影像的表現力確實比文字好,感謝馮小剛。但《芳華》小說裡那些沒有被拍進電影的細枝末節,從頭到尾看下來情緒才是完整的,每個人物都是交代清楚了的,這是一種細水長流的動人體驗。

在APP上看書時,我注意到,有很多讀者在質問:現在還有這樣的好人嗎?現在還有這樣的感情嗎?那我也很想反問:你是不是這樣的好人?願不願意這樣去愛人?

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那還問什麼呢?有資格說別人嗎?

說句難聽的:《芳華》名字雖然好聽,可除了劉峰和小曼(小萍),沒有一個人的屁股乾淨。敘述者穗子也一樣——曾經是幫兇。

時代不該是醜惡人性的遮羞布。那個時代有背叛,有落井下石,有勾引,有腳踏兩條船,有冤案,有群起而攻之,現在難道沒有?無非是沒有那麼大張旗鼓了。

“都是時代的錯”應該由時代領導者承認,而不該成為個人推脫罪責的藉口。如果人人都像劉峰和小曼那樣堅守善良——哦,這太理想化了,至少多幾個那樣的好人,也許那樣醜惡的時代根本就不會出現。並不是個人被時代裹挾,而是無數個人創造了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