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幕后黑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究竟要降到多少?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当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被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动脉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幕后黑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究竟要降到多少?

据meta分析指出,LDL-C水平每降低1mmol/L,全因病死率下降19%,冠状动脉事件下降23%,心脏事件下降21%。因此降低LDL-C成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药物治疗。

瑞旨®瑞舒伐他汀钙是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强效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全面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被评为国家重点产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美国FDA认证产品。

一系列研究和荟萃分析证实,在一定范围内,LDL-C水平越低越好。但到底多低对人体最有益?

葛均波院士提出:“要将LDL-C降到新生儿水平。”

在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提出:“要将LDL-C降到新生儿水平。”据国外研究显示,新生儿的LDL-C水平约为30mg/dl(注:1mmol/L=38.7mg/dl),此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还没开始。

动脉粥样硬化的幕后黑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究竟要降到多少?

葛均波院士指出,LDL-C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儿童及青少年时期LDL-C水平(80~125mg/dl)看似正常,其实已经开始损害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开始发展,因此把LDL-C降到新生儿水平是最理想的状态。

葛均波院士同时表示,如今还没有证据证实新生儿时期LDL-C水平对心血管获益有多大,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来验证。目前最佳的降脂策略,还是应该遵循指南,利用可行的降脂手段和干预手段,让心血管病患者获益更多。

LDL-C究竟需要降到多少?关键要看危险分层。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基于危险分层制定了LDL-C的目标值: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HDL-C偏低;肥胖;早发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对于中高危患者来说,应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力求降脂达标,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对于极高危患者来说,要严格遵顼指南坚持降脂治疗,LDL-C水平不介意更低一些。

即使血脂正常,坚持服用他汀降低LDL-C获益明显。

据统计,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1mmol/L,第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约10%,2年后降低约16%,3年后降低约20%。此后治疗每延长1年,心脑血管病变风险将进一步降低1.5%。而治疗5年后其风险降低20%~25%,治疗40年后降低50%~55%。这些统计学的数据告诉我们,血脂异常应该及早治疗,并且坚持长期治疗,这样能给心脑血管系统提供可靠的保护。

动脉粥样硬化的幕后黑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究竟要降到多少?

健康体检是发现血脂异常的重要途径,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的幕后黑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究竟要降到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