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或七姐诞。

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天上的织女与牛郎会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因为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原本以少女乞巧为传统的七夕节,逐渐被多情的中国人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传说丨“鹊桥”到底有多长?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天上的织女和人间的牛郎相爱成亲,玉帝和王母娘娘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也有人说是乌鸦)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那么问题来了,传说中的“鹊桥”究竟有多长?

牛郎星是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恒星,距离地球16.7光年;织女星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恒星,在夜空中排名第五,距地球大概是 25.04 光年。有人通过测量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夹角,利用余弦定理,算出了它们的距离大约是 16 光年。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所以,鹊桥至少得有16光年那么长!1光年相当于9460730472581千米,也就是说牛郎和织女要跨越9460730472581×16千米的长度,才能见到对方!这漫长遥远的鹊桥,得调动自然界多少只喜鹊义务劳动呀!恐怕只有天庭神力才能办得到啦。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我之间隔着鹊桥!

历史丨从“曝晒节”到“女儿节”

每年七夕,不知尘世中有多少红男绿女像牛郎织女一样约会。实际上,传统意义上的七夕跟情人节毫无关系。

最早关于七月七日的节日的可信记载来自东汉时期。《玉烛宝典·七月孟秋第七》引东汉学者崔寔(shí)所著《四民月令》记载:

“四日,命治麹室,具簿持槌,取净艾;六日,馔,治五谷磨具;七日遂作麹及磨。是日也,可合蓝丸及蜀柒丸,曝经书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由此可见,最初的七夕是古人晒书晒衣裳的节日。

后来,牛郎织女的传说把七夕的主体变成年轻女性,七夕也就因此被称作“女儿节”,或称妇女节。织女感情被破坏的传说让人联想到女儿出嫁后的委屈。于是这一天成了古代新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民间父母对于新嫁出去的闺女,每到七月初七要接回家来,意即要保护女儿和女婿的幸福生活。

除了回娘家,“乞巧”是七夕节的重头戏。据传,织女是个劳动巧手,所以在七夕这天,历代妇女都要向织女乞巧,希望学到好的技艺。南朝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写道:“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乞巧。有喜子网瓜上,则以为符应。”可见南北朝时七夕乞巧已很盛行,祭拜双星、月下穿针、蜘蛛网丝等成为主要习俗。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在宋代,七夕是一个非常盛大、隆重的全民狂欢节。热闹气氛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据《醉翁谈录》记录:“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南宋七夕,“数日前,以红鸡、果食、时新果品互相馈送”,到七夕夜华灯初上时分,“倾城儿童女子,不论贫富,皆着新衣”。

习俗丨乞巧也要“文艺范”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喜蛛应巧也是古代民间流行的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中国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这些乞巧方式精巧、别致,充满“文艺范”,表现了我国古代青年女性的智慧与才思。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种生求子实际上是一种生育信仰,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

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

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

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

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

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

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

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

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古诗词里的七夕

它们,

婉约深幽,

诉说了牛郎织女相思

而不得相见的离愁别恨。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 ·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七夕

唐 · 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它们,

隽永深沉,

道尽了有情人会短离长

欢少愁多的无尽感慨。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鹊桥仙 · 七夕

南宋 ·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蝶恋花 · 喜鹊桥成催凤驾

北宋 · 晏几道

喜鹊桥成催凤驾。

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

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

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它们,

托事言情,

吐露了对挚爱之人的拳拳相思。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七夕

唐 ·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七夕

唐 · 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行香子 · 七夕

宋 ·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凤栖梧 · 甲辰七夕

南宋 · 吴文英

开过南枝花满院。

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

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夜色银河情一片。

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

陈迹晓风吹雾散。鹤钩空带蛛丝卷。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而它,

更是独出机杼,

成就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鹊桥仙 · 纤云弄巧

北宋 ·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今日“七夕”!你知道“鹊桥”有多长吗?

注:文中插图依序表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