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濟南大學對面的蝸居基地

後龍——濟南大學對面的蝸居基地

後龍窩莊,知道的人都簡稱它為“後龍”。隨著濟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這個處在二環南路和二環西路之內的村莊成為了典型的城中村。這個佔地不大的城中村中聚集著上萬的外來租客。

後龍窩莊的出租房大都加蓋到了五六層,其周邊已被高樓包圍,成為了典型的城中村

“租房子嗎?”進入位於濟南市中區的後龍窩莊,你只要步履有所停頓,總會有村民湊到跟前問這麼一句。

如今,隨著不少城中村成為歷史,後龍窩莊已經成為濟南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城中村。幾十年來,曾在後龍窩莊居住過的人不計其數,這個城中村也因此承載了很多人的記憶。

後龍——濟南大學對面的蝸居基地

 搬入

趙祥在後龍窩莊租房居住有兩年多的時間了,已經算是這裡的老住戶了。

2015年的夏天,大學畢業一年多,趙祥辭掉了工作,由此搬入後龍窩莊居住。“畢業後在濟南找了一份工作,幹了不到一年多,覺得不合適就辭了,當時想著再複習一下,考公務員或者事業編。”

工作的時候,趙祥和另外一名同學居住在離後龍2公里遠的依山新居小區,這個小區在後龍窩莊的東南方向。“兩室一廳的房子,一個月的房租是一千五百塊錢,我住的主臥,一個月交八百。”

工作不到一年,趙祥的手裡並沒有多少積蓄。他需要找一個更便宜的地方居住,於是就想到了後龍。“大學是在長清上的,每次進市區或者回學校,都會經過這裡,但是此前從來沒有進去過。”趙祥聽說這裡的房租便宜,“而且緊挨著濟南大學,我可以去學校上自習,另外交通也方便。”

出了後龍窩莊的牌坊,往南有直達長清大學城的公交車,往北的公交車可以到濟南火車站、汽車站、濟南西站。這裡還是橫穿半個濟南城區的102路公交線的發車點,如果是上班族,早高峰時期從始發站坐車可以搶到一個座位,而第二站上車的人往往就只能站在車廂裡了。

正是酷熱的八月份,趙祥第一次穿過寫著“後龍村小區”字樣的牌坊,進入到了後龍窩莊的地界。臨著市中區南辛莊西路,一南一北兩塊牌坊大體指示著後龍窩莊這個城中村的南北跨度,北側的牌坊上有用黃漆寫成的“後龍窩莊”四個大字,南側的牌坊上寫的則是“後龍村小區”五個字。

“裡面的道路彎彎曲曲,有點像進了迷宮。”這是趙祥進到後龍窩莊之後的第一印象,“但是道路兩邊商販和商店很多,有各種小吃、蔬菜、水果等等,而且人來人往的,尤其是住久了,覺得這裡也很有生活氣息。”

後龍——濟南大學對面的蝸居基地

房間

趙祥沒有往裡走太遠,進了牌坊,拐了兩拐之後,一個五十多歲的村民便主動問趙祥要不要租房子,而後便領著趙祥上他的出租屋內看房子。“帶我上了五樓的一間板房,他說當時就只剩下這一間房間了,因為是頂層,說給便宜點,然後一個月320元錢,每個月再加30元的網費。”趙祥看過後,欣然同意了,“主要就是便宜,而且房間裡看上去也挺乾淨。”

趙祥住的這間板房的面積大概是六七平米,房門是一扇防盜鐵門,進門左手邊是一張長方形的桌子,桌子下面是一張板凳,板凳後面緊貼著南牆的是一張雙人床,雙人床北側則是一面板牆和推拉門,門後再被分為兩部分,廚房和衛生間。所謂廚房就是一個水槽和一張小桌子,所謂的衛生間就是一個馬桶,馬桶之上懸掛有一個熱水器。後龍窩莊絕大多數出租房的構造大致如此。

這個五層樓高的建築共有近50個房間,房間分佈在走廊的兩側,同多數賓館的佈局類似。因為第五層是後期加蓋而成,為了節約成本,建成了造價更低的板房,而不再使用磚和水泥。

趙祥的房間因為是在頂樓,如果是晴天,陽光會如期光顧。“這在冬天是件好事,到了夏天就是悶熱。太陽一照,房間裡的溫度就非常高,沒有空調,只能靠電扇,只有不斷的用溼毛巾擦拭,才能感到一絲清涼。”

到了冬天,室內溫度基本與室外溫度一樣,唯一的不同是牆板能夠抵禦寒風的侵襲。過去的一週,濟南迎來低溫天氣,這樣的日子裡在趙祥的房間裡呆一會,也是手涼腳涼。趙祥買了個“小太陽”取暖,但是用處並不大。“在這住的第一個冬天,天氣一冷,晚上充著電,手機就凍關機了。直到第二天下午手機才有了反應,後來有了經驗,晚上給手機充電也得用棉被把手機蓋住。春秋是住在這裡最舒服的季節,不冷不熱。”

天寒地凍,後龍窩莊一家超市門口貼著一張廣告紙:本店有售“手足裂口油”,專治各種裂口、凍瘡。

後龍——濟南大學對面的蝸居基地

租客

趙祥的房子因為在頂層而且窗戶朝南,所以看得見陽光。如今,原本狹窄的村中道路更加侷促,樓房和樓房之間的距離大概只有一輛小汽車的長度。再加上房間的朝向問題,村裡的多數出租屋是一年四季見不到陽光的。但是因為房租便宜,很多租客對這一點也不會太過在意。

張梅今年五十出頭,她家的出租房有六層。“我這住的都是年輕人,多數都是大學畢業生。也有學生,因為我這邊安靜,每年有不少考研考公的學生會來我這住。有孩子的,拖家帶口過來的我不會租。”張梅有自己的一套挑選租客的標準,“我這的多數租客住的時間不會太長,目前住著的時間最長的一個租客在這住了四年,因為大學畢業生居多,他們工作穩定了,收入高了,就搬出去了。”

不同於張梅,大多數村民在外租房屋的時候並不會太過於考慮租客的類型,但是多數租客的流動性卻很強。從2016年的夏天到現在,趙祥對面的租客換了三四撥。據趙祥的房東介紹,這棟樓裡住的時間最久的租客大概有十年了,“外地過來的,一家三口,在附近做小買賣。”

進入後龍窩村,不難發現,除了上了年紀的村民,進進出出大都是年輕人。而在路兩邊擺攤賣各種吃食的小販多半也是租住在村子裡。“每天上班的點,大批的人湧出村子,看上去都是和我年紀差不多大的。很多人就是在路邊買個肉夾饃或者煎餅果子當早飯,雖然買這些東西的攤位很多,高峰的時候都得排隊買。”趙祥說,到了晚上人們又回到村子裡,一間間出租屋裡的燈開始亮起來。至於晚飯,有些是買上菜回去自己做飯吃,有些就買現成的吃,“現成的不貴,三個小菜一個饅頭,裝在盒飯裡,六七塊錢。”

“據我觀察,住在這裡的多數年輕人都是早出晚歸的上班族。他們穿著整齊甚至是光鮮。但是有一些年輕人的穿著就比較邋遢,他們也不出去工作,就住在這裡。”趙祥記得,在2016年的上半年,他經常在中午下樓買飯的時候碰到固定的幾個人,“已經是夏天了,還穿著個棉拖,蓬頭垢面,睡眼惺忪。這些人一看就是沒有工作的。”

令趙祥印象更為深刻的關於租客的事情同樣發生在2016年的上半年,那年的5月22日,後龍窩莊一六層的出租屋內,一名年輕男租客的屍體被發現,彼時他已經離世一週多的時間。據相關報道,其屍體被發現是因為瀰漫在樓道里的惡臭和門縫爬出的蛆。“當時看到了新聞報道,只是特別關注了一下,心理上沒覺得太可怕。從當時新聞的照片上也看不出到底是哪個出租屋出了事,問房東,房東說是另外一頭,離我們這還挺遠。”

後龍——濟南大學對面的蝸居基地

 變化

張梅家現在的房子是在2007年蓋起來的,“一開始只蓋了四層,過了兩年,又加蓋了兩層,成了現在的六層。現在有四十多間房子往外出租。”與多數村民一樣,張梅就住在自家的房子裡,他們一家三口住在二樓。

據後龍窩莊一位70多歲的村民介紹,“80年代初,村裡的地就陸續開始往外賣,地賣了之後,一家能給5萬塊錢。這錢也是陸續給的,一開始給一萬,三年之後村裡換了屆,再給幾萬。”他說,他家的房子在1985年就蓋成了兩層,而後就開始往外出租。

“我印象裡應該是在2000年以後,各家都在加蓋房子往外出租。”張梅說,“十年前我剛開始往外租房的時候,像這樣一間房子的價格一個月是一百多元,到了現在是四百元,帶空調的是五百元。水免費,電費一塊二一度。”

租金的上升是伴隨著加蓋成本的上升而來的。“最早的時候,蓋一平米的房子也就七八十元,而到了後期,建一平米的房子得花三百多塊錢。早些時候就是一件臥室,沒有現在的衛生間和廚房。後來加了這些,也是成本。”每件屋子裡加上衛生間後,張梅就把原先公用的衛生間封了起來。

加蓋過後,後龍窩莊的房子的層數大都在五六層,最高的一個房子到了九層,而且加裝了電梯。城中村“向上擴張”之後,村裡租客的人數已經遠超村民的人數。據前年9月份後龍村委會負責人給出的數據,當時整個後龍的本地人口是兩千多人,而外來租客的數量則達到了兩三萬人。

目前,後龍窩莊東側一條不足百米的小巷上,光超市就有三家,吃飯的小店則更多。另外,網吧、理髮店、快遞收發點等設施也都一應俱全。再往東,牌坊對面則有大型的商超,可以滿足周邊居民更多的生活需求。相較於這條不足百米的小巷,“後龍窩莊”牌坊西側商業街上的“繁華”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房間差了些,不得不承認在這裡居住確實很便利。”趙祥說。

後龍——濟南大學對面的蝸居基地

改造

早在2015年12月份,後龍窩莊改造的方案就已經公示了。當時,濟南市規劃局公示了市中區後龍窩莊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及生活保障地塊規劃方案,這裡將新建8座高層住宅樓,規劃居住人口3000餘人,同時配建區級文化中心和體育活動中心。新建一所24班高中,後龍小學升級為九年一貫制學校。改造後的居住戶數為1046戶,居住人口為3137人。

從規劃圖來看,改造後村裡將建8棟高層,樓層以22層、23層、33層為主。樓間距一改以往的高密度,各棟住宅之間將建設中央廣場及中央池塘,還有各種綠化帶。停車設施充足,機動車停車位1050輛,地面停車位40輛,停車率在80%以上。

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後龍基本保持了原來的樣子。“我覺得整體上沒有太大變化,就是去年拆掉了村東頭的一溜違建房。”趙祥說。

2016年7月29日,濟南市規劃局公開的《市中區後龍窩莊村民委員會城中村改造保障地塊一建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批後公示》顯示,市政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0.52公頃,項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1.02公頃(以實測為準),規劃用地性質為商業商務。

後龍——濟南大學對面的蝸居基地

 高樓

後龍窩莊外圍也已經有些變化了。臨著南辛莊西路,在兩個牌坊之間,一座現代化的商業綜合體已現雛形。這座商業綜合體的名稱叫做“融利廣場”,其售樓處緊鄰著“後龍窩莊”牌坊。這座商業綜合體下面五層是商場,上面是兩座高25層的可商住兩用的公寓樓。

1月26日,據售樓處的銷售顧問介紹,融利廣場將在2019年底投入運營,目前共五層的商鋪僅有二樓還有位置,兩座25層高的公寓樓的房間也已所剩無幾。從施工現場外面的公示牌上可以得知,這個項目的名稱也叫“市中區後龍窩莊村民委員會城中村改造保障地塊一建設項目”,建設單位為“濟南市市中區七賢街道辦事處後龍窩莊村民委員會”。

除此之外,近年來,後龍窩莊北側和南側都有新建的高樓小區拔地而起。

住在後龍兩年多的趙祥考公的道路也並不順暢,他目前一邊上班,一邊等待下次考試的來臨。幾十年來,曾在後龍窩莊居住過的人不計其數,這個城中村也因此承載了很多人的記憶。“生活和交通能這麼便利,一個月房租只要三四百的地方,可真不好找。”城市迅猛發展,生活成本上漲,有些人總是需要一個類似“後龍”的地方來暫時棲身。

去年,“後龍村小區”牌坊西側道路南邊的牆壁被粉刷一新,穿過牌坊,灰色的牆壁上紅底黑字的“新後龍、新希望”六個大字格外醒目。(文中人名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