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批吓尿哭晕体,没见一个坦诚自省的

摘要:三个舆论事件所形成的思潮,可能是人心民心的一个风向标,宣示了一种鲜明的舆论态度,表达了主流民意对鸡血式狭隘民族主义的反感。舆论场沦陷于一片狂妄自大的尿哭体中,理性的声音淹没于沉默的螺旋,有识之士忍无可忍,发出了冷静的批评之声。这种忧患的声音因为戳中了主流民意的痛点,而引发刷屏传播,有力地狙击了吓尿体背后狂躁情绪的蔓延。

都在批吓尿哭晕体,没见一个坦诚自省的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能够感觉到最近的舆论场似乎有所变化,三件事可以看到舆论场的微妙变化:其一,科技日报总编刘亚东演讲中痛批科技报道中一些鸡血论调忽悠了领导、忽悠了公众、也忽悠了自己,针砭时弊,引领了一波冷静反思潮。其二,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送给毕业生的致辞长文,反省了中美对比中的种种认知谬误和教训,批评了那种狂躁和自大的论调,因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而在社交媒体刷屏。其三,就是主流媒体接连发文,狠批这两年流行的吓尿体、吓跪体、哭晕体。(为人民网系列评论点个赞)

这三个舆论事件所形成的思潮,可能是人心民心的一个风向标,宣示了一种鲜明的舆论态度,表达了主流民意对鸡血式狭隘民族主义的反感。舆论场沦陷于一片狂妄自大的尿哭体中,理性的声音淹没于沉默的螺旋,有识之士忍无可忍,发出了冷静的批评之声。这种忧患的声音因为戳中了主流民意的痛点,而引发刷屏传播,有力地狙击了吓尿体背后狂躁情绪的蔓延。

确实,抗日神剧丢人,这些神化自我矮化他人的意淫式神文,更是丢人。我大体统计了一下,此风最盛时,日本人每天在中国的社交媒体起码尿50次,特朗普起码跪80次,印度人起码哭100次。一些营销号和投机者竭尽挑逗之能事,迎合互联网上的某部分人的对抗情绪和自大想象,无事实无逻辑无底线地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用打鸡血的方式骗流量赚赞赏,消费大众朴素的爱国热情,把策划、生产、传播和营销这种鸡血神文当成了一种生意。

这几天媒体都在批吓尿吓跪吓哭这类鸡血体,可遗憾的是,没见过一个曾经登过这种鸡血体的人站出来反思。一夜之间,吓尿体成为众矢之的,可那些吓尿体的作者,那些吓跪体的始作俑者,那些贩卖鸡血神文的骗子们,都人间蒸发了,甚至也摇身一变混入舆论队伍里跟着鞭尸吓尿体。

都在骂吓尿体,那到底谁是吓尿体的始作俑者呢?到底哪些人哪些媒体热爱吓尿体?这种风气是什么时候从那里开始的?空洞和抽象地批评吓尿体,没有具体所指,没有具体的人具体的媒体承担责任,没有始作俑者的深刻反思和忏悔,都站在道德高地作一番抽象的批评,是一种当事者缺席的伪反思,意义很有限。

有必要反思,在那些狂躁的鸡血体泛滥的时候,一些主流媒体做了什么?我看到的是,一些主流媒体不仅没有批评那种鸡血体,不仅没有用健康文风引领新媒体表达,反而被鸡血体倒灌和附体,扮演了为吓哭体推波助澜的急先锋角色,标题和三观都营销号化。有一段时候,我看到不少主流媒体的新媒体矩阵,新媒体完全与传统的面孔分裂,面目狰狞,标题里也充斥着那种地摊小报和营销号式的low:震惊,出事,紧急通知,全世界都流泪了,日本人都沉默了。

常有一些学新闻的孩子问我,为什么某某媒体也那样,为什么某某媒体的客户端也像那些眼里写满10万+变现欲望的自媒体营销号一个德性了,还有主流媒体的操守吗?主流媒体为什么也有那么亢奋的10万+荷尔蒙?我只能回答,无它,做这样鸡血化标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流量拉升效果,一些主流媒体的小编,身上没有传统基因,没有了价值观,沾了一身营销号的恶习,流量恶魔附体,没有半点儿主流媒体应有的传播基因:审慎、克制、大格局、三观正。

可这波吊打鸡血体的舆论热潮中,没看到这种应有的反思,仿佛所有的问题都出在营销号自媒体身上。

当然,一些鸡血体的始作俑者,多少年来,标题和内容都是鸡血的味道。他们虽然没有直接用吓尿吓跪吓哭,可很多时候自我神化之猛,贬低和矮化他人之狠,煽动民粹和狭隘民族主义之娴熟,堪称鼻祖。当然,也没有看到这样的媒体站出来反思,甚至摇身一变,也站出来批评吓尿体了,让人惊叹转身之迅速。有种人,就是太聪明了,善观舆论风向,吓尿体吃香能赚流量能变现,就挺吓尿体。公众集体反感了,就跟着批吓尿体。爱尿恨尿,都是那张嘴。

无论如何,上上下下毕竟都厌恶那种意淫式的鸡血文体了,这是一种国家心态的进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舆论上应有一种大国语态,不卑不亢,不妄自菲薄不狂妄自大,开放,冷静,对自身的实力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对自身在世界的方位有一个准备的判断,做一个正常的自我。正常的我们,不会动不动就吓尿、吓哭、吓跪,自然也不要意淫吓尿、吓哭、吓跪的他者。媒体语态是一面镜子,扭曲他者的叙述也照出了自我形象的扭曲,正常的人,眼中的他者也应该是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