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第十一鎮——巧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這裡是老張的行攝之旅

萬里長江第十一鎮——巧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巧家縣,位於雲南昭通,處在被金沙江億萬年切割而成的河谷地帶,海拔高差大。巧家縣歷史悠久,巧家二字是最初開闢時候的人名,也有說法巧家是由彝族首領曲古都家的簡稱“曲家”衍變而來。巧家古稱堂琅縣,西漢時屬犍為郡,領地大概包含今天的巧家、會澤兩縣和東川市一部分。

萬里長江第十一鎮——巧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東漢永初元年置犍為屬國都尉,堂琅縣為朱提縣一部分,建安二十年,劉備改犍為屬國為朱提郡。兩晉、南北朝時期堂琅縣建制沒有變化,到了隋朝改郡為州,叫恭州。唐武德八年,恭州改名為曲州。

萬里長江第十一鎮——巧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雍正五年設會澤縣,管轄巧家,第二年,因為徵糧不便,縣治遷到東川府。嘉慶十六年於魯木得置巧家撫彝府,設撫彝府同知,和會澤縣同歸東川府。道光四年置巧家廳,設經歷,屬東川府。

萬里長江第十一鎮——巧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民國二年廢廳,設置巧家縣,配有縣公署,屬滇中道,歸雲南省政府直轄。民國十六年改縣公署為縣政府,民國二十八年結束。建國後於1950年巧家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

萬里長江第十一鎮——巧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巧家縣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中創造了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堂琅文化”,境內發掘的遺蹟有蒙姑石棺墓群,乾隆年間“安瀾吉水”摩崖石刻、紅軍搶渡金沙江等。也湧現了一批著名歷史人物,如民國期間大元帥府參謀總長張開儒、共青團雲南第一支部書記李國柱等等。

萬里長江第十一鎮——巧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巧家縣深處大山,金沙江、牛欄河穿城而過,造就了豐富的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以堂琅文化為代表,自然資源以名山、峽谷、江河以及高山牧場為代表。巧家著名景點有:玉屏春曉、蓮池晚風、龍潭夜月、楊柳古渡、金沙夕照、玉帶崢嶸等等。彝族火把節、十月年,布依族六月六等民族傳統節日更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體驗。

​感謝關注行者老張的旅行自媒體,一起欣賞大美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