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達:凡藝,氣韻生動爲首要

言恭達:凡藝,氣韻生動為首要

黃庭堅《松風閣詩》(局部)

古人云“書畫唯風韻難及”。凡藝,氣韻生動為首要。篆須求高古。法別高下,情分雅俗,習篆應溯流而上,沿波探源,以習秦以上為高古,此乃避小家氣,顯大氣象。習書必師古,得古人之神理,縱心而不逾規矩,妄行而蹈乎大方,思遊乎其中,精騖乎其外,得其助而不為所囿。甲金雖為鑄刻文字,首要的是“透過刀鋒看筆鋒”,重一“寫”字。重在研究時代之精神。環顧當今書法,以時弊之輕佻成時尚之怪異,塗、抹、描、畫、拖、掃,任筆為體,俗趣為新,棄經典規則而不顧,視高古氣韻而不屑,不合新時代之特質,唯求書家“個性”之張揚,此真“創新”乎?!“高格”乎?!

——言恭達《抱雲堂藝思錄》

言恭達:凡藝,氣韻生動為首要

黃庭堅《松風閣詩》(局部)

言恭達:凡藝,氣韻生動為首要

黃庭堅《松風閣詩》(局部)

以“韻”論書在宋以前很少見。儘管晉書尚韻,也是後人的總結,並非當時的評論。錢鍾書先生髮現到了北宋才將“韻”定義為“有餘意之謂韻”,晉人“尚韻”成為中國繪畫、書法的重要概念。

在宋代,最喜歡講“韻”的是黃庭堅。劉熙載《書概》雲:“黃山谷論書,最重一‘韻’字,蓋俗氣未盡者,皆不足以言韻也。觀其書嵇叔夜詩與侄榎,稱其詩‘無一點塵俗氣’,因言‘士生於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是則其去俗務盡也,豈唯書哉!即以書論,識者亦覺《鶴銘》之高韻,此堪追嗣矣。” 劉熙載以《書嵇叔夜詩與侄榎》為例,論述黃庭堅的書法理論及書法實踐都在強調“韻”字。黃庭堅作為蘇軾的學生,具有深厚的學養,也是飽學之士,他對書法審美的追求有更高的標準。“韻”是黃庭堅書論的精髓,他把書學文化的高雅和人格的高尚呈現在作品之中,自有含蓄之美。他認為書法得“韻”脫“俗”的途徑是多讀書、善讀書、讀好書,俗氣除盡尚可去談韻。馬宗霍《書林藻鑑》雲:“綜是四家,冠冕一代,要其獨到,各有專勝:蔡勝在度,蘇勝在趣,黃勝在韻,米勝在姿。”確實如此。黃庭堅“自成一家始逼真”,其核心是“始逼真”,就是向別人學習不能一味模仿,要有“我”的理解並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最終獨樹一幟。他學習書法,總是練習雄強磅礴之類的帖子,如《瘞鶴銘》,其它風格尚不涉獵,這點值得當代學書者借鑑學習,那就是學書要精,一精到底,再去一專多能,一開始不要太廣泛,否則會讓自己無從下手,不知從何學起。

言恭達:凡藝,氣韻生動為首要

言恭達 草書聯句 釋文:關愛如靈芝 奇蹟在人間

言恭達:凡藝,氣韻生動為首要

言恭達 大草 歐陽修《左氏辨》句 釋文: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

言恭達:凡藝,氣韻生動為首要

言恭達 草書《書道千秋》

黃庭堅《論書》雲:“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餘嘗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試觀今日書壇,“俗”者遍地,如言恭達先生所指:“環顧當今書法,以時弊之輕佻成時尚之怪異,塗、抹、描、畫、拖、掃,任筆為體,俗趣為新,棄經典規則而不顧,視高古氣韻而不屑,不合新時代之特質,唯求書家‘個性’之張揚,此真‘創新’乎?!‘高格’乎?!”沒有了仁愛道義、失去了擔當操守,而不明是非、隨波逐流者,其作品又如何能夠氣韻生動?

(抱雲堂彭慶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