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評|

辣评|

01

1

請輸入標題

在這裡

填充文字

填充文字一直寫到最右邊,看看會怎麼樣

各地人才新政或致購房需求激增

始於去年的人才爭奪戰近日來再度升溫,統計數據顯示,今年 1~5月,就有超過 35個城市發佈了 40多次人才吸引政策。一年多以來,全國已有 60多個城市發佈了多次人才吸引政策。並且各地對於人才的補貼也與房地產緊密相關,如鄭州頂尖人才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西安 A類人才購房補貼最高可達 100萬元……

隨著“搶人大戰 ”所帶來的人口數量增多和利好政策影響,房地產市場確實呈現出升溫跡象。

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瀋陽、成都、東莞、南京等城市受人才引進政策影響,原本上漲的房價,政策過後上漲速度加快,成都由於市場本身較為火熱,加之其人才引進政策力度較大,市場反應較為積極,在政策公佈一個月後,二手房掛牌均價漲幅超過4%。南京受政策影響,掛牌價漲速加快,但很快又恢復平穩,政策一個月後掛牌均價上漲 2%左右。瀋陽更加典型,房價在政策公佈前已趨於穩定,政策公佈後再次上漲,政策公佈後一個月漲幅超2%。

老蔡辣評:

人才引進都是一時興起?還是剛剛睡一覺,這麼多城市都同時醒悟過來?起鬨似的人才引進,其根源還在於土地財政。因為在土地財政的GDP發展模式之下,房價與人才有著直接的關係,與政府財政收入有著必然的邏輯關係:房價漲,則土地就有高價拍賣的市場需求,就可以支撐地方財政腰包收入。而房價跌,土地拍賣就會流拍,政府就沒有了收入,沒了收入有些地方的公務員、教師的工資都不能保障。

所以呢,以引進人才為目的,瞬時間就擴大了住房需求。需求增長了,則房價必然上漲,房價上漲了,政府手裡的土地就可以高價賣給開發商……

網友跟帖:

@綠籮:通過低門檻人才引進的落戶政策,成功繞過之前作為限購的大殺器。

@一刻鐘:貌似大部分城市沒有做好吸引人才後留住人才的準備,因此簡單吸引只能導致房地產市場波動。

辣评|

02

北京擬推出租賃型職工集體宿舍 每間最多住 8人

為多渠道解決城市務工人員的住宿問題,促進職住平衡,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5月23日在官方網站發佈《關於發展租賃型職工集體宿舍的意見 (試行)》 (徵求意見稿 )(簡稱《意見》),《意見》提出,租賃型職工集體宿舍不得“以租代售”,每間最多住 8人,人均使用面積 4平方米以上。

《意見》明確了增加租賃型職工集體宿舍供應的主要渠道:在集體建設用地上新建、產業園區配建,以及利用閒置的廠房、商場、寫字樓、酒店等房屋改建。

《意見》規定了租賃型職工集體宿舍的建設和改建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區域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以及《建設項目規劃使用性質正面和負面清單》等總體要求,還對改建的主體客體、流程標準,以及改建後的集體宿舍人均使用面積、每間居住人數、出租對象、租期、後期使用等進行了具體的規範。

老蔡辣評:

租賃住房多渠道增加供給是好事。但集體宿舍不就是合租房、群租房嗎?這得嚇死多少寶寶啊?當然,如果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社會環境的話,集體宿舍也不是不能考慮。

網友跟帖:

@鄧鬱松:北京住房租賃市場大戶型房源供大於求,租金相對較低的小戶型房源供不應求,而床位式租住產品幾乎空缺。通過提供單人間、雙人間、多人間等多樣化的產品,滿足務工人員多層次的租住需求,有利於穩定租金、促進住房租賃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

@開關控:租賃型職工集體宿舍會不會成了變相的不合規“群租”?

辣评|

03

深圳探路新一輪住房制度改革

6月 5日,深圳住建委召開了《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新聞通報會。從主題可知,這場會議重大且關鍵,相當於宣告深圳二次房改來臨。深圳第二次房改,將解決四大住房核心問題,決定深圳未來三十年的經濟生命線。

據悉,深圳政府出臺的住房保障體系在於緩解深圳目前面臨的四大住房問題:房價上漲過快、住房供需不平衡、結構不合理、保障不充分。

而深圳政府第一件事就是重塑整個住房供應體系,確立租購併舉下,各類住房的硬性供應指標:

1.市場商品住房,佔住房供應總量的 40%左右。2.人才住房,佔住房供應總量的 20%左右,建築面積以小於90平方米為主,租金、售價分別為屆時同地段市場商品住房租金、售價的 60%左右。3.安居型商品房,佔住房供應總量的 20%左右,建築面積以小於 70平方米為主,租金、售價分別為屆時同地段市場商品住房租金、售價的 50%左右。4.公共租賃住房,佔住房供應總量的 20%左右,面向符合條件的戶籍中低收入居民,建築面積以 30~60平方米為主,只租不售,租金為屆時同地段市場商品住房租金的 30%左右,特困人員及低保、低保邊緣家庭租金為公共租賃住房租金的10%。

老蔡辣評:

深圳的政策絕對是好事。從供應結構上明確佔比關係肯定會是積極有效的方式。

但問題在於,一線城市過去這些年市區核心位置的土地基本都開發完了,現在再想起從供給結構上完善明確,是不是已經悔之晚矣?

我不知道。

網友跟帖:

@居士:深圳是學習了香港的公屋居屋以及新加坡的組屋計劃,而上述兩大都市與深圳的基本情況也甚相似,有借鑑的價值。

@天堂鳥:請問:深圳“二次房改”方案,商品房保障房四六開,意味著什麼?答:以後買房,要儘量買大的!

辣评|

放錯重點“房地產史上名字最長的一份文件”

04

面對鏈家平臺化 ,58同城變身“58同盟”

近日, 58集團作為平臺方與我愛我家、中原地產、 21世紀不動產、萬科物業、麥田房產、中環互聯、新環境、龍湖冠寓等房地產經紀公司,聯手發起“雙核保真 ·以誓築勢 ”全行業真房源誓約儀式,並達成了未來共同推動和完善全行業真房源體系的共識。

這一“全行業 ”的誓約儀式,唯獨沒有行業 “老大 ”鏈家的身影。而 58集團 CEO姚勁波在誓約儀式上喊出了“永不自營 ”、“專業服務全行業 ”的承諾,被解讀為是在與 “既做平臺,又做經紀業務 ”的鏈家貝殼找房 “打擂 ”。鏈家貝殼找房是今年 4月成立,主打為用戶提供二手房、新房、租賃等服務。如果按照這個計劃,不久的將來就是線下鏈家地產,線上貝殼找房,線上與線下“通吃 ”。

誓約大會僅 10天后, 58同城宣佈將 10.68億元入股我愛我家集團,相應獲得 8.28%的少數股份,併成為我愛我家第二大股東。我愛我家將繼續保持其獨立運營和發展。同日,58集團還宣佈成立一支房地產行業基金。

老蔡辣評:

對於房產中介行業來說,非自主的第三方信息平臺一定就是假信息假房源的聚集地,因為所有中介都是以爭搶客戶為目的,平臺是以信息發佈費為盈利手段。

在互聯網、自媒體和企業自主平臺不斷壯大的擠壓之下,純第三方平臺已沒有生路可走。比如之前的搜房、新浪、焦點房產三大房產網站。也有不知死開線下店,線上線下拓展的,比如搜房。事實證明這些模式都不成立。房產交易的最大特徵就是客戶必須到產品近前,才能產生交易,經紀人撮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房源信息永遠只是魚餌,而不是魚本身。所以基於房源信息平臺的中介機構“連橫”根本就不成立。

網友跟帖:

@六月不下雨:致力於打造平臺的貝殼找房觸動了58同城和安居客的蛋糕,線下德佑的經紀人加盟機制無疑和中原、我愛我家、麥田等線下中介形成了競爭。感同身受的“威脅感”或是此次誓師大會能夠抱團的原因。

辣评|

抱團取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