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投資東阿阿膠的感悟

先談對中報的看法,再談談自己投資阿膠得到的感悟。

1. 應收票據增加4個多億,而且其中4.55億是商業票據,以往公司的票據都是銀行承兌匯票,今年中報突然增加4.55億的商業票據,說明公司的銷售信用放寬了,原因可能是受水煮驢皮的影響(原本我以為水煮驢皮事件對阿膠的影響不會太大,看來是我低估了這一事件),終端動銷動力不足,公司為了產品的銷售,給予了經銷商信用放寬支持。

2. 公司存貨當中原材料增加1.4億,同比減少了5億,在產品增加1.2億,庫存商品增加將近3億。原材料增加較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原材料驢皮已經不太緊張了,雖然國內毛驢存欄量下降,但前幾年競爭對手對毛驢養殖的投入和公司加大從國外進口驢皮,未來原材料問題不大。庫存商品增加將近3億,達到9.7億,在產品9.5億,對比往年數據,這個數據偏大,一部分是為了四季度旺季備貨,另一個原因是“水煮驢皮”事件影響銷售導致數據偏離了正常年度,對比2017年半年報,差距3億左右。

3. 長期股權增加是因為昂德生物由控股子公司變成聯營企業。

4. 營業收入29.86億,去年29.34億,同比增長1.76%。其中阿膠系列產品23.43億,同比減少5.21%,但是毛利率同比增加1.79%。一是原材料成本下降導致毛利增加;二是去年11月有一次提價,出廠價提高了,雖然終端目前還是折扣價1299(3月20日後調整售價至1499,不過從各大電商網站上可以看到,公司實際售價與1499還是有差距的,說明去年的提價還未得到市場和經銷商的認可,從公司目前面臨的市場環境來看,公司實行1499的挺價策略可能性不大,公司目前最主要的還是動銷終端的庫存,消耗了終端的庫存才能有利於挺價策略。近半年不間斷去終端醫藥詢問阿膠的銷售情況,大部分醫藥店的阿膠銷量並不是特別好,福膠的銷量也是一樣。)

5.

我投資東阿阿膠的感悟

這是之前文章的圖片,從圖中可以看出,2014年提價幅度最大,直接導致2015年阿膠系列產品的增速為26.18%;2015年提價15%,2016年阿膠系列產品的增速為18.67%,2016年提價14%,2017年阿膠系列產品的增速為17.10%,也就是說提價的幅度與營收的幅度相差在5%左右。那麼2017年提價10%,按照之前的營收數據對比,正常情況下2018年的營收增速為15%左右。

【水煮驢皮事件】

“全國衛生12320”的微博在2月18日中午發佈的一條名為“過年不值得買阿膠”的微博,其中阿膠被稱為“水煮驢皮”更是成為輿論爭議的焦點。而去年春節在2月16日,阿膠作為走親訪友高端禮品之一,在春節期間受這樣的事件影響,自然對銷量會有一定的衝擊,從一季度營收增長1.17%就可以看出。其實阿膠隔一段時間便會出現一些負面消息,只不過這一次與往常相比,事件影響更大,因為是衛計委發佈的微博,具有權威性,雖然隨後刪除了微博併發出道歉聲明,但事件經過媒體的發酵,影響遠超之前。而且此次事件的影響是質疑阿膠整個產業,質疑的是阿膠的功效,所以對阿膠的影響相對之前時間可能會比較長。不像牛奶的三聚氰胺、白酒的塑化劑僅僅是食品安全事件,對功效並不存在質疑,當然,這是從最壞的角度去考量。

阿膠上一次規模比較大的爭議是2016年1月,也是春節前後,當時是市場上相當比例的阿膠都是用的假驢皮。

更早的爭議是阿膠製作工藝太殘忍,是把活驢活活打死後做的;後來還說過中國的阿膠讓全世界的毛驢遭了殃。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阿膠?】

其實受傷的不僅有阿膠,還有人參、靈芝、冬蟲夏草等傳統補品的功效也受到質疑。為什麼這類傳統的中藥藥用價值會存在這麼大的爭議,客觀上來講,這其實是中西醫的學術之爭。

比如阿膠所宣稱的“補血補氣”,在西醫里根本就沒有這種說法,他們更願意從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角度來理解,從而產生了用“水煮驢皮”的價值來類比阿膠的情況。

阿膠是被收入《中國藥典》的,其中明確了其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用。而《中國藥典》就像是醫藥行業的根本大法,所有藥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都應以藥典作為法定依據。藥典的每次修訂都是由衛生主管部門牽頭,甚至還曾由當時的衛生部長親自擔任藥典委員會主任委員,足見國家對藥典的重視。

【質疑阿膠提價導致營收增長乏力?】

以2008年為時間節點。2008年阿膠系列的營收為10.51億,2017年阿膠系列的營收為62.89億,年均複合增速為22%。2009年阿膠提價至2017年,複合增速為25%。對比兩者增速,阿膠提價的複合增速與營收增速相差無幾,這其中還包括阿膠主動退出中低端產品所造成的營收減少,說明提價對於阿膠的營收增速是正向關係,當然,這其中有市場份額的提升導致的營收增長,近些年提價搶佔更多的是高端市場的份額,還有一點就是其中高端人群對於產品提價的敏感度不高,這部分人群對於產品更多的追求是品牌與品質,所以阿膠提價從消費群體上來對阿膠的營收是正向關係,因提價導致客戶流失到競爭對手的影響相對較小。

【結論】

從半年報的營收數據和淨利潤數據來看,2018年營收增幅在5%左右,淨利潤正常情況下應該能與去年持平或者微增,按照去年20.44億的淨利潤預估目前公司的動態PE為14.43,在最開始寫阿膠的文章中我說過阿膠未來3年淨利潤仍能夠保持10%的增速,受“水煮驢皮”事件影響,今年可能完不成任務目標了,依舊維持未來3年10%的增速不變。

【感悟】

最開始投資阿膠是在2018年1月的時間段,由於減倉了一些漲幅較高的個股,手中持有部分現金,當時在兩市去尋找標的的時候,發現大部分自己能夠看得懂的個股漲幅都比較高,加之繼續看好消費升級利好板塊,而且更鐘情醫藥板塊,本身對醫藥的瞭解不多,但是對於消費類型的醫藥如東阿阿膠算是有一點自己看法,所以在60附近買了部分阿膠,在58附近補倉,在5月2日出一季度報表跌停板補倉,隨後就沒有補倉也沒有減倉操作,兩次補倉的想法跟我當初買入的想法是一樣的,便宜,在兩市大部分消費類個股都比較高估的情況下,對於一家阿膠(滋補品)龍頭企業居然有這麼低市盈率,持有小賺的可能性大於虧損的可能性,可以選擇補倉。但是兩次補倉卻發現越補越虧讓我對阿膠的分析開始懷疑:一是“水煮驢皮”事件後我補了兩次倉,對事件的影響預估不到位;二是2018年的市場風格已經偏激進了,市場對於企業的預期差形成非常大的分歧,最開始是老闆電器的兩個跌停板,市場預期是30%-40%的增幅,而企業實際增幅是20%,都是賺錢,只不過少賺了就給你兩個跌停板“教訓”。恰恰阿膠一季度報也是如此。

所以兩次補倉之後我沒有再去補倉阿膠,中間有虧損出局的想法,但是最後沒有去實施,8月9號的分紅我並沒有選擇去繼續買入,而是將分紅額買入老白乾。買入老白乾的理由很簡單,對白酒未來的確定性高於其餘個股,而且重要的一點是老白乾在朝好的方面改善。

“懂得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突然發現這一句話用在股市很合適,便宜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壞東西,但是大部分便宜的東西都是壞東西,在2018年市場壞境中得到充分體現,可能在2017年浮躁的行情中,不管真好還是偽裝的好都讓你覺得市場跟以往不一樣了,回顧2018這一段時期,其實這一次跟以前一樣,沒有任何的改變,改變的是自己些許膨脹的內心。不過經阿膠一役,也算是對自己的交易理念有了更深的認識:在便宜與好之間我會選擇好,即使價格貴一點也沒有關係;在變好與好之間我會選擇好,因為變好增加了些許不確定性。

好>變好>便宜

注:投資阿膠虧損是事實,但是全文沒有貶低阿膠的意思,失敗的投資經歷是為了更好的認清自己,避免在未來的投資道路上犯同樣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