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家族》重塑三观,如何正确打开一部高能灾难片?

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关于人类与地球的忧思生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影里。而今,日本电影《生存家族》
再一次将地球的情势定位到一个极其恶劣的境况,将冲突的地点
放置全球,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多。这两点极致让冲突聚焦,让矛盾剧化更难得的是一部无限贴近现实的灾难片。

电影《生存家庭》为何不同于一般灾难片?为何看过之后感动感悟更甚于恐惧?这是一部和所有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影,舍掉灾难片里惯用的恐怖气氛、紧要关头和千钧一发,平常如你我的普通人生活呈现在眼前:电影讲述了一次停电之后,东京陷入了停水、停电的窘境开始铃木一家四口和所有人一样,

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停电,甚至超市里抢购快餐食品和饮用水的热潮也没有激起铃木家女主人的担心。就这样,无法加油、地铁无法乘坐、供应不上高楼停工的电脑、手机无法充电、更不会有网络、电视等等。你曾设想过这样的情形有多糟糕么?

直到资源匮乏引发社会恐慌停摆,铃木一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铃木一家受周围人启发,被迫从东京骑自行车逃到鹿儿岛老家,这一路历经生死告别,也经受了情感的洗礼

电影高级之处在于,这不止是一部单纯记录逃亡的影片,更是一部讲、讲人情社会、讲家庭成员如何唤醒爱的电影。甚至都市生活里的冷漠和机械、家庭主妇的辛劳操持、蝇营狗苟中年秃顶男的疲倦……

无一不大剌剌的摊出来给观众。在这逃亡的路上,承载着历史上亘古不变的人性——自私与奉献、高尚与卑鄙、更重要的是乡下老人的孤寂和儿女都市奔忙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

灾难的悲剧性就在于,无力感和不可预知性,其实要等到灾难过后会更加明显。而这部电影更像是温水里煮青蛙,随着停电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扩大,那种身处灾难由不自知、到不确信、到不情愿的狼狈,灾难的悲剧性已然呈现。

最打动我的,是灾难背后一家人的情感链接。全球停电到来之时,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几乎没有抵抗之力,

彷佛失去的生存能力却在回归乡下田园生活中,重拾劳动本能,一家人反而团结包容。亦舒曾说外表再强硬的人也渴望被爱。早晨的阳光淡淡地照在爱人的脸上,足以抵得钻石黄金因为都市冷漠,世道从来艰难,所以我们学会
披上厚重盔甲,将自己修炼成金刚不破之身。年轻人与世界的对话,更多是通过互联网,以为父母不会了解自己,世界更不懂自己。

而这对中年夫妻呢,他们许久没有肢体接触。按主妇的话说,丈夫骑自行车载她的感觉久违了。任劳任怨的主妇对家庭只有付出,已然不报太大的期待。

这一条路,这一家人走的真辛苦。但是再辛苦,至少大家在期间把内心的隔阂打破了。在这条命运的船上,大家都是同路人。一样的美好愿景,挫败时内心深处一样的孤独脆弱,会让这条船上的两个人达成最深刻的理解和默契。铃木一家彼此都感受到了真正的家庭温暖,这不正是每个都市人渴望的么?获得它却要历经如此磨难,是幸运还是幸运呢?

罗曼罗兰说过,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我眼里,这平凡的一家人,甚至路上遇到的更多普通人和乡下朴素的村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生存也好,生活也罢,回归田园生活的一家人,用劳动换衣食住行的行为,就是热爱世界的英雄。

此一时彼一时,也许今天你被诸多的不如意折磨,其实你该庆幸自己

一路的奋斗,感恩生活带给你的拥有生命是一条河,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需要不同的船。这些船载着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

这是一部光明的灾难片,就是要提醒世人,噩梦之前苏醒还来得及。我们并没有经历世界毁灭,却被关怀着成长到现在,这是我们的真切的幸福。

此刻活着的人们,千万别小看了自己的幸福。幸福就在你身边,快去领取!


蒋熹熹/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