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太醫王宏毅 第4章 文丞相遭劫入獄 子遠公設法救援

傳奇太醫王宏毅 第4章 文丞相遭劫入獄 子遠公設法救援

除了制香,子遠先生還向世祖皇帝提出過一些政治意見,如當時戰亂,民不聊生,子遠先生提出薄賦稅,減輕子民的負擔,得到了允准。因為戰亂後各地災情四起,還提出施醫藥,興水木。有些提議被採選了,有些沒有,可見子遠先生雖然是一個醫生,但是時刻也考慮著民生。

至元十六年,也就是在子遠先生入太醫院一年後的後半年十月份,傳來了一個讓人痛心的消息,南宋抗元領袖文丞相天祥兵敗被俘虜,這讓子遠先生聽聞消息後淚如雨下,如此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鋃鐺入獄。於是子遠先生緊急聯絡布金山人張志純等一些愛國人士,可是得到回應的僅是受命興建道教建築的道長張志純。在兩人的會面中,除了無奈還是無奈,按張道長的說法,天命如此,國乍如此,夫復何言。然後商量如何救援文丞相,兩人勢單力薄,也沒有好的辦法,只能想辦法保全文丞相安全。昔日張道長和文丞相還是舊識好友,文丞相號浮休道人,張道長號布金山人,兩人曾有一段歷史過往,也算是深交。此番議論,張道長公職在身,愛莫能及,無法見到文丞相,也就子遠先生或許可以想辦法見到文丞相。兩人一番策劃,由子遠先生入獄面見文丞相,並代授張道長交給文丞相的養生法門,儒門心要,以養浩然之氣。

先說說文丞相,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詩《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讀著的時候就感到正氣凌然,迴腸蕩氣,似乎一種浩然之氣沖刷著心靈。還有他的《正氣歌》,這是入獄後,捨身取義之前的作品。文丞相的民族氣節,可歌可泣,他在國家危難之際,捐出自己的全部家資,在家鄉招募豪傑,舉兵勤王,轉戰四年,英勇抗元。後兵敗被俘,元朝以丞相相許,未得心動,後英勇就義,殺身成仁。在拘囚期間,他不受敵人高官利誘,嚴刑逼迫,浩然凜凜令敵人也為之佩服和感動。

張世傑、文天祥、陸秀夫被稱為“宋末三傑”,南宋雖然覆沒,敗給了元朝,但輸得是這樣的悲壯,這樣有節烈之氣,勇士們面對外族入侵和壓迫,拼死抵抗,為爭取民族生存、自尊、自衛而英勇獻身,義無反顧。

後來,陸秀夫在崖山海戰兵敗,揹著年幼的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僅四十四歲。而十萬我中華兒郎也跟著陸公跳海自盡,十萬浮屍,是多麼的悲壯。此役便是史稱的“崖山之戰”,連日本都對此事極為讚揚,載入史冊,欽佩至極。

回到至元十六年的後半年,兵敗被俘的文丞相被押解入大都監獄,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文丞相一介布衣,身子羸弱,連續的長途跋涉,歷經三個多月才從廣東到北京,這時候已經樹葉落盡,氣溫含量,十月份了。在獄中又有嚴刑拷打,文丞相病的不輕。這時候子遠先生心急如焚,因心繫文丞相安危,急切的主動求見世祖忽必烈,說有法子治療世祖皇后的病情。這可是大事,當時世祖皇后突然犯病,已經奄奄一息,多少名醫,奇人異士都使出渾身解數,沒有辦法,而子遠先生這麼說,自然得到了召見。

子遠先生也說出了自己的要求,世祖皇后已經是危在旦夕,時日無多,他可以讓世祖皇后少則多活三月,長則一年,若是達不到這個要求,項上人頭雙手奉上,若是稍有緩和,還望世祖允准入獄,為文丞相診治病情,並承諾不要對文丞相刑罰,這是條件。當時敢這樣提條件可是冒著生命危險的,何況世祖皇帝本身就比較殘暴。

子遠先生怎能讓一代忠烈,這樣折磨喪生,也算是為舊國儘自己一點心力,也是用行動表示自己對忠烈文丞相的佩服之情。文丞相這時候可是南宋殘黨,敢去面見文丞相,當時都是冒著被定義為殘宋餘孽,或者奸細之類,很可能世祖皇帝一句話腦袋就掉了。可是子遠先生他絲毫沒有愛惜自己的小命,在忠義面前,生命又算什麼呢,正如《報任安書》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人的秉性如何,只有經過大事考驗才能知道,子遠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又有何言去說,人心自有公斷。

世祖皇帝也很欽佩文丞相的忠義,被子遠先生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感動,說到:公與眾不同,非凡夫愚見,吾為帝王,當體民情,可與允准。但是也說了,果真世祖皇后的病跟您說的一樣治好了,那就大大有賞,要是稍有差誤,那可真就是小命不保,君無戲言。

這事世祖皇帝就這麼答應了,這是子遠先生冒著生命危險換取來的機會。子遠先生還順便詢問世祖皇帝近來是否龍體欠安,徹夜難眠,夢多驚怖之事。

世祖皇帝就更加佩服了,還真是說對了,這個毛病困擾世祖皇帝有段時間了。公學究天人,天下少有,還請為朕診治一二。

對於世祖皇帝的病,子遠先生用了個非常特殊的法子。皇上這是魂魄不安,人身有魂魄寄居,魂去則亡。讓世祖皇帝每天早上寅卯交替的這個時候,披衣跏趺,默想身中五臟透明,肝中出清氣,氣化青色神人,安坐東方茂林之中。次存想身中肺臟,出白色肅殺之氣,化刀兵金甲神人,神人棄刀兵,安坐西方。這樣的方法堅持月餘,就會有效果,而且長期堅持,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這魂魄不安的毛病,也就能好了。

告辭世祖皇帝之後的子遠先生,見到世祖皇后的時候,世祖皇后已經真是危在旦夕,馬上要油盡燈枯。

先說說病人,病人為女性,52歲,察必皇后,忽必烈的正室。患的疾病不適合讓男性醫師診療,以前都是女大夫照顧的,因為這個病比較特殊,乳巖。巖,同癌,古代取象形。說的是表面如岩石,有孔穴,孔中有毒腺,可化膿水,病根深入臟腑的一類疾病。世祖皇后就是這個病,現在的叫法,應該是乳癌。這個病在醫學發達的現代也奪走了很多女性的生命,很多非常出名的女明星也是罹患乳癌,無可奈何死去的,真得了這個病,很難治療。子遠先生還是通過侍女,瞭解了病狀,然後取脈象,察病候,再詢問了以前的治療方法,服用的藥物等等。(被乳癌奪取生命的女明星有33歲的姚貝娜,37歲的葉凡,34歲的阿桑,42歲陳曉旭,40歲梅豔芳,27歲的宋汶霏,43歲的李婷,41歲的李媛媛)

以前察必皇后這個病是蒙醫照顧的,用的是軟堅散結活血的路子,又給察必皇后用藥膳補身。蒙醫的一大特色就是食療,善用藥膳法,多取動物血肉,配合藥物,補軀體。

子遠先生再次見過世祖皇帝,就說了,皇后這個病,治療只能按微臣說的做,還有一線生機,要不然,必死無疑。還請皇帝陛下答應幾件事。第一,以後這個病只能微臣一人來治療,不可聽信其他醫師的意見。第二,還請陛下答應大赦天下稅賦,以安民心,如此修福積德,稟告蒼天,求得更改天數。

世祖皇帝就問了,你這治病,怎麼還需要修福積德,這是什麼道理,於病有什麼關係?

子遠先生就說了,世間的所有東西,都有生滅,那是有數的,這是誰也逃不掉的定理。只有勤修立德,才能改變天數。世間萬物,生滅有數,此乃定理,惟德可化,天亦準允。還有蒙醫之術雖然有用,但是其術不高,以病而論的話,還在肉體層面,何況還有氣血層面,精神層面呢。古有藥王孫真人,開藥都從不用生命,他說:“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呼!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子遠先生也是開方從不用動物,就是這個原因。何況氣有清濁,肉質雖美,其氣重濁,於氣而言,有害無益,還請皇后,日後茹素,不粘葷腥。

世祖皇帝也是特別愛皇后察必的,察必的賢惠,罄竹難書,這樣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總是站在世祖皇帝背後支持他,所以兩人感情很深。為了皇后,世祖皇帝也是盡心盡力,完完全全的聽從子遠先生的意見,按照子遠先生的法子治療。

後子遠先生開藥草以毒攻毒救急,其藥以生草烏,川烏為主,輔以細辛、芒硝等藥材,先逐惡毒(此方非重症不可輕用,毒性極大,勿用致死)。後又使用補益兼氣機升降的方子,運轉樞機,再次以軟堅散結的方子。其間還一併燻焚避瘟香及專門為察必皇后病情製作的藥香,做以輔助。通過子遠先生的治療,察必皇后身子在一月多後逐漸康復,能正常自理生活,基本上和常人無二。

再看看子遠先生治療這個病症的思路是什麼呢?治病就像打仗一樣,要區分主次緩急,好確定治療方案。以察必皇后這個病來說,病毒入臟腑,就像打仗敵方部隊攻到京城一樣,所以要先退敵為急為主。退敵之後,國家混亂,需要政令使國家井井有條,在這個病上就是讓氣機運轉起來,才有緩和餘地這是其次。再次一場大戰,民庫空虛,發展民生,富足生活。如同此病需補益虛弱的身體,最後才軟堅散結這是治病之末。如果只是治療軟堅散結,那就沒有治療到根源上去,病毒深入臟腑,必死無疑,多數庸醫便是不分緩急主次,罔顧人命。

這樣的方法起到的作用有多大,看看歷史,察必皇后最後活到了1281年。也就是至元十八年,1279年末到1281年3月,有一年半多,大大超過預期。

也就是因為這個事,在次年子遠先生被世祖皇帝親自點名,榮升為御醫,秩正五品,若非醫術高超,怎麼可能會被世祖皇帝欽點提攜呢。從太醫到御醫,一字之差,相差萬里。

再看看太醫院的大夫,分四個級別,第一等叫“御醫”,一般只有十餘人(很多時期是十三個,不能多不能少)。第二等稱為“吏目”,一般二十餘人。第三等叫醫士,也就三十餘人。第四等叫“大夫”,有四十餘人。整個元世祖時期,太醫院歷史上人數最多的時候,也就三百左右,御醫在這樣的人數中也顯得微乎其微。可見御醫和太醫區別多大,想成為御醫,太難了。而子遠先生入太醫院才多久,一年左右。

繼續說救援文丞相這事,因為一個多月後的皇后身體已經能夠行動,病症明顯減輕,世祖皇帝也很是滿意,就允准了子遠先生的請求,探望監禁的文丞相,這時候已經是至元十六年十二月了。

此時的文丞相已經在獄中病懨懨的,看似野人,雙眼無光。子遠先生進去之後他連眼睛都沒有動一下,就像一個傢俱物件一樣。子遠先生接連問詢三次,文丞相都是如此,彷彿心如死灰,無所動搖。

子遠先生問詢三次之後,彎腰就拜,這時候的文丞相才稍有氣色動作,詢問子遠先生:公有何事,若來勸降,不過無用之口舌,若來殺身,吾之生死又何足懼哉。

子遠先生當下又是三拜,抬頭的時候已經淚如雨下:餘一介布衣,仰睹丞相風貌,聽聞公之故事,慚愧汗顏,特來拜會。也就是說,子遠先生見到文丞相的時候,鞠躬先拜了三拜,這時候子遠先生見到文丞相悽慘的樣子,悲從心來,眼淚嘩啦啦的流了下來,感情是不會騙人的,文丞相這才也有了反應。這也說明子遠先生確實是打心裡欽佩文丞相,這種情懷,現在還有嗎?捨身取義的大忠臣,自古又有多少呢?

因為旁邊還有其他獄卒,也不敢提及布金山人張道長名諱,只能說了個謊。不僅是來看望文丞相,還順便給丞相治病的,另外跟文丞相講述一些養生護命的小法子。

當然,兩人之間有不少對話,子遠先生確實給文丞相紮了針灸,調理身體氣脈。因為文丞相情志一直很是低迷,所以很多氣脈都已經鬱堵了,長期下去,可能軀體會壞死掉,所以借針灸之力,疏通氣機升降。然後藉機轉授了儒門心要,還有道教鍾煉神氣的法門。

這個事有詩為證。

恭錄文丞相詩詞:歲祝犁單閼,月赤奮若,日焉逢涒灘,遇異人指示以大光明正法,於是死生脫然若遺矣。作五言八句:

誰知真患難,忽悟大光明,日出雲俱靜,風消水自平。

功名幾滅性,忠孝大勞生。天下惟豪傑,神仙立地成。

首先看看名稱,“歲:祝犁單閼;月:赤奮若;日:焉逢涒灘。”這是什麼呢?這就是我國甲子記事的一種比較冷門的名稱,也是文丞相寫的暗語。己為祝犁,卯為單閼,也就是己卯年。赤奮若是丑月,一月建寅,十二月建醜,也就是十二月。焉逢是甲,涒灘是申,就是甲申日那一天。遇到了異人指示大光明正法,什麼是大光明正法呢?光明正大是儒家法門,喻指儒門心法。因為怕連累子遠先生,所以用的都是暗語。日出雲俱靜,不就是大光明的由來嗎,日有光明,日出雲散。忠孝大勞生,忠孝不就是儒學核心思想嗎?

也有一說是押解回京的路上僧人所傳佛家法門,此大誤也。己卯年是至元十六年,十二月已經是關押北京牢獄的時刻,怎麼會是押解路上呢。

恭錄文丞相詩詞,其二:遇靈陽子談道贈以詩

昔我愛泉名,長揖離公卿。結屋青山下,咫尺蓬與瀛。

至人不可見,世塵忽相纓。業風吹浩劫,蝸角爭浮名。

偶逢大呂翁,如有宿世盟。相從語寥廓,俯仰萬念輕。

天地不知老,日月交其精。人一陰陽性,本來自長生。

指點虛無間,引我歸員(圓)明。一針透頂門,道骨由天成。

我如一逆旅,久欲躡峙行。聞師此妙絕(訣),遽廬復何情。

此靈陽子何人呢?正是子遠公,子遠先生姓王,名諱宏毅,號靈陽子。子遠先生雖是醫師,卻也好道,從布金山人處結就道緣,性好隱逸,從不張揚,因此名號沒有幾個人知曉。據記載,子遠先生生性好隱,不貪外事,不住名利,所以此號少有人知。以至後來隱居藥王山採藥,太白煉丹,谷口避谷,處處遊方救死扶傷,留下的故事很多,記載卻不多,只是當地縣誌有些記載。

這第二首正是贈給子遠先生的詩詞。兩人最後惜惜相別,此番離別,以後就難相見了。告別的時候子遠先生一再囑託,此非小術,勤尚精進,他日功成,蓬萊有路。

在此,再次回顧下文丞相的詩詞,深切緬懷英豪。

恭錄文丞相詩詞: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這首詩的背景是至元十六年,1279年,文丞相因兵敗被張弘範俘虜,張弘範要求文天祥招降張世傑。張世傑、陸秀夫與文天祥被稱為“宋末三傑”,都是抗元烈士,民族英雄。文丞相寫此詩拒絕了張弘範的要求。尤其最後一句,名傳千古,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啊,人哪裡有不死的呢,唯有忠烈賢能,身肉可以消隕,一點精神萬古長存。

恭錄文丞相詩詞:正氣歌

自序: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旬)。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這首詩是1281年夏天在元大都北京的牢獄中所作。闡述了什麼是浩然正氣,暗道養氣之法。能夠名垂丹青的這些英豪,那個不是浩氣凌然呢。有多少人能夠面對酷刑逼迫,名利誘惑不改志向呢。詩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大有深意,正如《道德經》所言,國家昏亂有忠臣。忠烈賢良,只有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才顯現出來。

後世祖皇帝佩服文丞相英雄氣概,親自勸說文丞相,要是可以回頭,可以繼續當大元的丞相,在這樣的誘惑面前,文丞相說“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敢懷有二心苟且偷生呢?”一毫商量的餘地也沒有,慷慨赴義。

請記住這個偉大的日子,1283年1月17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文天祥在大都英勇就義,時年47歲。一代英豪,至此給他的人生畫上了悲壯的句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據傳,就義的這一天本來風和日麗,就在行刑的前一刻,突然瓢潑大雨,席捲了整個京都,連蒼天都為這樣的烈士送行。

英雄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子遠先生的故事還有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