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末伏時間,從8月16日至25日,共10天。

今日,進入末伏了,是由夏入秋,由熱漸冷,陰陽變化的交替點。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俗話雲:“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今天,莫忘吃烙餅攤雞蛋哦!

末伏吃“烙餅攤雞蛋”,其實就是在補充營養,也有送伏之意。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末伏的天氣,可以說是“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

但是,此時,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時間點,末伏過的好,秋冬可以少生病。

要想安然度末伏,一定要闖過下面這三關。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末伏至,闖“三關”,莫忽視

第一關:氣溫關

末伏時,白天溫度高,早晚涼颼颼,晝夜溫差大,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心血管病和中暑。

當氣溫超過32℃時,新陳代謝加快,心血負擔增加,此時,很容易誘發心梗、腦血栓等疾病!

此外,經過了一個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免疫力下降,在末伏時節,很容易撐不住,導致中暑。

並且,很多人,在末伏炎熱乾燥的時節,容易出現“情緒中暑”,此時,一定要注意!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對策:

1、適量運動

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量進行運動鍛鍊,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慢跑、快步走、呼吸操等。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2、早臥早起

末伏,在立秋之後,秋季應 “早臥早起,與雞具興”,以順應陽氣之收斂,適當早起,也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3、早晚適量加衣

末伏時,晝夜溫差大,在早晚,可適當加衣服,雖然講究“秋凍”,但並非人人適合,尤其是有心血管病者、呼吸道疾病、慢性胃病者,尤其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第二關:脾胃關

《脾胃論》裡說:「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

末伏,還處於長夏,此時,一定要注意養好脾胃。

末伏暑熱未退,溼氣當令,若脾傷於溼,容易造成腸胃疾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等症,還可能為咳喘病症種下病根。

因此,末伏時節,一定要健脾祛溼,養好脾胃,助力身體健康。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對策:

1、吃粥羹

粥與腸胃相得,粥能補益陰液,生髮胃津,健脾

胃,補虛損,最宜養人。

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補中益氣、止痛之功效。

山藥粥,溫和、滋補,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對治療胃痛有一定的作用。

山楂粥,消食、健脾、和胃,適當吃點山楂,有助於健脾和胃,幫助秋補打好基礎。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2、喝健脾祛溼茶

健脾祛溼的食材,做成茶飲,每日喝一點,有助於健脾祛溼,養護脾胃。

自己動手做,蒲荷陳皮茶,健脾、祛溼、排毒。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梔子0.3g

輔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陳皮0.1g、桔梗0.1g、荷葉0.1g、人參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洗淨烘乾,然後取相應克重,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溼、排毒的功效,其中: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蒲公英,瀉火除溼,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紅腫痘痘等。

荷葉止瀉祛溼,補助脾胃,也可以清暑利溼,改善拉肚子的情況。

陳皮可健脾、燥溼化痰、解膩留香,適用於脾胃虛弱、大便洩瀉等症,常與茯苓等配合應用。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砂仁,善於化溼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薏苡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馬齒莧,清熱祛溼。

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滲溼。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

芡實,健脾祛溼、固腎止瀉。冬瓜皮,利尿消腫、清熱祛暑。

山藥,健脾胃、止瀉痢。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乾薑,用於脾胃虛寒、洩瀉清稀無臭味、腸鳴腹痛者。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3、散步

適度運動,有養胃健脾、增加胃動力,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

散步,是比較好的一個方式。

晚飯後半小時,養成散步的好習慣,幫助胃消化,有助胃部健康!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4、揉脾俞穴

脾俞穴,穴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旁開約一指。

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是脾臟的精氣輸注於背部的位置,和脾直接相連,按揉刺激脾俞穴,可以很快恢復脾的功能。

每天晚上8點左右刺激最好,此時,是脾經精氣最旺盛的時候。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第三關:乾燥關

末伏時節,涼風來襲,汗液往回收,津液往裡走,如收斂嚴重,會讓體表感覺乾燥,出現鼻孔幹、嗓子幹、皮膚幹、小便赤黃、大便乾結等。

甚至,此時,很多人會出現風燥感冒,咽喉幹、嗓子緊,連咳嗽都是乾咳。

還有些人,天氣逐漸乾燥,空氣中的花粉濃度最高,花粉過敏引發的過敏性鼻炎等又迎來了發病高峰。

所以,末伏時間,還要注意防乾燥。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對策:

1、多喝水

應對乾燥,及時補充水分始終重要,末伏時節,要注意做喝水,小口慢慢喝,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2、吃點蜂蜜黑芝麻

蜂蜜水具有潤腸,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

芝麻可以潤腸通便,保持我們大便不幹燥。

也可以搭配在一起,預防腸燥,改善便秘效果不錯。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3、揉迎香穴

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約0.5寸、鼻唇溝中。

點揉迎香穴,有清熱散風,去燥潤肺,宣通鼻竅的作用。

按摩前全身放鬆、舌尖抵上顎,將雙手中指指尖點於迎香穴,待有酸脹感後,再兩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順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發酸、發脹、發熱為度。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末伏至,食一味——多吃酸

末伏時節,可多吃些“酸味”食物。

此時,由熱轉寒、陽消陰長,為身體儲存能量,準備過冬的過渡階段,飲食要遵循“養、收”的原則。

中醫認為,酸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末伏時節,適當多吃些酸的食物,有三大好處。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好處一,可潤肺減燥,秋對應肺氣,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酸甘化營”。

秋燥耗人津液,常出現口咽乾苦、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的現象。多攝取酸性食物,可以刺激人體內分泌更多的津液,從而達到減燥潤肺的目的。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好處二,可護肝,末伏時節,肺氣旺,可能克伐肝木,而酸味入肝,是肝的正味,這時候吃酸味,來提振肝氣,養肝護肝。

好處三,可健脾,酸味入膽,促進膽汁分泌,可以解油膩、降血脂,有助於健脾和胃。

末伏時節,多吃酸,葡萄是首選!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葡萄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多吃能幫助機體排毒,解內熱。

其中,紅葡萄,可軟化血管、活血化淤,有心血管病的人不妨多吃。

白葡萄,有潤肺的功效,適合咳嗽、呼吸系統不好的人吃。

綠葡萄,則偏重清熱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陰養腎。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末伏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陽氣,為生命之根,失此百病不約而至!

末伏時節,寒氣已經開始加重,此時,要助於補陽了,護住身體陽氣!

護住身體陽氣,可以為秋冬防寒打基礎,可以使冬季陽氣充足,陰精斂藏而不外洩,從而保持陰陽平衡,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末伏至,可按揉二處,湧泉穴+神闕穴,守護陽氣。

按湧泉穴,振奮陽氣

腎為生命之本,是陽氣的升發之處,湧泉是振奮陽氣的一個要穴。

【位置】前腳底板左右兩塊肌肉交匯點,明顯凹陷的位置。

【方法】用手揉湧泉穴,每次3—5分鐘。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按神闕穴,生命之根

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是人體珍奇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

【位置】肚臍正中。

【方法】平躺,全身放鬆,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順時針方向由小圈到大圈,然後,逆時針方向,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準。

末伏至,闖“三關”,食一味,按二處,護陽氣,秋冬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