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和西安同爲古代都城,爲什麼洛陽的旅遊業不如西安?

我的傻豆豆


1、從旅遊資源上看。西安市擁有5A景區三家,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洛陽市四家,包括龍門石窟,龍潭大峽谷,白雲山,老君山、雞冠洞。其他3A、 4A的不多贅述。從旅遊資源上看洛陽小勝。

2、從歷史資源上看,西安,六朝古都(對不起,以前西安對外宣傳的就是六朝古都,西安的民間組織古都學會成立後開始宣傳的十三朝。看看這個牽強附會的十三朝吧。秦都咸陽,西漢新莾一魚兩吃。前秦,後趙等五個是五胡亂華時期的部落政權。洛陽的東漢西晉皇帝被劫持給算了兩朝。)世界文化遺產二項。洛陽,十三朝古都,世界文化遺產三項。且洛陽是唯一的,絲綢之路和隋唐大運河雙遺產城市。盛唐宮城遺址西安有大明宮,洛陽有紫微宮。然而洛陽沿著洛河分佈著五大都城遺址,五大都城遺址沿洛河依次排開,世所罕見,所謂“”五都薈洛“”。近年來,兩座城市都比較注重各自的博物館。西安依託省會,打造的是博物館之城,洛陽也打造了自己的博物館之都。西安有代表性的有兵馬俑,碑林,陝西曆史博物館,西安博物館等。洛陽有代表性的有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天子駕六,洛陽博物館,古墓博物館,千唐志齋,山陝會館隋唐大運河博物館等。兩座城市各有千秋。

3、從文化資源上看。自古河洛富才雄,長安多遊俠。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西周宅茲中國,周公營造洛邑,在洛陽“制禮作樂”,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裡寫出《漢書》,司馬光在這裡完成《資治通鑑》,程頤、程顥開創宋代理學,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白居易故居,王鐸故里,玄奘故里,邵雍故居,二程文化園,等等數不勝數。這點洛陽可謂完勝。

4、從旅遊人數上來看,洛陽市2017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23億人次。西安市共接待1.8億人次。西安完勝。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歷史人文資源整體實力更強勁的洛陽,旅遊卻不如西安呢。首先,西安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城市,省會擁有著無可比擬的資源。西安依靠省會地位,整合了整個陝西的旅遊。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搶奪兵馬俑,把渭南臨潼划走。就這一刀,就讓西安多了兩個5A景區,兵馬俑和華清池。要知道加上這兩個西安一共才三個5A,讓人不禁感嘆,這就是省會的力量。與此同時,河南省會鄭州將少林寺從洛陽手裡划走。少林寺也成為鄭州唯一的5A景區。此消彼長。其次,機場。西安咸陽機場是那一片最大的機場,沒有競爭對手。更是擁有國內外幾乎所有航線,年吞吐旅客達到驚人的4000萬人次。而洛陽機場因為飛行學院的存在,嚴重製約了自己的發展。加上河南新鄭機場的虹吸效應,年吞吐人次才達到百萬。還有,宣傳。抖音今日頭條與西安深度合作,功不可沒。最後,旅遊業想要做的好,服務也要跟上。洛陽的遊客滿意度一直都是相當高的。而西安,是時候取締那個第八大奇蹟館了。

附:在洛河沿岸、東西不足100公里的範圍內,分佈著夏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人稱"五都薈洛"。近年又發現了西周祭祀遺址。如此密集的都城遺址,聯繫如此密切、時間跨度又如此之大,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極為罕見。為什麼十三朝古都目前只有六大遺址(五大都城加西周祭祀遺址)呢?因為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用的都是紫微宮。東漢、曹魏、西晉、北魏歸於漢魏故城。可以說,洛陽的十三朝都有宮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公元1至6世紀中國七代王朝的都城。位於今洛陽城東15公里,北依邙山,南逾洛水,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它的城市規模在北魏時達到最大,分為宮城、內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面積100平方公里,是西漢長安城的2.6倍、隋唐長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8.2倍。

西周初周公營建洛邑,在此築城,稱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東周時稱洛陽。西漢劉邦定都於此。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在此定都,改洛陽為雒陽。其後曹魏定都時復改為洛陽。西晉亦以此為都。北魏孝文帝十八年(494年)自平城遷都於此。因該地在漢魏兩代最為繁盛,故史稱漢魏洛陽故城。

漢魏洛陽故城前後延續使用近1600年,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都城。


江上一蓑翁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洛陽和西安兩座城市之間的爭論由來已久,旅遊業方面呢?洛陽是否真的不西安呢?今天藉此機會簡單分析一下,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洛陽旅遊業不如西安?我看是半斤八兩

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洛陽接待國內外遊客1.24億人次,旅遊總收入1043.0億元;西安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8093.14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1633.30億元;看似西安的旅遊人數和數據比洛陽要多,但是看過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評價一個地方旅遊業是否發達,除去旅遊人次和總收入之外,另一個指標是單次旅遊收入(旅遊總收入:總遊客人次)經過計算洛陽為841元,西安為903元;你說相差很大嗎?沒有僅僅只有62元的差距而已,你說西安旅遊業比洛陽發達?我看未必,個人覺得兩個城市都屬於旅遊大市,但是算不算旅遊強市。

那麼洛陽、西安的旅遊問題在哪?

之前我曾以杭州和南京為例來進行過對比,這兩個地方的單次旅遊收入已經達到了2000元左右(杭州更高);說句實在話我對於洛陽和西安的旅遊人次並不擔心,擔心的是如何留住遊客進行深層次消費。逐漸去告別過去依靠門票收入作為主要旅遊收入的盈利方式,徹底的使自己這所城市成為一休閒、旅遊、度假的聖地才是努力的方向。

好消息是,這兩座城市都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但是思想意識還是有待提高。我記得有個報道,

今年暑假期間洛陽某個景區對於票價進行了打折(原來80現價25元之類的折扣),本身是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進行旅遊,帶來更多的收入。實際情況是,確實這幾天遊客爆滿遠遠超出了景區的接待能力,為了避免產生踐踏事故,所以景區就取消了這個優惠,引來遊客和媒體的吐槽。這個案例說明了什麼問題,地方也想把旅遊這塊搞起來,但是配套不足,服務跟不上,缺乏應急預案。究其原因就是還是沒有脫離門票收入這樣的一種常態思想。試問:如果洛陽市區大多數景區都實行打折優惠,對於旅遊人數進行提前分流和做好相應的預算,也就不至於所有的遊客都集中在一天,一個景點吧?同樣的西安也有類似的問題,抖音使得西安徹底活了一把,旅遊人數比去年同期肯定是翻倍增長,但是本身的接待能力如何呢?相信去過的應該有自己的評判。

從旅遊大市到旅遊強市需要下大工夫

這兩座古都,個人覺得應該是最有希望成為旅遊強市的(單次收入達到2000元左右),尤其是西安還是省會城市。一個舉全省之力去宣傳和打造的旅遊城市,單次收入還不到1000元,不得不說很丟人。旅遊強市不是你說是就是的,西安和洛陽都差的好遠,還是一句話要想徹底走出旅遊這條道路,思想上解放是第一位的(少打嘴炮,多幹實事)。什麼時候把研究的方向改到如何留住遊客上,把門票收入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整合旅遊資源到位了,才會是一座旅遊強市的開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原創不易記得點贊轉評哦。


勇勇雜談壹貳叄


西安,古稱“長安”。

西安,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北京,西安,洛陽,南京)。西安,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西安,自古帝王都,自西周至隋唐,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

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之一。

西安,旅遊景點挺多的,秦始皇兵馬俑,西安明城牆,西安碑林,陝西曆史博物館,華清池,驪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唐芙蓉園,太、小雁塔,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張學良公館,鐘樓鼓樓,回民街等等。


洛陽,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河南西部,因地處洛河之陽,故名“洛陽”。

洛陽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

洛陽的旅遊景點挺多,如:開鑿於北魏的龍門石窟(5A景區),世界文化遺產。海內外千座“關廟”獨稱“林”的“關林”。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人間仙境“白雲山”(5A景區)。北國第一洞“雞冠洞”(5A景區)。風景如畫,十里畫屏“老君山”(5A景區)。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5A景區)。森林氧吧“龍峪灣”。黃帝密都“青要山”,漢光武帝陵(劉秀)。雲頂花園“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木札嶺”等等等等。


西安與洛陽的旅遊業各有所長,應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西安的私家車與公交車挺好,每在一個路口,如果前方斑馬線的行人是直行綠燈,西安的私家車與公交車會遠遠的停車,讓行人先過。這一點特別值得洛陽學習。

我在洛陽過斑馬線綠燈的馬路,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一個車輛會停車等待行人先通過。

有時候,斑馬線直行綠燈,可是有很多右轉彎車輛在排隊通過,最終結果是一個從頭到尾的綠燈我沒有過去馬路。

說明一下:我過得最多的斑馬線馬路是澗西區嵩山路與芳華路交叉口的紅綠燈。



人在風上走



洛陽和西安都是歷史特產城市,它們兩個是久負盛名的二都,東都西京。兩都賦,二京賦也都是以他們兩個為主角的,並且這兩個城市是中國傳統士大夫所公認的,比那些近代人編造出來的四都說,七都說,八都說,十都說等等都有說服力的多。



他們兩個之所以能成為古都,也是跟他們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其中長安地處關中,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帝王州,並且有崤函之固和三門峽天險,假如天下大亂,只要閉關勿納諸侯,最差結果也是保八百里秦川,做一個關中王,甚至再退一步可以退卻到關中蜀地,伺機再出祁關和劍門關爭天下,劉邦和劉備都是這麼做的,只是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但是長安的劣勢也非常明顯,比如水陸交通惡劣,天下賦稅經過三門峽天險的時候基本上會損失兩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在疆域擴展到東南大海的時候統治天下就異常乏力,並且當天下大亂,力量平衡打破的時候長安再易守難攻也會成為甕中捉鱉的局面,因此在所有長安做首都的時期洛陽都會被當成一個副首都來建設,甚至很多時期都是超越西安的,因為這樣才能維持帝國的正常運行。



另外長安的一個劣勢在於離少數民族較近,過去高速張掖武威幾個郡就是大漠,並且這裡也是去青藏高原的必經之路,戰略要衝另一方面在大的格局下就是四戰之地,少數民族大舉南侵,長安很容易暴露,最著名的就是唐朝的唐蕃會戰,唐朝被打到天子帶著群臣乞食東都雖說在大的格局下長安並不具備獨立建都的條件,但是它的防守優勢使得它總體上保持了城市大的框架格局,還有一大批文物古蹟,比如西安城牆鼓樓,比如大雁塔小雁塔等等,畢竟日寇都沒有佔領潼關以西。



而反觀洛陽,營建理由就是天下之中,四方諸侯入貢裡均,洛陽山河四塞,防守優勢僅次於長安,但它在於控制廣大帝國方面就有優勢的多了,絲路和運河的新交點,但是他相比於長安終究是犧牲安全換取經濟和政治優勢,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作為政治軍事要衝的洛陽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被燒,一直被毀,得中原者得天下,無論是從東西南北佔領洛陽,就都有了染指天下的下一步優勢。



洛陽在歷史中一直在變小,從東漢年間的百萬人口到清末只有區區幾萬人,洛陽的城市框架更是被壓縮了幾十倍,歷史上洛陽的那些偉大建築都已經被焚燬殆盡了,除了龍門山旁邊的被雕成佛像,實在燒不掉的石頭,結果就是洛陽古都不古,白馬寺號稱第一座寺廟,漢朝遺蹟,而現在的大殿最早也只是明朝年間建築了。



這樣來說,在文物古蹟上面洛陽相較於長安就根本不佔優勢,還有就是政治經濟優勢,西安還是那個佔盡了地利優勢的交通大樞紐,而由於鄭州正好位於北京南下的最近軸線上,交通優勢才明顯起來,成為新省會也是必然,洛陽以前的交通優勢已經被鄭姆斯特丹洗劫一空,成為省會的鄭州不斷地集中著資源甚至划走了洛陽的祖產嵩山少林寺和東都鎖鑰鞏義,而洛陽在沒落中不斷唏噓。



鄭州和西安的高鐵資源,飛機場資源,高速資源等等相對對等,鄭州在交通上對於西安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在於教育上西安則對於鄭州具有很大優勢,對於洛陽更是甩了不知道幾百條街,有教育就有專家,有專家就有宣傳,西安的輿論科研能力洛陽只有羨慕的份,並且洛陽一旦有文物古蹟,都需要西安的一群教授來鑑定修復,洛陽被碾壓也是毫無懸念的事情。



假如把洛陽作為省會集中河南的資源來進行旅遊教育交通等方面升級,那麼地處中原的洛陽優勢是遠大於西部的西安的,可惜這只是假如。如今不管洛陽還是西安發展都挺乏力和尷尬的,因為離大海太遠了,大家想的是如何把城市發展起來,而不是互相爭這些虛名,謾罵。長安洛陽長期作為中國的龍脈之地和文明核心,只有它們的復興了才代表中國的偉大復興!



風言妄語


想先說下,這兩個城市拿到一起對比,本身就不太公平。 洛陽是個普通的地級市,而西安本身是西北老大,副省級城市,兩座城市的起跑線都不一樣……能把兩者聯繫到一起的無非兩個都是著名古都,而且都旅遊業出名,下來的共性,我實在找不到。

不過再怎麼說,也有幾個硬性條件。(寫寫我個人感受吧)

最主要的,兩地的旅遊資源。兩城我都去過數次,洛陽的旅遊資源的確不錯,但是這也是看和誰比,和一般城市比的確不錯,和西安比,相比較真的遜色的多。。。(兩城都偏人文歷史,要比較還整體真挺好比較)

兩城的博物館,最頂尖的三個:洛博,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和陝博(別給我說天子六架還有西安那個碑林之類的,作為遊客一般只會逛幾個最頂尖的)。洛博裡面藏品眾多,但是遇到兵馬俑和陝博,直接被壓的沒光了……陝博我國慶去的拍了兩個多小時的隊才進去, 兵馬俑裡各國老外都是。 感覺西安市區的老外不是一般的多,全國我也就在北京和上海還有西安能看到滿大街成群的老外。

兩城的美食街美食:洛陽,諸如不翻湯之類的各種湯類,洛陽水席等。西安,羊肉泡饃,肉夾饃biangbiang面等,我個人愛吃的就肉夾饃這一個。不過出去逛美食節主要是感受市井氣氛去了,兩城都不錯,但是論人聲鼎沸個人還是感覺回民街更勝一籌。論美食節的美食,兩城半斤八兩,我是去景區從來不吃飯,只參觀。

寺廟方面,一個是白馬寺,一個是大慈恩寺。兩個說實話都不錯,但是商業化都比較濃郁,個人感覺這倆差不多吧,肯定還有其他小寺廟,但是沒去,不做討論。

其餘景點:洛陽的國花園,王城公園牡丹,龍門,關林之類的市區景點,西安的書院門,大唐不夜城,大雁塔噴泉之類的都還不錯,不過我個人比較喜歡看牡丹,真的很漂亮,而且龍門是真的好看。龍門裡的石頭雕塑保存的真的不太好,但是去感受下人文氛圍極好。相比較之下西安對於植物文化的挖掘好像沒???

最後,作為兩座古都,就最重要的古建築來說, 這個洛陽真的被西安爆了,麻煩洛陽朋友別拍磚我…… 西安一出火車站就是城牆,而且體量超大。再說那城牆是新修的,可裡面的那個土沒記錯還是唐代和明清時期留下來的。市區還有個鐘樓,鼓樓鎮場子,陝博不遠處大雁塔又是個地標,市區的這些大個頭古建築真的很拉人目光很上鏡。還有晚上的南門晚上有仿唐表演,西安的夜晚很漂亮,那些古建築真的很上鏡。相比較洛陽感覺真的蒼白很多,過去看天堂後來發現是後修的,而且門票死貴死貴…… 比較知名的古建築地標我逛完了沒想出來, 不知道龍門算地標不,但是龍門沒在市區。。 另外,周邊的景色,西安周邊有個好像不是歸西安管的華山,洛陽周邊有個原來屬於洛陽得少林寺,還有老君山之類的景點,這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對兩市的遊客帶動個人不做評論。

整體來說,給我感覺洛陽市區可玩的已經算多的了,但是相比於西安這個bug就有些遜色了,但是這也不是說洛陽不好,畢竟比較也是看選擇對象的。

另外,城市地位對旅遊的作用真的極大極大。 洛陽給我感覺做的比較好的仿古一條街還沒有,西安有個大唐不夜城夜景挺漂亮的。而且西安宣傳力度肯定比洛陽大的多。當然,歸根結底我個人感覺還是兩城的旅遊資源差距有些大,畢竟你要宣傳也得有能宣傳的東西對吧。 洛陽主要體現在龍門,白馬寺,牡丹上。西安體現在秦漢唐文化上,這裡面能覆蓋的就太多了,而不僅僅是幾個單一的景點,包括玄奘大雁塔,華清池楊貴妃,兵馬俑,陝博等一堆景點,然後市區回民街,鐘樓鼓樓之類的又做補充。旁邊還有個華山幫忙拉客流量,很多去華山的順帶來逛西安。 洛陽感覺還是停留在單純宣傳幾個景點上,但是這些年也逐漸看到洛陽在宣傳漢唐文化,也是好事。

最後,把這兩城放在一起對比本身就不太公平。 說誇張點,就類似要問中國某農村的gdp比不過美國紐約一樣。那我想問,這倆的地位能一樣麼?給的資源發展歷程能一樣麼?要比也是諸如美國紐約,中國上海,日本東京之類同屬經濟中心之類的同一性質的城市才有的比把


天灠


洛陽和西安同為千年古都,但發展到現在,國家對其定位已有很大的不同。洛陽現在只是普通的地級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西安則為擴容後的關中平原城市群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城市定位決定了洛陽和西安的巨大差距。


洛陽地處中原,歷來為四戰之地。經過千年風雨和戰爭,洛陽地面古建築損失殆盡。明清兩朝洛陽淪為普通的小縣城,古代遺留文物不加以重視,沒有得到修復。反觀西安,雖然在唐朝以後千年再未做過首都,但一直都是西部最重要城市,西安西安,西部平安。明清兩朝歷史文物得到修復,西安的城市標誌古城牆就是明朝重新修建的,還有大雁塔原來是個土木結構,明朝在外面加上了牆磚,看起來更加雄偉古樸。

洛陽所在的河南境內有許多城市都是很有歷史底蘊的古城,例如開封、安陽、商丘、鄭州等都是古城,洛陽旅遊在省內還要和這些城市爭奪遊客。西安在陝西一城獨大,背靠秦嶺,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加之成功的運作和宣傳,一直是國人心中的旅遊聖地,每年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都位居全國前列。

正在修建的關中輕軌環線,將把關中城區的旅遊景區串聯起來,西安旅遊的前景將更加美好!西安將以博大胸懷迎接八方來客的到來。




行雲流水1437995


有點不明白,為什麼在宣傳洛陽的時候總要提西安。西安人再怎麼表示,反對,反感,還是要這樣。自尊心,臉,都到哪裡去了?

下次胡吹洛陽的時候不要提西安。擺脫。


小八路604








西安代表帝王:秦皇漢武隋文唐宗 洛陽代表帝王:漢獻帝

西安是中國唯一特大城市中有唐代皇家建築的城市!!

成康之治 文景之治 漢武盛世 漢宣中興 開皇之治 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均在西安孕育!

春秋戰國 東漢末年分三國 五胡亂華 ………… 均在洛陽孕育!

洛陽只會拉著西安 蹭西安的知名度!夜郎自大!


歷史乾貨君


作為一個洛陽人,現在西安工作,經常穿梭在兩個古都間。說說個人看法,一家之言,不喜勿噴。西安確實承載了中國歷史中漢唐輝煌的篇章,留下來的歷史遺蹟也很多,上大學時,大明宮遺址還沒修繕,一片荒蕪土堆,現在樹立了規模宏大的仿古建築。還有兵馬俑,大雁塔,都是恢弘大氣。有皇家氣象。洛陽則是充滿了市井生活的煙火氣,比如鼓樓,我很喜歡鼓樓腳下那些老店和住家戶的裊裊炊煙。我覺得西安很多的歷史遺留是供參觀的,而洛陽的歷史和現在的生活是糅合在一起的,比如孔子問禮處,呂不韋墓,勒馬聽風街,都是在不起眼的街巷中訴說歷史。風格不同而已,無所謂什麼高下。有人說洛陽對西安而言是狗尾續貂,但是換個角度想,在歷史發展中,周王室東遷,董卓火燒洛陽逼百萬百姓和皇室遷往長安,都是歷史長河中的波瀾。現在的發展中,西安作為西北重鎮,其資源獲取程度肯定優於長期被鄭州打壓的洛陽。兩座古都應該少些爭執,謀求共同發展,何必相互攻擊呢?沒有意義。


歡樂英雄183


長安和洛陽永遠都是中華文明的雙核心,這點毋庸置疑。兩京相輔相成,共榮共辱。洛陽我在去年春節前去過一次,城建方面洛陽的確比不過長安,甚至也比不過鄭州,但作為地級市洛陽自身的發展也是可圈可點的,隋唐洛陽城公園,洛陽博物館,白馬寺,漢魏洛陽故城,龍門石窟,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外加正在以定鼎門為核心的天街景區都見證著這座魏晉風流的千古名都的風采。洛陽人衣著也許並不華麗,但內在所蘊含的溫潤如玉般的品質深深的吸引著我,果然是中原風雅之所。洛陽人彬彬有禮,天生自帶雍容貴氣,長安由於在唐代長期為對外交往中心,民風中自帶剛悍的氣息,霸道又雄壯,而洛陽作為古代文風之中,更多的是包容中庸之德,以西京創天下,以東都守天下也是長安和洛陽兩座城市在古代最真實的映照。洛陽還是中西部除各省省會自治區首府直轄市外唯一的一座特大城市,除龍門石窟外洛陽的其他古蹟在維護,挖掘,開發外加宣傳仍舊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旅遊業不如長安也是事實。鄭西高鐵的開通為兩座城市的旅遊資源整合提供很好的契機,但洛陽的城郊交通發展卻不盡如人意,例如洛陽出名的景點除了洛博和隋唐遺址公園外絕大多數都在城郊,交通並不方便,這點長安雖然也不足,但通過城鐵的建設已經緩和了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