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與自滿,是平庸的催化劑

懶惰與自滿,是平庸的催化劑

懶惰與自滿,是平庸的催化劑

懶惰與自滿,是平庸的催化劑

丹尼爾·戴·劉易斯是一個極有魅力的影星。

他三次獲得奧斯卡影帝,N次提名,表演如同變色龍,兼之英俊、憂傷、堅毅,令無數女人慾罷不能——無人能抵抗他的魅力,無人能在他的藍色眼睛裡全身而退。

但如果你以為,他的魅力只因他的帥,未免太輕慢了。

劉易斯是不可替代的。

他獨創了一種表演,將自己完全代入角色,和他們一樣生活,和他們一樣思考,和他們一樣愛恨。在一兩年之後,他成為他們。

這就是體驗派表演方法。

這種方法與其說苛刻,不如說殘忍。

一個正常人,長年深度體驗另一個人的掙扎,都是一種刑罰。輕者會因此痛苦,重者分裂,更嚴重的選擇自殺,比如張國榮,比如希斯·萊傑。

這絕不是輕鬆的活兒。

但是,劉易斯一直在做。

為了表演患先天腦麻痺的主人公,他練習到能用左腳夾起一根針再放下;

為體驗《因父之名》中主人公身陷囹圄的感覺,他把自己禁閉在牢獄中長達數月;

為了出演拳擊手,他在拳擊冠軍手下受訓長達一年半;

為了飾演殺人不眨眼的屠夫,除了練就令人膽寒的基本功,在片場,每個人都被要求用角色的名字稱呼他,如果拍攝打鬥場面,他提前幾天就會醞釀憤怒,目光兇狠地盯視所有人。

劉易斯說:“我無法想象人們在排練時討論投入多少的問題,對我來說,永遠都只有百分之百。”

懶惰與自滿,是平庸的催化劑

100%,這就是卓越者與庸人的區別。

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一事無成,不要因為天資不好,也不是運氣不行,而是因為我們犯了一個大錯:

只出30%的力氣,卻奢望90%的回報。

生活哪有這麼便宜。

你只有100%地投入,才有可能收穫60%。

1902年,里爾克正值27歲,初出茅廬,還沒有像今天一樣名滿天下。

有一回,里爾克聽說62歲的雕塑大師羅丹正在招聘助理,作為羅丹的死忠粉,他激動得不行,馬上前往應聘。

應聘之前,里爾克百般猜想:功成名就的羅丹一定過著十分浪漫、瘋狂、與眾不同的生活。

然而,他看到的真實景象與想象大相徑庭。

羅丹的生活平淡,刻板,毫無值得大書特書之處,他只是一個整天孤獨的老人,終日埋頭於畫室,不管不顧地工作。

里爾克問他:“如何能夠尋找到一個要素,足以表達自己的一切?”

羅丹沉默片刻,然後極其嚴肅地說:“應當工作,只要工作。還要有耐心。”

就是這樣。

羅丹說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若想出類拔萃,沒有捷徑可走。去工作,100%地投入工作,以及準備好足夠的耐心。

懶惰與自滿,是平庸的催化劑

前不久,一個小年輕問我:

錢姐,怎麼樣月入100萬?

我問:你在目前的領域中做了多久?投入的時間與精力有多少?你有多少資源和人脈,也就是說,你是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

他答:做了半年吧。投入並不多,只有偶爾在週末時做一做。都不是,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

我聽了整個人都不好了,這世道,怎麼還這麼多做白日夢的人,於是非常不耐煩地說:除非通貨膨脹到100萬=10000,否則,你只能等下輩子實現了。

還有一個人,因為運氣+努力使然,去年的時候,做出了相當漂亮的成績,得到了先前渴望的財富、尊重和資源。

但是,他的懈怠馬上就上來了。

有一次聚會時告訴大家:反正目前的生活挺好的,我不想再拼了,我就想享受生活,工作嘛就這麼回事。

我當然沒說什麼。

只是暗自感慨:懶惰與自滿,真是平庸的催化劑。

懶惰與自滿,是平庸的催化劑

任何一個在業界做出驕人成績的人,都有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即,對工作,比對性還執迷,還慾望不死。

用力一點,再用力一點;

深入一點,再深入一點;

持久一點,再持久一點……

世間哪有一種事業,經得起這樣的死磕?!如果這麼幹下去,自然與眾不同,爽得不得了。

寫到這裡,忽然想到楊麗萍。

這個中國真正的舞神,女巫一般要人命,仙子一般令人目眩神迷。

也就是說,她在國人心目中,已經卓越到超凡脫俗,與神妖類似。

她何以得到如此地位?

很簡單:在過去的歲月裡,她一直在舞蹈中發光。而在年近60的今天,她依然在路上,在舞蹈中,在不斷自我超越……

這才是真正的all in。

沒有退路,沒有他途,沒有因任何因素而認輸,哪怕歲月不饒人,哪怕時光正在回收所有的鬥志。

她也結過婚的。但兩次婚姻,均宣因她對事業太過堅持而無疾而終。

生兒育女的願望,也在舞蹈面前讓步。

她是真正的全力以赴,以命相博。

在《孔雀》巡演之時,楊麗萍接受採訪,說:他們是跳舞的,我是跳命的。

記者問:什麼時候會停下來?

她說:為什麼要停?只要活著就要跳。

懶惰與自滿,是平庸的催化劑

所以,每次看這個舞仙般的女人,就有種心悅誠服之感。

是啊,任何卓越都不是空降的奇蹟,而是來自於緩慢攀登的成果。

真正的美麗也不是容貌的漂亮,身材的削瘦,而是不可替代的傳奇。

有些小人物會酸不溜秋地說:高處不勝寒,那樣真的快樂嗎?

當然快樂。

事實上,物質是速朽的,名譽是作不得數的,游泳池和大別墅終究會令人乏味,社交會虛度光陰,甚至談戀愛,都是邊際效用遞減的。

唯有真正地投入摯愛的工作,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寧。

我很喜歡的物理學家費曼曾經說過,生命中真正的樂趣,是當你沉潛於某一事物,完全忘我的剎那。“那是一種內心的平靜,已超越了貧窮,也超越了物質上的享受。”

史蒂夫·喬布斯同樣說過:讓人感到真正的滿足的唯一方法,就是做你覺得偉大的工作。

所以,如果你喜歡一件事,又有這樣的才華,那就全身心地去做,就像看不到失敗,聽不見流言蜚語一樣。

然後,深入一些,再深入一些,在深處不斷創新,翻江倒海,盡情釋放所有的生命能量,然後你會發現:你不僅創造了成就,還得到了信仰般的寧靜與歡愉。

--end--

懶惰與自滿,是平庸的催化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