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30家公司出問題,P2P的至暗時刻來臨?

4天,30餘家網貸平臺出問題。從2013年開始火遍大江南北的P2P網貸,這兩年的日子不太好過。瘋狂生長的網貸平臺頻頻爆出清盤跑路、旁氏騙局等醜聞。今年以來,善林金融、唐小僧和聯璧金融等相繼爆雷似乎也預示著新一輪風險的釋放。

4天,30家公司出問題,P2P的至暗時刻來臨?

場景一:

A:“親們,最近有獵頭高薪挖我去×××公司,你們有聽說這家公司嗎?”

B:“做消費信貸的,那不就是一家P2P公司嘛,保不準今天去,明天老闆就跑路了”

C:“太不靠譜了,千萬別跳坑!”

場景二:

A:“你推薦的唐小僧前不久出事了,我的錢還沒拿回來呢。”

B:“不是讓你拿完新人禮包,一個月就撤嘛!”

A:“我也推薦給周圍人了,大家都沒撤,所以……還好投的錢不多。”

B:“這種公司說倒就倒,切勿戀戰,新人獎勵拿好走人,色色一一(上海話:舒舒服服)”

這樣的對話屢屢出現在小諾的身邊,現如今,P2P網貸早已不再是一個新鮮詞,它越來越多地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之中,但對於這一行業的認識卻往往偏負面。伴隨著世界盃進球的歡呼,網貸行業出現的問題平臺也引來一次高潮。

4天,30餘家平臺出現問題

網貸之家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6月29日,共計有52家平臺出現問題,出現提現困難、跑路等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幾天前的6月25日,這個數字還為19家。這也就意味著,短短的4天時間,又有30餘家平臺出現問題。

而在端午節前後,兩家“高返”平臺唐小僧和聯璧金融分別倒下。唐小僧是一個上線於2015年5月的平臺,目前運營了3年,網站上顯示截至2017年8月,唐小僧註冊會員已突破1000萬人,交易額超750億元。而聯璧金融上線於2014年,未公開過投資者和交易額相關數據。

回顧網貸的發展歷程,從2007年到2013年,網貸一直是不溫不火的存在,直到2013年國內各大銀行開始收縮貸款,網貸才迎來真正的爆發式增長。

然而野蠻生長的背後卻亂象暗湧,2016年的一文《暫行通知》下達,讓網貸行業一下子進入緊張氣息,問題平臺數量佔比從35%上升至69%。截至2018年5月,全國共有互聯網借貸平臺6142家,其中正常運營平臺為1872家,其餘4270家因為各種原因停止運營,佔比高達70%。

4天,30家公司出問題,P2P的至暗時刻來臨?

今年上半年多家互聯網金融平臺被曝出清盤、跑路甚至投案自首事件。它們停擺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些是停業清盤,比如五星財富;有些是突然中止提現下落不明的,比如“錢媽媽”;有些是經偵介入的,比如善林金融和聯璧金融;有些是高管主動投案的,比如“唐小僧”。

業內人士預測,網貸行業還將進入一段集中的爆雷期。對於行業爆雷潮的產生原因和潛在風險,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楊東表示,網貸辦法要求平臺是信息中介,但一些網貸平臺違規做信用中介,存在類似銀行的一些業務,這樣風險就比較大。

原本是信息中介,只是牽線,至於投資失敗與否,應該和中介沒關係才對,但違規做信用中介的業務,風險就加大了。

另外,平臺在審核資產端時也不夠謹慎、不夠專業,資產端的項目如果跑路了或者還不起錢了,會導致平臺的不良項目也會越來越多。

第三,平臺規模越來越大之後,內部的管理成本也會越來越大、運營成本越來越高

,加上廣告費等各種費用之後,平臺本身運轉會遇到很大困難,然後拆了東牆補西牆等等情況就開始出現。

9成平臺淘汰,網貸的至暗時刻來臨

“不是牌照,勝似牌照”的網貸備案政策,已被行業內視為決定平臺生死的分界線。而資深分析人士預測,經歷備案一役,整個行業或僅留下約200家平臺——也就是說,約有九成平臺將被淘汰。

這也就意味著,行業的馬太效應也在加劇——少數的頭部平臺可以獲得投資者的信任和資金,但對於絕大多數網貸平臺而言,後半年將是真正的“生死考驗”

如今備案壓力之外,內外經濟環境因素疊加,也使得本就壓力倍增的網貸平臺,越發顯得脆弱。

從資產端來看,若網貸平臺前期有資金出借給企業,而企業恰好又涉及到進出口業務,那麼在近期的國際環境下,企業很有可能會出現現金流問題,網貸平臺也會因此受影響,進而產生平臺借款出現逾期的情況。

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石鵬峰總結稱,當前整個市場資金流動性緊張,更容易引發借款人逾期率上升,平臺資金鍊斷裂。

再者,投資者情緒近期也受到較大影響,這會使得不同平臺之間的風險傳導,從而使得某些平臺的爆雷對其它平臺造成衝擊和影響,繼而出現集中風險。

而相對於平臺來說,出借人這一端則焦慮更甚。當聰明的投資者意識到高利貸復借遊戲面臨極大逾期風險的時候,就會選擇提前全身而退。

一位業內人士憂心坦言:“不怕監管和經營的各類壓力,但是真的怕投資者對網貸行業失去信心。正常的出借人,通常會選擇三個月以上的投資標的,但是近期,很多出借人已經不敢再投長標,進而轉向一個月或者三個月的短標。”

機構投資者會根據風控要求收回針對風險集中的平臺的到期借款,大額贖回一旦發生,平臺能做什麼?如果難以找到新的資金來源,要麼通過自有資本補足資金缺口,要麼加速回收借款。除非有極大的資本意義,網貸平臺的股東幾乎很難決定用自有資本去冒險,回收借款將成為大多數問題平臺的選項,這正是逾期率暴露的開始。

監管風暴下,洗盡鉛華始見金

P2P網貸即將進入寡頭時代。,在未來的一年,如果備案嚴格執行,僅有少量網貸平臺能存活,清盤不可避免。

現今網貸平臺的清盤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股權轉讓,將投資人的債權轉換成平臺的股權,成為該平臺的股東;

第二種為分期清盤,按規定在一定時間內,投資者兌付一定比例的代收金額;

第三種便是打折回購,根據投資金額劃分級別打折歸還本金,但會造成投資者直接的經濟損失。

在網貸天眼副總裁李光耀看來,投資者所要了解的一個情況是,監管政策倒逼的時候,行業良性退出是一個必然結果。但並不是所有的平臺都是非法集資或者惡意趨利,有些平臺可能確實出現了一些風險,例如無法兌付或者逾期、展期的情況。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一些非良性平臺的生存空間受到高度擠壓,當風險充分釋放之後,行業生態才會向更加健康轉變。

掌握5點,避免P2P那些“坑”

在監管越來越嚴厲的網貸行業中,劣幣已經被逐步驅逐,剩餘的這些P2P公司是否值得信任?我們又該如何選擇?

第一、 看背景查歷史深挖平臺信息

當你打算投資一家平臺時,仔細核查平臺信息是第一步。首先確定這是一家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等證件齊全的正規公司。

其次,可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查詢公司的背景、註冊資金、法人信息等。在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系統中,查詢平臺老闆是否存在違法記錄。最後使用圖片搜索以圖搜圖,確保網站公開的辦公環境圖片不是偽造的。當然,有條件實地走訪的,就實地走訪一下。

第二、 分析平臺運營模式,遠離資金池。

投資人還需注意平臺的內在邏輯,如借款人從哪裡來,風控如何做,有沒有進行資金託管,平臺的墊付能力如何等。需要著重調研一下平臺是否有自融嫌疑,警惕平臺拆標,甚至發虛假標,玩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

第三、 警惕密集短標,堅決不碰秒標。

如果一個平臺一改往日發標模式,突然發佈大量短期標、高息標,極有可能是平臺想要圈錢走人。在此也提醒投資人,不要有投機心理,認為平臺沒那麼快跑路,自己投一週提錢走人就行了。要知道詐騙平臺隨時都有可能跑路,一旦跑路,你將血本無歸。

第四、 分散投資,對沖風險。

P2P投資要堅持分散投資的原理。但目前很多人進入分散投資誤區,投資很多平臺,但是所投平臺的業務、運營模式、風險基本相同,這種投資方式不能達到分散投資的效果。真正的分散投資應該是“分散風險”,而不僅僅是“分散資金”。

第五、 優先投資抵押有擔保項目P2P標的主要分抵押標和信用標。

推薦優先投資抵押標,次選“裸奔”信用標。相對來說,抵押標的風險低於信用標。對於標的金額,優先選擇小額標的(當然也要看融資項目的借款人情況)。在擔保方面,肯定優先選擇有擔保的標的。但是投資者也需要注意,對於自擔自保的標的要遠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