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比別人好就能成功嗎

做得比別人好就能夠成功嗎

傳統的戰略理論是:“我不如別人時,一定要做得比別人更好。”

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是: 我成績不如別人的時候,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在別人玩耍的時候,就是我們超過別人的時候。但是做企業沒有這麼簡單,不是隻要你努力、只要你勤奮,你就會成功。

比如,提高服務質量,追求六個西格瑪品質管理(每百萬個產品中僅出現3-4個品質不好的),加強執行力和團隊精神,組建學習型組織,創造企業文化,深入細節化管理, 等等,這些都是為了做得更好。這些都有用,但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真正有作用的是要與眾不同的 定 位。

傳統戰略,就是發現消費者的需求,然後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優質的產品、更便宜的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他們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成為第一或者在差異化的基礎上創造一個類別成為第一。這就是他 們落伍的原因。

那麼質量完善的產品是否就是好產品呢? 高檔的產品是否就是好產品呢? 高科技的產品是否就是好產品呢? 答案是不一定。

耐克的品質定超越銳步嗎?勞力士手錶真的是全世界最精確嗎? 奔馳車的品質會優於寶馬嗎? 豐田一定比本田好嗎? 可口可樂真的比過百事可樂好喝嗎? 腦白金真的比三株口服液效果好嗎?

答案是不一定。

劉德華唱歌難道會比劉歡好嗎? 沒有劉歡好,那為什麼比劉歡出名?

國酒茅臺酒的質量最好,那為什麼茅臺酒賣不過五糧液呢? 因為酒香也怕巷子深。

質量對一個企業經營來說很重要,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

在許多企業家心中另一一個根深蒂固的觀點是,優質的產品就是核心競爭力。他們想法的背後是:“事實會檢驗一切。”“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亮。”換句話說,如果你擁有優質的產品,便只需尋找一家優秀的廣告代理商,讓廣告代理商來完成產品與顧客的溝通就行了。

但這是愚蠢的做法。廣告和促銷絕不會那麼容易動搖消費者已經形成的印象。在今天的市場營銷戰略中,你所做的唯一白費力氣的事,就是企圖改變人的印象。印象一旦形成,幾乎是無法改變的。

因為企業過去的歷史會對現在的產品形象產生影響,因為它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一個固有的模式,這個模式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結過婚的人都知道,要想改變對方是很難的。結婚之前還會對對方擁有幻想,結婚之後住往發現對方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

人們的觀念一旦形成,要想再改變它就很難。人們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人們也總是去品嚐自己願意品嚐的東西。

接下來列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問題。

特別提醒:特別嗚謝,恩公,恩婆,轉發小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