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力市: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近年來,鐵力市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深度融合,以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結構調整為重點,以夯實基礎為保障,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兩頭兩尾”為抓手,著力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業態、拓寬新渠道,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著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相繼獲得中國綠色生態水稻示範市、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等榮譽。

鐵力市: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鐵力市通過水稻工廠化育秧基地的輻射帶動,全面提高水稻生產標準化、規模化、設施化、品牌化水平

鐵力市突出結構調整“一個重點”,切實提高多元供給水平。該市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氣候條件和黑土資源,根據市場供求變化和區位比較優勢,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不斷優化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生產由總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調優種植結構。按照“三增一減”的思路,加快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新增水稻1.4萬畝、大豆3.9萬畝、經濟作物0.2萬畝,調減玉米5.5萬畝。目前我市75.1萬畝農作物種植面積中水稻、大豆、玉米、經濟作物分別佔比69%、20.6%、8.1%、2.3%。同時,堅持綠色導向,綠色水稻發展到39.5萬畝,佔水稻面積76.4%;有機水稻監控面積2.4萬畝、認證面積7490畝,分別佔水稻面積的4.6%、1.4%;綠色粘玉米發展到3萬畝,佔玉米麵積的49.1%。調強特色產業。重點發展食用菌、蔬菜、北藥等特色產業。建成食用菌大棚188棟,年栽培3250萬袋。建成設施蔬菜棚室1100棟,年生產蔬菜瓜果5000餘噸,有效滿足了我市及周邊地區“菜籃子”需求。建成平貝母、人參、五味子等北藥基地15個,種植面積8700畝,藥材商品量1430噸。其中平貝母年銷量達到600餘噸,約佔全國商品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新建中藥材加工廠5處,年加工能力3000噸,初步形成了中藥材種植、加工與銷售於一體的產業格局。三是調高養殖比重。以“兩牛一豬”為重點,以標準化規模養殖為突破口,推進高品質畜產品基地建設。建成農業部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養殖企業2家、規模化養殖場75家,各類養殖專業大戶174戶。新引進的金新農集生豬養殖、飼料生產、屠宰加工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項目,已於2017年8月開工建設,現已完成投資3.26億元,年底可完成一期建設。項目全部達產後,年可出欄生豬100萬頭,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利稅2.5億元,直接就業2000人,間接帶動3500戶農戶。

鐵力市: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鐵力市大力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建立完善農村文化活動室和農民書屋,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鐵力市: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鐵力市本土企業,玉雙食品從舊廠區遷址落戶鐵力經濟開發區後,如虎添翼,日益發展壯大

鐵力市抓牢基礎和生態“兩個保障”,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傾斜,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抓牢基礎保障,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全面實施農村公益事業提檔升級工程,去年投入1.47億元,實施“美麗鄉村”“點亮鄉村”“平安鄉村”等工程,農村面貌和基礎設施得到初步改善和提升。今年計劃投資1.59億元,繼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並重點向12個貧困村傾斜,切實改善貧困地區民生條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全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去年投入1600萬元,今年又結合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進一步加大投入,確保農村道路清潔、垃圾清運、冰雪清理等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同時,深入推進強鄉擴權“重心下移”工作,將與百姓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126項行政權力(公共服務)事項下移至鄉鎮,有效提升了鄉鎮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抓牢生態保障,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投入1903萬元,全面開展農業汙染環境防治工作。實施農業“三減”、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高產高效等科技項目,共落實農業“三減”示範田面積35萬畝,輻射面積57萬畝,減少化肥施用量4%,減少化學農藥施用量15%,減少除草劑施用量10%,土壤物理性狀、產品品質得到明顯改善。集中回收廢棄農藥瓶包裝物34噸,清理回收農膜殘留366噸,並對農業固體廢棄物品的產生、堆放、流向和處理情況建立信息檔案,實現了全市廢棄農藥包裝物收集處置全覆蓋。大力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推廣秸稈粉碎快速腐熟機械化還田技術,完成農作物秸稈還田面積2.5萬畝;推進秸稈能源化,建成秸稈固化成型燃料企業1家,生產秸稈固化燃料3460噸;推進秸稈肥料化利用,生產有機肥1.8萬噸。同時,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劃定工作,確保耕地和農產品安全。

鐵力市: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鐵力市大力發展畜牧業,扶植良種奶牛繁育基地發展壯大

鐵力市: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鐵力市充分利用大型電商平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積極建設鐵力市電子商務進農村國家示範縣

鐵力市深化土地確權、產權制度和村民自治“三項改革”,加速釋放農村發展動力。積極落實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政策,加快推進改革擴面、提速、集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生機活力。大力推進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目前,鐵力市76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野外實測,測量和補測面積72.98萬畝。已確權18065戶38.68萬畝,分別佔二輪承包戶數、面積的78.34%、95.69%。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該市被列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已完成2個省級試點村3個(股份)經濟合作社改革,改制後生產性淨資產154.39萬元,資源性資產2254.6畝,界定成員2451人,佔登記人數96.31%,設立總股本5377股,其中基本股和勞齡股3880股,佔總股本72.16%。同時,正在積極推進村級清產核資工作。創新推進村民自治改革試點建設。大力開展以村民小組為單元的村民自治改革試點,王楊鄉建設村被確定為全國24個改革試點村之一,制定了《鐵力市村民自治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村民理事會章程》等系列制度,進一步規範了村民行為。在村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堅持“兩統兩分”原則,成立了2個黨小組領導理事會、監事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管理和監督村內各項事務。通過開展自治試點,組織基礎更加牢靠,規章制度更加健全,社會風氣更加文明。

鐵力市: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鐵力市通過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農業抗風險能力和農業效益

鐵力市強化企業、主體、質量和品牌“四個支撐”,全面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始終把農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通過企業和合作社拉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強化龍頭企業支撐,不斷提升產業化水平。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動農副產品粗加工、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立足綠色有機水稻、食用菌、堅果和生態畜牧業等產業基礎,成功引進禾中集團九河泉綠色稻穀產業園項目、薌禾農業糧食精深加工及倉儲物流等項目,年可加工水稻40萬噸。以九河泉、澳驪源、玉雙、隆泰、伊林菌脈等為代表的稻米、乳製品、豆製品、速凍食品、食用菌等食品及林下產品深加工陣容不斷壯大。目前,我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8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4家、伊春市級4家、鐵力市級9家。水稻、粘玉米、乳製品年加工能力分別達到60萬噸、4.9萬噸和2.8萬噸。四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以九河泉米業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和以玉雙食品、福生冷凍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多種發展模式已基本形成。農業產業化產值達6.9億元,簽訂訂單面積達到44.2萬畝,帶動農戶1.7萬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和產銷對接。強化新型經營主體支撐,著力提高規模化程度。目前,該市在農業部門備案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到205個,家庭農場9個。積極培育6個農民合作社,通過註冊商標,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等方式完成由生產型向生產加工型轉變。在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下,全市流轉土地25萬畝,佔農戶承包面積的62.5%。以創業創新為牽動,組織培訓現代農業創業農民、扶貧攻堅帶頭人和農民技術員260人,創建農民創業基地7個,被評為全省農民“百名創業之星”5人。2017年我市2名創業典型分別在省級創業座談會和農民創業經驗交流會上發言。強化質量安全支撐,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該市2017年3月被農業部正式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創建試點單位,並作為全國18個縣(區)之一與農業部簽訂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項目任務委託書》。自試點啟動以來,他們從農產品安全主要問題入手,多點發力,狠抓落實,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通過強化體系建設、加強源頭治理、推進標準化生產、創新監管模式等多種舉措,與11家企業和71家合作社簽訂了責任狀和承諾書,建立了“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6個“互聯網+農業高標準基地”已全部納入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同時,積極配齊配全市檢測中心及鄉(鎮)監測站人員與設備,並對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從業人員開展專項培訓,不斷提高生產安全意識和質量監管水平。強化品牌支撐,逐漸擴大產品知名度。堅持把綠色有機品牌建設和營銷擺上重要位置,綠色、有機產品使用標識認證數量達到34個,“九河泉”品牌被評為全國馳名商標,鐵力大米通過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認證,綠色粘玉米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小興安嶺大森林”商標獲批使用。積極開展農耕文化節、“谷鎮雙豐·萬畝稻場”插秧文化節等活動,不斷提升鐵力大米等地產品影響力。同時,開展線上線下營銷,在“銷得好”上做足文章,去年以來,共組織153家農業企業和合作社參加全國各類展會洽談會14次,參展品種40餘個,交易量達到2030噸,銷售額達到5560萬元。以“互聯網+農業”為牽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好味道電子商務等電商企業發展到27家,淘寶網店總數達到4200家,全年網絡交易額實現4.58億元,榮獲全省首批電子商務應用示範縣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