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游泰山记

回忆游泰山记

回忆游泰山记

去年七月中旬,我们一家人乘坐汽车去泰山旅游,亲身感受泰山的巍峨壮丽的人文与大自然美景。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泰山古称“岱宗”、“岱山”,世称“东岳”,为“五岳之首”、“五岳独尊”,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高度1545米。泰山以其有容乃大的气魄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地质地貌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古泰山便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也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据史书记载,秦代以前曾有72位帝王到泰山祭告天地,秦以后又相继有12位皇帝来泰山封禅朝拜。泰山目前有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26处、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800余处,泰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形成于28亿年前的太古代,地质年代久远,有群峰拱岱、山水相依、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山系,“稳如泰山”、“重如泰山”即源于泰山独特的地质特征。泰山现有百龄以上古树名木18000多株,其中23株列入世界自然遗……

我们一家人来到泰山脚下,按照预先制定的登山计划,乘车上山,徒步下山。于是我们走到天外村广场,乘坐去中天门的汽车。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车的一边是耸立的高山,另一边是陡峭的山崖,汽车在山路上一会儿调头向左,一会儿调头向右,车上的人们也随着汽车左右摇摆,大家都在悬着一颗心,直到汽车平稳的停在了中天门,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在中天门,我们一家人按照图标指引,来到了索道乘车处走进缆车,缆车的四面全是透明的大玻璃,便于游人观看四周的风景,缆车内设左右两排座椅,最多可乘六人,缆车顶部伸出一只拐臂,与上面的钢索牢牢连接。缆车从室内徐徐驶向室外,一眼望去,下面便是万丈深渊,此时让我对“一步之差,天壤之别”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坐在车内的我,顿时有了“眩晕”的感觉,通过导游给我们一家人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高空缆车的构造,高空缆车的安全和可靠性可与飞机相媲美,渐渐消除了我们一家人的恐惧感,但一颗心还是在“扑通、扑通”的乱跳。这时在向下观看高空缆车下面的环山公路,就像一条蜿蜒的小河流向无垠远方的天边。山中缕缕清风吹动着层层薄纱似的白云,郁郁葱葱而又挺拔的树木在飘来飘去的白云掩映下,似乎又多了几分神秘。

我们一家人坐着索道缆车来到了南天门,下车后,首先走到了“天街”,为什么叫“天街”呢?因为泰山非常高,人们常比喻“登上泰山,如同上天”,所以泰山顶上的街就称为“天街”。我们就这样来到了南天门。哇,南天门可真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商店,有小吃,有特产,有玩具,这上面还有个很大的牌匾,写着天街二字,可能是比喻泰山山高,登泰山好像登天。泰山上气象变幻多端,一会烈日炎炎,一会云雾袅袅,我还看见拿着拐杖徒步的游客,我的心不禁产生敬畏的心情,又想起在以前缆车没有时古代皇帝让轿夫抬上去,轿夫一步一步登上去多艰难,着说明泰山风景以壮丽着称不知吸引多少高官。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永远阻止不了人们坚持和执着的雄心壮志。

然后我们一家人我跟着导游随着人流继续往上登,看见了康熙皇帝的题词“云峰”及乾隆皇帝的“置身云汉”,还有光绪皇帝的“峻岭”,立刻肃然起敬。这时离泰山玉皇顶还有100米左右,这段路又很陡,我们一鼓作气到了顶峰,虽然顶上只有几座同下面一样的房子,但是我终于胜利了,我终于战胜了自己,踏在了泰山顶峰,俯视大地,可谓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滋味。康熙的“万代瞻仰”四字深深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泰山不愧是“五岳之尊”,我们一家人游览五岳之尊,觉得无比荣耀。

到了玉皇顶,玉皇顶是泰山的最高点,海拔1545米。从玉皇顶观看众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最后,我们来到了“日观峰”,“日观峰”是看日出的最佳景地,并在“日观峰”的景点“探海石”拍照留念,作为我们到此一游的证据。通过导游的解说,还了解到,每当日出之前,在“日观峰”看到的茫茫云雾,如同波澜汹涌的大海。站在“探海石”上,感觉云海就在脚下,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身边的云彩,故称“探海石”。

我们按游泰山计划,下山的步伐开始了,途中经过“碧霞祠”,看到祠内香烟弥漫,朝拜的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此,祈求泰山老奶奶显灵,来满足自己的心愿。我们又回到了南天门,南天门也是十八盘的终点,站在南天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数不尽的台阶,我不禁想到:这么多的台阶,是有多少人付出了多么大的辛劳和汗水,才刻出了这一阶一阶的“天梯”。从十八盘上来的人们,个个汗流浃背,带着一脸疲惫的表情,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这些都足以说明走到南天门的人,都付出了极大的艰辛。我走在十八盘的台阶上,才真正体会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一步一挪的走到了“回马岭”,传说,有一位帝王骑马登山,彪悍的战马走到此地,无论如何也不肯向前再行一步,帝王一声叹气说:“连骏马都不愿前行,可见泰山之险峻。”帝王便掉头向回走。以后,人们把此地称为“回马岭”。我们一路下来,还观赏到了许多石刻,尤其是刻字,更体现了中国文化和汉字的精髓。我们一路下来还走过了“升仙坊”、“对松山”、“五大夫松”、“步云桥”、“壹天阁”、“斗母宫”、“革命烈士纪念碑”、“万仙楼”……

我们一家人走出南天门的庙门,来到山涧旁,那壮丽的景色立刻把我给迷住,从这边看,远处的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长龙飞向天边;往那边看,峰峦犹如波涛翻滚,巨浪排空,近处的山一片苍翠;抬头仰望,云海茫茫,雄鹰在我们头上盘旋;俯视山下,怪石嶙峋,万丈深渊,这奇、秀、美交叉在一起;构成一幅多么壮美的图画,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我们一家人拖着疲惫的脚步,终于来到了山下,导游告诉我们说:“去游览一下岱庙”我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岱庙,起初我们不了解岱庙,询问了导游她告诉我们:“岱庙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们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的地方。”岱庙自秦汉以来,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举行盛典的地方。至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有殿宇楼阁八百多间,金、元、明、清各代又屡经修葺增扩,遂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岱庙占地面积约96500平方米,雉堞周匝,四隅角楼,四面辟门,庙内的建筑可分中、东、西三路。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正阳门、遥参亭、天贶殿、寝宫;东路为钟楼、汉柏院、东御座;西路为鼓楼、唐槐院、道舍院。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殿共九间,长48.7米,宽19.8米,高22.3米,台基为石筑,白石雕栏环绕四周,重檐歇山式殿顶,黄琉璃瓦覆盖。殿内保存有巨幅宋代壁画《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了东岳泰山之神出巡时浩浩荡荡的场面,共有人物630……

我们一家人游览岱庙后,按着旅游计划,坐上了回程的汽车。通过此次泰山之游,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人们伟大的智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今日之泰山,正以其雄伟壮丽、庄严伟岸的丰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卓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展示着中华民族的风貌。泰山历经几千年的保护与建设,已成为中国山岳风景的代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泰山拔地而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