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本一本二的本科生做起了流水線工人,大家怎麼看?

小白楊的職場分享


近年來,大學生數量快速增加,大學生就業難也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一些本一本二的本科生做起了流水線工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我們,需要理性看待,正確面對。



第一、從當前我國大學生分佈情況來分析。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隨之人們受教育的條件也越來越充足,考大學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出現大學生就也難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出現本一本二的本科生去做流水線工作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多,對於這一現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大家都明白,大多數人上大學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找一份好工作,有高薪水,好待遇,但是,面對大學生就也難的問題時,為了能夠有一份工作,有固定的收入,大學生去做流水線工人的選擇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方向。對於大學生來說,這也是一個鍛鍊自我的機會。


第二、從大學生的就業觀來分析。

在很多人的意識當中,只要是大學生畢業以後就會有好的工作,就不用再受苦。顯然,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大學生畢業就會有好的工作,這一現象在我國已經不存在,反而是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畢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

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後也難以接受自己苦讀書就是為了大學畢業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最主要的是讓畢業大學生轉變自己的觀念。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大家努力去競爭才會有更大的動力,本一本二的本科生在流水線當工人。

在我看來,一方面,可以鍛鍊大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他們的工作承擔力。另一方面,可以磨練大學生的脾性,提高他們能夠接受各種工作的能力。


第三、樹立理性就業觀、多種方式擇業觀。

大學生大多會形成一種固定思維,認為他們在大學裡所學的專業就是自己將來就業的方向,所以,在大學裡,他們只注重自己專業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向其他方向的發展,這導致了很對大學生知識面的狹窄。大學生通過當流水線工人,可以充分認識到,學習其他專業知識的好處,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大學生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面對我國就業難的問題,大學生應該樹立多種方式就業的觀念,突破自己的專業方向,向更有可能性的方向發展。條條大路通羅馬,相信總有一條路是為你而準備的。除此,我們還要有職業平等觀,每一種職業都是值得大家尊重的。

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的觀念也要不斷變化提高,本一本二的本科生進入流水線工作崗位,不僅鍛鍊了大學生,也解決了很多的就業問題,我們應該正確看待 。


優學優考策略


去年富士康員工跳樓的事鬧得沸沸揚揚,原因就是無法忍受封閉環境中的流水線生活。這種機械式的工作由於枯燥乏味很容易讓人心生厭煩。

大學生滿懷躊躇的畢業,本想著幹一番事業,卻做了流水線工人,難免落差太大,難以接受。


一方面,大學生對於自身期望值往往與現實不符。


很多大學生剛畢業的時候自身價值其實不如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剛畢業去車間做流水線工人,從基層做起的情況其實很正常。即使不是流水線工人,其他行業也是從最基礎的開始做起,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


另一方面,找到你與他人的差別。


有這麼一種說法,大學生與社會人的不同是,儘管剛開始沒經驗,但上手快,有知識,後期上升空間大,基本能做到管理層。其實也不無道理,相比較只會饅頭苦幹的工人,大學生要憑藉自己所學不斷總結與積累,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平時要不斷思考。你不可能幹一輩子流水線工人。大學的作用就是讓你在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創造性。能從枯燥的工作中總結與反思,不斷進步才是你應該做的。


不必糾結於是否是流水線工人,重要的是你能否脫穎而出。


決勝網


這個問題我可以來回答一下!

我是從一個普通二本畢業的,學的也是理工科,但不是化學專業,當初大三的時候我們被學校安排去某冰箱廠實習,安排我們到車間流水線上工作,每天早上7點到傍晚6點,中午只有半小時吃飯時間,其餘的時間必須在流水線上,連上個廁所你還要找班長或者其他人給你頂個崗,流水線是不允許停的,就這麼幹了三個月時間。

這三個月時間的實習經歷,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在那車間上班時間長了,你就與這個社會脫節了。你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你就整天圍繞著你的那個坑位轉,久而久之,你這個人也就廢了。你所有的鬥志都會被磨滅,最後成為了一個機器人,永遠只會重複那一個動作的機器人!

最後我給我未來的工作定位了一下,絕不會幹那種流水線的工作,哪怕工資再高我也不會幹!

回到題主你的問題上,你說那些本科生最後到流水線上工作,我想只要有一點人生追求的人是不會一直幹那種工作的,除非特殊原因,只是過渡時期乾乾而已。那種工作沒有一丁點兒技術含量,怎麼會有前途呢?

但是,仍然會有人幹這種工作,因為這種工作必須要有人去做啊,對於那些不想奮鬥,只要有份工作就行了的人,當然就見怪不怪了!


叫獸說錢


1.初入職場,你的身份就是“跑龍套”

現在的職場新人,個性十足。剛進公司,拎不清自己位置,總想著直接幹票大的,證明自己多厲害。對領導安排的那些雞毛蒜皮的雜事,根本不屑一顧,總覺得自己屈才,心裡堵的厲害!

可關鍵問題是,給你那些高大上的工作,你能勝任嗎?

讓你做新項目的策劃方案,PPT版的;讓你跟大客戶進行投資溝通.....

你在學校那些書本知識,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嗎?

那是完全不能解決。幹大票的這種工作能力,是要在實踐中獲取,而且是通過一件一件小事的完成來獲取的。

所以,請你別再說自己是某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在企業你幹不好具體的活兒,都TM扯淡!

如果給你一個標籤,就三字:跑龍套!

也就是說,一本、二本的畢業去了BAT,或者就如你所說,去了化工廠幹起流水線工作,本質都是一樣:“跑龍套”。

真正看的是後期,就看他們能不能從跑龍套成為一、二線演員?

2.你以為跑龍套那麼容易勝任?

成龍大哥,國際巨星。在他成名之前,也就是做跑龍套的,他的第一個處女作就是扮演一具死屍。

你說,不就演個死屍嘛,那還不簡單!

是很簡單。只不過,這具死屍嘴裡塞著沙子,身上抹著發臭的血漿。稍微沒有忍住,整個動作就得重來。但是,對跑龍套的來說,你有幾次可以重來的機會?

因為,就如你說,演死屍很簡單,所以很多人都可以演!

沒有進入壁壘的崗位,你的替代性太強,想要做這份工作的人很多,而且能力比你強、比你能吃苦的人也很多。

你勝任不了,不管是因為你的能力,還是工作態度,你都可以滾蛋!要麼你自己創業,要麼你去其他可以給你幹大票的公司,反正我這不需要你!

所以,請你別在眼高手低,把屬於龍套的工作一步一步做紮實了。

要相信,企業的未來發展是需要你這樣新員工。那些老同志,遲早都要幕後西山!

3.你有想過跑龍套之後是什麼?

在我看來,跑龍套期間,你要做的只有四件事:

  • 熟悉公司和業務情況,尤其是公司戰略性業務;

  • 以節約領導或前輩時間為目標導向,積極完成各種打雜;

  • 初步建立自己的職場人際關係;

  • 找準合適機會,儘可能展示自己的優勢或特長。

成龍大哥在跑龍套時,儘可能抓住每次機會,展示他的武術功底和表演才能。直到《蛇形刁手》和《醉拳》兩部電影讓他躥紅,尤其是《醉拳》開創新的武打電影風格:功夫喜劇!

跑龍套只是你職場的第一個階段,你的目光要長遠,不要侷限於某個時點。如果當初成龍大哥就只滿足做好龍套這個身份,又怎會有他後來的國際巨星地位。

你也同樣如此。

如果你僅滿足於跑龍套,做好這些雜事。那麼,幾年之後,你還是個跑龍套的,依然成不了職場生活中的主角。

所以,你在瞭解基本情況和做好雜事的同時,請務必做好最後兩件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若干年之後,當你身處更高平臺,再回首這段跑龍套的光輝歲月時,你會感慨,其實我跟馬雲、俞洪敏這些商界大佬一樣,都是從小事幹起!

他們有他們的成功,我也有屬於自己的成功!


思文掃地


這就是“雞頭鳳尾”的選擇問題,就看你自己如何去取捨了。

如果你嚮往大公司、名企,想要他們頭上的光環,想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那麼你可以去大公司或名企,但是很可能只能暫時做“鳳尾”,比如流水線工作,當然,一本二本的你雖然做的是流水線工作,但薪資會比那些初中、高中的大叔大嬸要高,而且也比他們有更多的升遷機會,安心做個二三年,一般會有調崗或上升的。



如果你希望剛畢業就有一份相對體面一點的工作,希望更早接觸核心崗位知識,那麼你可以選擇中小公司,雖然公司的平臺和名氣都小一點,但一般可以直接進入跟專業對口的部門和工作,讓你有一個比較高的職業起點。



其實,也沒有絕對的誰優誰劣,關鍵看你的需求吧,如果想要大公司光環,想要規範的管理制度,那就去大公司、名企先做一名普通員工;如果你想要比較高的職業起點,比較早接觸核心知識,那麼就去中小公司吧。

有句話叫“條條大道通羅馬”,無論選擇了哪一條道路,只要你有目標、有計劃、有行動,都一樣可以做出一番成績,加油!


設計製造迷


學化學的,去做流水線工人,很正常的,但是,你要知道,你去做流水線工人的目的。是長久做?還是瞭解工藝?

首先,公司允許不允許你長久做。普工一般的工資是分為計件工資和固定工資的。如果你是固定工資,那肯定本科學歷的要高,但是你做的是同樣的工作,公司會願意嗎?如果不是固定工資,你自己心裡平衡嗎?因此,你肯定是不會長久做的。

不是長久做的,那就是短暫性的。這樣的話,你就要好好的學習一下工藝,公司培養領導幹部,肯定是優先選擇學歷高的人群的。真正的到需要你領導的時候,而你卻對工藝不瞭解,對你以後的工作是無利的。

目前,很多製造業在招新員工時,都會進行車間培訓的,無論是什麼崗位。等到車間培訓結束,再次進行選崗,當然這次的選崗肯定和學歷是有關係的。一個專科出來的學生不可能一步走到管理崗位的。一個本科出來的學生不可能一下子走到科研崗位的。

學化學,還是很好的,畢竟生活離不開化學,工作的選擇餘地還是很大的。擺正心態,要知道自己最終的位置。


科研界的小學生


這個問題我有類似的經歷,我2011年本科211畢業,大學學的專業是工業工程,老實說,大學期間我並不知道這個專業到底能做什麼,好像就是進工廠的命。


應屆生應聘到某個大集團,該集團成立了一個新的事業部,當時覺得自己施展拳腳的機會來了,畢竟天之驕子,而且一起應聘進來的還有清華/哈工大的研究生,他們的專業也都是工科類的過程控制/機械設計這些,有他們的加入讓我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因為人的潛意識裡面就覺得

比自己牛逼的人跟自己做同樣的選擇,那我的選擇一般也錯不到哪裡去


剛畢業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一心想著能多學點就多學點,多學點總是有用的。其實那會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想學什麼。公司給安排的工作叫做製程工程師,簡稱ME。跟以前的老同學聊天,別人問我是做什麼的,我真答不上來,我就說我是工廠裡面負責製程管控的,也不是車間主任。我的父母,兄弟姐妹也沒人知道我是做什麼的,講半天沒人能聽懂,哦,是車間主任吧?我那個時候的工作遠沒有車間主任那麼重要,製程管控其實就是優化流水線作業,優化工時,為工廠節約時間,提升產品良率。好吧,其實就是混工廠流水線的,比流水線工人好一些,不用一直機械地幹活。


我那個時候一直在思考我那份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能為公司創造的東西微不足道,簡單點說就是有我沒我都一樣。什麼製程管控,外企工廠那些固定好的流程豈是你一個新人說改就能改的?你所提的任何建議和報告都要申請批准,一般沒有能批准下來的。邊做邊思考,我也發現公司的老員工也就那樣,一副得過且過的樣子,動不動就加班混加班工資,想一輩子混死在工廠裡面。


我當時真的覺得自己就是流水線的工人,比普通工人工資高點的流水線工人。除了下班時間偶爾給家裡打打電話之外跟外面的世界幾乎沒有聯絡,在工廠裡面要穿無塵服,手機沒有信號。每天穩定的工廠---員工宿舍---公司食堂三點一線,完全不是我畢業時想象的那個樣子。


我的思想已經被禁錮住了,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覺得自己完全跟不上時代。你們有些人可能會嘲笑為什麼一個重點大學的畢業生要去做這種工作?我覺得嘲笑我的人是對的,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做這種工作。我跟被關在古墓裡的楊過一樣,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好吧,我比不上楊過,楊過還有小龍女陪一輩子。


在工廠里人會變懶,我不是指人的身體變懶,而是思維變懶。慢慢變得不會思考,每天依然在不停工作著,還不斷地加班,這其實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因為你不知道每天這麼做是為的什麼,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每天行屍走肉。除了攢了一點點錢之外,我沒有任何收穫。做了一年左右,我發現這個工作真的不適合我,我不想再這麼下去了。


後來的我辭職換了個行業,現在幹互聯網。那些之前一起進來的有點想法的同事也都離職走了,那個哈工大的研究生還一直堅守著,後面聽說他混的還不錯,部長了,差不多也年薪20萬了。順便提下,我們那會的工資待遇還真不低,一般的普通白領還真比不上我們。


製造業是國之基礎,製造業的工人不論學歷高低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但是對於剛要進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我給你們的建議是: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進入外企的製造業工廠一定要慎重,因為外企的核心技術不會放在中國,你學不到太多有用的東西。如果你是那種不安分的想去闖一闖的,千萬不要因為金錢的壓力而進入工廠。一本二本的大學畢業生也不是不能進入工廠,如果要去工廠,建議把你們學到的高新技術去帶到工廠,而不是去做那種瑣碎的毫無意義的工作。


我當時在的時候,工廠已經慢慢開始導入自動化,工廠也在慢慢裁掉一些落後的工種。

未來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機器做的一定比人做的標準,一定比人做的好。一定會有一天工廠裡不再需要流水線工人,不再需要什麼製程工程師。後面畢業大學生們如果把自動化/人工智能的東西導入到工廠,一定會很受歡迎。行業趨勢,國家政策扶持,自己工作有目的又有成就感,就當是我給的一點點建議吧。


洛木


這很正常,不是北大都賣豬肉嗎?

各有選擇,有些人思維受限,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有些人自甘墮落,不想發展。
只是當大量本一本二的人做了流水線工作,這才恐怖,是要重視的現象。

本一本二隻代表學校很好,不代表你很好

  本一本二是給被社會和大家寄於厚望的,因為學校名氣很大,所以大家的要求也高。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每個人都有進步的義務和放棄的權利。

  我們來認清一個思維誤區:學校很好,不代表你很好,例如,你大學四年是混過來的?認為上大學了,就是要放鬆,所以不怎麼認真做功課。這怎麼樣說?也要社會給一份好工作?


你在學校很好,只代表你過去四年不錯

 再進一步說,學校很好,你功課也努力。是不是就一定會找到很好的工作?

這種絕對化要求可是會害人,令人背上很大壓力。滿足以上條件,只能說你找工作時,能接觸到非常多優質的機會,能不能把握好是另外一回事。相比之下,因為接觸好機會多,起點高,學校好,功課好的學生是能較大機率找到好工作的。


那些本一本二混流水線的是什麼情況?

 一,是迫於生存的壓力,暫時過渡

 二,純粹為了學習某樣東西,基於創業的需要

 三,這個行業是高精尖行業,想學習這門技術的製造技術

 四,奇葩需求:找女朋友[這個真在新聞看過]

 五,真的放棄治療的,四年大學教育當過水。


職場道理


我也普通2本畢業,文科生。剛出學校的時候真的不知道找什麼工作。幹過活動策劃,工資確實太低。然後就去進廠,幹體力活。我做事很踏實,講效率,通常別人3個人乾的事情,我一個人就幹了,倉庫整理,別人幹3天,我半天就整好。問題來了,看不慣磨洋工的,受排擠,吃住條件也差,堅持一個月不幹了,走的時候老闆只給半月工資,下半月工資要等年底結算。老闆不跟你講道理,他說,我就是泥腿子,啥都不懂,不要跟他講什麼法律不法律的,莆田系就是蠻橫。然後就去找了售後的工作,一做就是4年,工資收入還過得去,福建老闆就是扣,各種問題都算你頭上,扣錢。我一外地人也沒辦法。還免費帶新人,剛開始覺自己在公司還有用處,還有點安全感,帶的徒弟越多,越覺得不對勁,公司對我也不像以前那麼客氣了,自己也覺得這事也沒前途,長期騎電動車,工作也是蹲著對腰不好,17年夏天出來了,暫時找了個工作做銷售推廣,之前的主管找個理由說是同行業有保密協議,扣6000押金不退。我就是搞維修的還要保密費。日了狗。18年還不知道幹啥,進廠確實沒前途,在流水線上幹除非是實習需要。年齡也不小了,30多的人去跟20出頭的人一起找工作總覺得怪壞的。

學歷重不重要?重要!非常重要。就算做一樣的工作,頭腦靈活的人效率會更高。再沒有更好選擇的時候,送外賣,送快遞也得幹。努力幹,收入也不會太低。


靜水深流146001242


第一、這種現象能反應一定的社會現象:一般性人才過剩,供過於求。供需關係發生變化:對企業而言,本科生相比之下性價比高,“物美價廉”;對本科求職者而言,競爭壓力大,學歷劣勢只能退而求其次,被迫選擇。


第二、這是部分企業培養模式使然:某些大型傳統制造行業企業招進的應屆畢業生是作為管理型人才培養的,有相關的輪崗機制,而往往入職的第一場課是去了解相應產品的生產流程,在生產線上具有一定的過渡期

第三、這也暴露出國內本科教育的一些問題:未能將實踐應用型學術研究型人才嚴格區分開,對大學生職業教育觀念的培養不到位。

第四、物以稀為貴——高端精尖人才短缺:目前國內人才梯隊金字塔型,技術大牛,學術大拿,創業達人稀缺,需求量大,所以大家對自己定位要準,努力提升自我素質,打鐵還需自身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