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千古冤案?

神仙夫婦


歷史上的冤案很多,筆者總結了十大冤案。其實歷史上的冤案比這還多,咱就看看這十大冤案吧!一忠言逆耳案,提起伍子胥想必大家都知道吧,革命烈士楊超臨刑前曾口占一絕,滿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仇。陳毅元帥也曾有詩曰南國風煙正式年,此頭須向國門懸。這倆位都在詩中提到了伍子胥?伍子胥史上最剛烈的漢子,楚平王車裂他父親和他哥哥,伍子胥逃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刺殺政敵,做上王位。興兵滅楚,掘楚平王之墓鞭屍三百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真大丈夫也。後闔閭戰死伍子胥扶保吳王夫差滅了越國,越王勾踐臥薪藏膽要報滅國之仇伍子胥勸夫差,越王為人能辛苦今王不滅後必悔之夫差不聽反聽伯嚭之言讓伍子胥自殺,伍子胥臨死對手下的門人說,把我的眼珠子扣出來掛在東門上,我要看看越王是如何從此門進來滅吳的。夫差大怒,令人將伍子胥屍體裹上馬革,浮屍於江上,後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夫差自殺,臨死時說,我死後在我臉上蒙一塊布,我無顏見子胥於九泉之下。二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文種越王手下大臣曾為越王勾踐獻上十策,幫助越王復國。他有個好友范蠡曾對他說越王為人鷹視狼顧,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勸文種離開勾踐,文種不聽,結果被越王賜自殺,還說你教我十策滅吳,我只用了三策,就滅了吳國,剩下的七策你去教給先王吧!三作繭自縛案,商鞅在秦國變法依靠秦孝公,孝公一死,秦惠文王凳基,商鞅這位讓秦國富強的改革家確成了通緝犯,甚至連普通的店家也不收留他,被秦惠文王抓住以車裂的慘刑處死四妒忌而死案,韓非子和李斯是師兄弟,李斯當上丞相後韓非子游學到秦國,因為李斯害怕他的才智在自己之上 秘密將韓非子殺害。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案,人人都知道蕭何月下追韓信,誰又知蕭何是殺害韓信的幫兇,韓信功高震主被呂后藉口殺害六景帝殺晁錯,晁錯力主削藩引發七國之亂,景帝不得已將晁錯腰斬。七莫須有案,這不用多說,八于謙案,這也不用多說,九袁崇煥案,大家也都知道十百日維新案,這也必解釋





約定9521


1.狡兔死,走狗烹,臥薪嚐膽,越王勾踐,殺文種。

2.秦孝公,商鞅,一代君臣和睦,變法革新,秦國富強之根本,秦孝公死後,一代商君,五馬分屍之慘烈下場。

3.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一代兵仙,用兵如神,為劉氏江山赴湯蹈火,最後死於後宮婦人之手。

4.巫蠱之禍,一代賢王死於小人之手,琅琊榜的歷史原型,發生在漢武帝晚年,死了一個皇太子,死了一位皇后,牽連數萬人,不可謂不是影響深遠。而後漢武帝下輪臺罪己詔,建思子宮,以懺悔自己的錯誤。

5.莫須有,岳飛嶽少保,南宋一代名將,其功績,我無需多說,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6.于謙,於少保,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歷史上真正可以和嶽少保齊名的人物,文能治國,武可定邦,舉扶大廈之將傾,最後卻在奪門之變,被朱祁鎮以謀逆罪殺害。英宗死後,明憲宗即位,第二年,于謙平反。

7.解縉,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古今文化集大成者,於華夏文明而言,可謂是居功至偉。解縉因為才學高而好直言被忌憚,屢遭貶黜,最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贈朝議大夫,諡文毅。

。。。。。。。

歷史上的千古奇冤,多不勝數,有的大白於天下,那些沒有被翻案的,更多的還是被一句成王敗寇釘死在恥辱柱上,永世不可翻身。而那些並不能在史書上留下一二筆的萬千百姓,只怕受到的冤屈,再無重見天日的可能了吧。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目送歲月,目送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千古奇冤,個人認為有以下幾例:

一,商鞅被車裂

商鞅因為秦孝公的掏心掏肺,感覺必須“士為知己者死”,將畢生所學奉獻給了秦國,著《商君書》、徙木為信,通過理論和實踐深刻改變了秦國,使之富國強兵,可以說居功至偉。但因為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和秦惠王立威所需,商鞅最終被車裂,不可謂不冤枉。



二,白起被冤殺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受封“武安君”,戰必勝、攻必克,最輝煌的戰役當屬秦趙長平之戰,一舉擊潰趙國,將山東六國的最後屏障徹底撕破,使秦國一統天下的趨勢再也不可逆轉。但是因為秦昭王的面子、范雎的私心,落得自刎的下場,不可謂不冤枉。



三,韓信三不死

韓信是漢初三傑,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又一位傑出的統帥。韓信為漢室江山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以至於劉邦許諾韓信三不死——“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鐵不死”,但最終因為一句謀反就被呂后以頭頂鐘不見天、腳吊起不碰地、竹矛刺不用鐵,冤殺在了長樂宮鍾室。韓信也留下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千年一嘆。



四,武帝巫蠱案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雄主,但是權利使人上癮,武帝也不能免俗,到晚年時對權利的掌控愈發強烈,所以總是疑神疑鬼,最終導致巫蠱案的爆發,結果把帝國最適合接班的太子劉據逼反,以致最後自殺,不可謂不冤枉。



五,岳飛莫須有

嶽鵬舉一心為國,異常執著的要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搞得宋高宗很是鬱悶,卻又無可奈何,因為岳飛畢竟佔據著道德制高點,所以恭迎二聖還朝並不是高宗痛下殺著的主要原因。岳飛的死源於他太忠心了,屢次規勸高宗立儲,犯了人臣大忌,導致其以莫須有罪名被冤殺。



六,凌遲袁督師

袁崇煥是明末對抗滿洲八旗的最後防線,甚至炮轟努爾哈赤,將賊酋斃於紅衣大炮之下。後來又在關寧防線和北京城下兩次挫敗了皇太極,使之不敢覬覦大明。皇太極在分析了敵我形勢後,發現崇禎帝猜疑心重又剛愎自用,便使用了“反間計”,致使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不可謂不冤枉。


目送歲月


潘美,劉光世,張俊,秦檜。

潘美北宋名將,宋二十四功臣中的四個武將之一。因為沒有抗命去救楊業,被小說家寫成奸臣。

劉光世南宋戰功最高者,抗擊過西夏,抗擊過遼國,抗擊過金國。和張俊,韓世忠一起為南宋建立打下基礎,是南宋開國元勳,七王之首。為吹捧岳飛 ,讓嶽粉們摸黑成貪生怕死的酒囊飯袋。

張俊南宋抗金戰功最高者,南宋建國的地盤都是張俊打出來的。參加了幾乎所有南宋決定性的戰役。抗金第一大捷,中興十三戰功之首 明州大捷,就張俊打的,發掘岳飛,楊存中,王德的南宋最偉大的軍事家。為國為民除害,被無恥的誣陷成嫉賢妒能的小人。

和岳飛一樣的議和派秦檜。唯一為岳飛求情的大臣。唯一保護岳飛後人的丞相。對南宋貢獻最大的丞相,因為要為岳飛“伸冤”,被醜話成奸臣,奸細,叛徒。居然有人相信,一個“昏君”高宗趙構 ,帶著個“奸細”丞相秦檜,居然能和金國抗衡了幾十年 ,在北宋滅亡後建立了南宋政權,然後又來“賣國”。編造這些謊言的人,腦子絕對的壞掉了。相信這些謊言的人,智商基本為零。

《宋史》盲目抄襲私史,還有諸多記載,茲列表略舉數例。 《宋史》抄襲私史例表 私史記述 《宋史》記述 檜、俊相與謀,以為張憲、貴、俊等皆先臣部將,使其徒自攻發,因而及其父子,庶主上不疑。張俊乃自為文狀付王俊,妄言張憲謀還先臣兵,使告之王俊,乃使貴執憲…… ——《金佗稡編·行實編年》 檜、俊謀,以憲、貴、俊皆飛將,使其自相攻發,因及飛父子,庶主上不疑。俊自為狀付王俊,妄言憲謀還飛兵,令告王貴,使貴執憲…… ——《宋史·張憲傳》 於是檜、俊之忿未己,密誘先臣之部曲…… ——《金佗稡編·行實編年》 檜與張俊謀殺飛,密誘飛部曲…… ——《宋史·張憲傳》 會歲暮,意不成,檜……手書小紙,令老吏付獄中,遂報先臣死矣。 ——《金佗稡編·行實編年》 歲暮,獄不成,檜手書小紙付獄,即報飛死。 ——《宋史·岳飛傳》 韓世忠不平,獄成,請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相公言‘莫須有’,何以服天下?” ——《金佗稡編·行實編年》 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宋史·岳飛傳》 初,以岳陽與先臣之姓同,易為純州。 ——《金佗稡編·昭雪廟諡》 初,檜惡嶽州同飛姓,改為純州。 ——《宋史·岳飛傳》 先臣獨以其軍進至朱仙鎮,距京師才四十五里,兀朮復聚兵,且悉京師兵十萬來敵,對壘而陳。先臣按兵不動,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奔還京師。 ——《金佗稡編·行實編年》 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陳,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循還汴京。 ——《宋史·岳飛傳》 兀朮遺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不可以不報。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檜於是殺先臣以為信。 ——《金佗稡編·籟天辯誣通敘》 兀朮遺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為飛不死,終梗和議。已必及禍,故力謀殺之。 ——《宋史·岳飛傳》 猝遇敵不動,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佗稡編·遺事》 猝遇敵不動,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宋史·岳飛傳》 指日渡河。秦檜私於金人,力主和議。欲畫淮以北棄之。聞先臣將成功,大懼,遂力請於上,下詔班師。 ——《金佗稡編·行實編年》 方指渡河,而檜欲畫淮以北棄之,風臺臣請班師。 ——《宋史·岳飛傳》 一日而奉金書牌者十有二,先臣不勝憤,嗟惋至泣,東向再拜曰:“臣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金佗稡編·行實編年》 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釋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宋史·岳飛傳》 顯而易見,編寫《宋史》的史官,對岳珂先生所撰私史有關岳飛、秦檜行 實的記述,幾乎是深信不疑,基本上照搬照抄。 可以設想,按照那些史官的處事原則和編史風格,假若岳珂先生乾脆一點,直截了當地將“宋高宗賜死岳飛”之史實,篡改為“秦檜矯詔入獄,親自下手毒死先臣”,那些史官也會將“先臣”改為“岳飛”後照搬照抄,載入《宋史》;假若岳珂先生大膽一點,將岳飛被皇帝賜死後始終未得平反的史實,篡改為“先臣被害當日,高宗皇帝就後悔莫及,詔告推翻強加給先臣之罪名,還先臣以清白,追諡忠武,親臨厚葬,”那些史官同樣會抄入《宋史》。

以正直、愛國史家自居的王明清,歷時三十餘年寫成二十五萬字的《揮麈錄》,客觀詳實,不失史法,為南宋最著名的史學家李燾所稱許。《揮麈錄》成書於宋朝開始褒飛貶檜之後,正是收集材料聲討秦檜的大好時機。書中約有三十處記載秦檜之事,但沒一處涉及秦檜的“莫須有”之說,倒是肯定王俊之首狀“不可更一字也”。這說明所謂的“秦檜‘莫須有’”之說並不存在,否則,正直、愛國的史家王明清,絕不會放過“莫須有”這樣重大的貶檜題材。 如果秦檜真的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岳飛,當時有正義感的史學家,必定在史書中記載。南宋最講正氣、最有影響的史學家當算李燾,在其著述的一系列史書中,不見任何有關秦檜以“莫須有” 罪名陷害岳飛的記述。李燾(1115年—1184年),字仁甫,歷任史職及州郡官,著作等身,約用四十年纂成取材廣博、考證精當的《續資治通鑑長編》,頗受世人稱道。李燾與岳飛、秦檜同代,憂國憂民,痛恨奸惡,在其大量史著中,竟然不載有關秦檜“莫須有”之事。這顯然是李燾對“莫須有”之說予以否定。 李燾之子李璧(1161年—1238年)也是宋代著名史學家,其大量的史學著作也享譽千秋,但同樣不取“莫須有”之說。

岳飛被高宗處死了,兩百多年以後,殺岳飛的人居然變成了,為岳飛求情,為岳飛洗脫罪名的秦檜,變成了一手提拔起來岳飛的恩人張俊。岳飛死後五百年,御史官跪下了,恩人秦檜跪下了,恩人張俊南宋抗擊金國戰功最高的英雄,跪下了。

北宋被滅國,金國竟然派個奸細,把豪無還手之力的南宋,治理成有本錢和金國議和的國家,這也太扯了吧?


曉風2016


中國歷史上耳熟能詳的千古奇冤有:竇娥冤、楊乃武與小白菜、亢金名將岳飛、明代挽大廈於將傾的于謙等等,咱今天要說的是一位被影視劇抹黑的一代名將“李道宗”。

在《薛仁貴徵東》、《薛仁貴傳奇》等影視劇中,李道宗一直都是以嫉賢妒能、猥瑣小人的形象現世。但真實的李道宗是什麼樣的呢?




李道宗(600年-653年)字承範,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始封任城郡王。十八歲時就跟隨秦王李世民征戰劉武周、討伐王世充、竇建德等地方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唐朝對東突厥、吐谷渾、薛延陀、高麗的歷次對外戰爭他也是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在對戰東突厥時屢戰屢勝俘獲頡利可汗。為唐朝邊關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道宗雖然貴為宗室,但他禮賢下士、勤奮讀書、生活儉樸、品德高尚,又極富戰略眼光、善於謀劃、與河間王李孝恭並稱當代英傑,受世人所敬仰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名將。

這樣一位人傑,被影視劇無底線的抹黑成了卑鄙無恥的小人。怎能不讓人憤怒?


董哥歷史


最近在看南北朝,亂世這樣的冤案就很多,尤其是小朝廷要滅亡時,各種自毀長城,自斷臂膀,就比如北齊名將斛律光。

斛律光少年時就以勇武成名軍中,飛馬擒敵,搭箭射鵰不在話下,深得高歡寵信,歷經北齊數君,皆是朝堂重臣,用評書裡面的話就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斛律光“自結髮從軍,未嘗敗北”,不管是當世名將如宇文憲,韋孝寬,楊忠,還是英主宇文邕,全都討不了好。敗庫莫奚,擊北周,討突厥,數十年間可謂無往而不利,然而,卻被自己人所殺,過程如下:

斛律光太強了,被北周君臣深深忌憚,於是,善於攻心的韋孝寬,來了一條反間計,散佈謠言,“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這些話讓無愁天子高緯聽了,那還了得,更關鍵的是,北齊的奸臣們開始拔刀了,加了幾句話,“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盲眼老公說的是寵臣祖珽,饒舌老母暗指皇帝乳母,又對著皇帝鼓譟,老大啊,斛律光家裡太強了,兒子取公主,女兒做皇后,弟弟威震突厥,他自己更不用說,江山有危險啊,於是在敵我雙方的努力下,斛律光被皇帝殺死於涼風亭。

這北齊支柱一倒,敵人們就high了,周武帝宇文邕直接是全國大赦,以示慶賀,後來滅了北齊,宇文邕還在感嘆,要是斛律光還活著,我怎麼可以能滅了北齊啊。

後世言,“斛律明月屬鏤之錫,冤動天地”

這斛律光被冤殺,可否算得上千古奇冤?


方山中人


提到千古奇冤,大家第一個反應估計都是竇娥冤。但是竇娥冤只存在於傳說和文學作品裡,歷史上並無其事,真正的冤案,我給大家總結了幾個,僅供觀賞:
1、岳飛之死:嶽少保之死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冤案,估計沒有之一。而秦相爺的那句“莫須有”,也成了後世締造冤案最為經典的註腳。

2、于謙之死:於少保和嶽少保的死幾乎一樣,都是在立下蓋世之功勳以後被殘忍殺害。和岳飛不同,于謙的死是有很明白的原因的,那就是“不殺于謙,奪門無名”。可憐一代名相,最後成了幾個陰謀家的犧牲品。

3、檀道濟之死:作為劉宋王朝最得力的戰將,檀道濟本不該死,但是奄奄一息的宋文帝擔心他死後檀道濟作亂,竟然把他殺了。更諷刺的是,最後弄死劉義隆的,竟然是她自己的親兒子。

4、夏言、曾銑之死:一個一心為國的宰相,一個旨在收復失地的邊帥,就被嘉靖和嚴嵩這一對混賬君臣冤殺,兩顆人頭之後,是蒙古人的鐵騎和庚戌之變。



青言論史


歷史上的冤案的確不少,我就選幾個三國人物來說一說。

周瑜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東吳年輕有為的大都督,這位大都督風流倜儻,英俊瀟灑,有些才幹,但卻有些嫉賢妒能,心胸狹隘。尤其是遇到諸葛亮後,連連吃虧,不僅賠了夫人又折兵,而且自己也被諸葛亮活活氣死,臨時前那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喊的是那麼的悽慘,令人嘆息。

可歷史上周瑜並不是這樣的人,歷史上的周瑜是一位雅量高潔,心胸寬廣的儒將,羽扇綸巾是周瑜平時休閒的打扮,也硬生生被諸葛亮搶去,變成了他的代名詞。周瑜的心胸也受到許多人的稱讚,《三國志》中就提過周瑜“性度恢宏,大率得人。”而且赤壁之戰的忠指揮是周瑜,曹操的大軍是周瑜談笑間灰飛煙滅的,這與諸葛亮沒有多大關係,可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強行將周瑜之功,變成了諸葛亮之智。就連周瑜病重而亡,英年早逝的史實,也被演義成了“三氣周瑜”。

魏延


如果說周瑜這位歷史上少有軍事奇才被誣陷成了一個氣量狹小的暴躁之人,那麼魏延就更慘了,《三國演義》中他頭後有反骨,諸葛亮差點就因為這個殺了他,而諸葛亮死後,魏延造反,正在春風得意的時候,卻被諸葛亮稀裡糊塗的殺了。

可是歷史魏延的死是因為與楊儀所爆發的政治鬥爭導致的,並不是諸葛亮死前預料到了魏延要謀反,提前留下了計策應對。魏延才幹出眾,但性格耿直,有些剛愎自用,同撩們對他都敬而遠之,許多地方都讓著一些魏延,可這恰巧助長了魏延的這種脾氣。但是,有一個例外,那個人就是楊儀,楊儀掌管蜀中後勤,根本不把魏延放在眼裡,加上楊儀本性狷狹,為人奸詐,與魏延多次爆發衝突,這就使得魏延非常不爽,但兩人都受到諸葛亮的壓制,誰都不敢造次,於是慢慢的積怨就深了,逐漸的兩人形同水火,魏延對楊儀恨之入骨,楊儀對魏延殺之而後快。諸葛亮死後,兩人多年來的宿怨終於爆發了,魏延口無遮攔,被楊儀抓到把柄,楊儀上表朝廷,說是魏延謀反,魏延察覺後,知道自己言辭不當,但有口難辨,只能也說楊儀謀反。但後來魏延知道自己已經被定罪,無奈之中,只能揮軍想要擊殺楊儀,可被王平攔住,兩軍對壘,王平大聲到“諸葛丞相屍骨未寒,你們就要謀反嘛?”眾人紛紛倒戈,魏延孤軍難敵,只能選擇逃亡漢中,可是被馬岱追上當場砍殺,魏延人頭被楊儀狠狠踩在腳下,魏延全家也被楊儀一一剪除,沒有一人漏網,真是慘不忍睹。

廖化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一句話蓋棺論定,把廖化說成了一錢不值的平庸之輩:廖化這個人能力一般般,是矮子裡面的高個,任用他當先鋒是沒辦法的辦法。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三國志》中記載,廖化不但不像成語中的那樣平淡無奇,而且他還“高調精彩亮相,武藝高強,也曾千里走單騎,差點活捉司馬懿”,是一位叱吒疆場的三國英雄。廖化一生,先後跟著關羽、諸葛亮、姜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以勇敢果斷著稱,最後官封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在三國時就有“前有王、句,後有張、廖”之譽。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張為張翼,廖就是廖化。蜀國後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這樣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輩”,實在有些過分。


古今注


我是中原一哥,來回答。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為了清白,為了沒有的罪,含冤而死。

“莫須有”而死的岳飛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乃是天經地義,“莫須有”不分時代、場合,南宋滅亡虧否?

傳說秦檜的後人把秦檜鐵像悄悄投到西湖,整個湖水發出惡臭,人們循臭味找到秦檜像,把他重新安置在岳飛墓前。世人皆知,是秦檜害死了岳飛。

文徵明看著《滿江紅》中說,“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只怕中原復”。說的是高宗,只怕收復中原後,自己的皇帝做不成了,高宗這種卑鄙汙濁的心理造成岳飛的死。岳飛的莫須有是高宗的心理,秦檜的忠實執行,寧願不要江山,也要殺岳飛,可悲可嘆。

于謙死於“謀逆”


國家大事,交於昏君和太監手裡,國不是國,家不是家,當蒙古兵突然出現在北京城,人心驚恐,軍無鬥志,投降派佔主流,關鍵時刻,兵部侍郎于謙挺身而出,一個讀書人于謙,力挽狂瀾。此後,于謙等擁立朱祁鈺為代宗皇帝,君臣一心,革除弊政,建立新軍,加強邊防,國力稍振,敵寇不敢入侵。世事無常,禍生不測。本是大好局面,突然急轉直下。景泰八年,發生了“奪門之變”,英宗再次繼位。以“意欲迎外藩入繼大統”為罪名,坐《謀逆律》,斬于謙、抄家的時候,發現于謙家“無餘資”,也是莫須有,必須死嗎?為了皇位丟江山嗎?

袁崇煥死於“反間計”


袁崇煥這個名字,皇太極怕之,可惜偏僻有漢奸,賣國求榮,漢奸范文程,為皇太極獻計,包圍北京。袁崇煥率兵入援。皇太極不和袁崇煥直接交鋒,用反間之計,殺了袁崇煥,這麼一個簡單的計謀。金兵在被俘的楊太監面前“悄悄耳語”,說今日撤兵,與袁崇煥有密約,裡應外合,成就大事。崇禎深信不疑,下袁崇煥於錦衣衛獄。

千古冤案,清者自清,為了自身的清白而蒙冤而死,千古冤案,沒有的罪加在你們身上,莫須有,或許有,死的不明不白,冤不冤,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