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旗袍,你的眉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不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整齐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眉,有我独到的领略。

——徐志摩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天造地设”

她是出生在名门,是窈窕淑女,是能诗善画的俏丽佳人,也年是名动京城的绝代名媛,更是别人眼中“高傲的皇后”。陆小曼的一生注定逃脱不了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徐志摩。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一般。明知相遇是一场伤害,还要义无反顾的纠缠在一起,纵然弄的遍地鳞伤也不改痴迷的情,或许这场孽缘早在命中注定。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娇弱浮花

1903年9月19日,陆小曼出生于上海孔家弄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历任中华民国财政部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二十多年,是中华储蓄银行的创办人之一。母亲吴曼华出身名门,多才多艺,擅长一手工笔画,古文有较深的功底。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才女”

陆小曼继承父母的聪慧,在父母良好的教育下,学生时代的陆小曼,便才能出众,十六七岁就已经通英、法两种语言,还能弹钢琴,更擅长作画。她有着上海姑娘的聪明活泼,又有北京姑娘的秀丽端庄。在学校,她是含苞欲放、初露玫瑰的红玫瑰,更是被大家称誉为“皇后”。陆小曼就在众星捧月般长到十八岁,恰逢北洋政府需要一名精通英语和法语、年轻美貌的姑娘去外交部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便去学校寻找合适的人选。陆小曼就当仁不让的成为不二人选。父母也认为这是锻炼女儿的机会,便欣然同意了。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气质出尘”

于是,她经常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凭借她的大方举止、明艳的笑容、轻盈的舞姿和柔美的声音,开始名闻北京社交界,一代名媛开始绽放出艳丽的色彩! 1922年十九岁的陆小曼,长得更加清秀可人,身姿窈窕,出落的更加漂亮。也就是在这一年,离开学校,奉父母之命与王赓结婚。告别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初为人妇。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名媛”

可是在这桩婚姻中,陆小曼并不快乐,当新婚蜜月的激情渐渐平静后,她发现自己和王赓之间在性情和爱好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王赓注重实际和自己追求浪漫相去甚远。于是两人结婚半年后婚姻便出现问题。这让她很痛苦,但是心高气傲的陆小曼绝不肯让人知道她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于是她过着隐瞒性情、忍泪假笑的生活。就在这种心态下,风流浪漫的徐志摩恰如其时的闯进陆小曼的心扉。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有缘千里来相会

在一次舞会上,两人结识。一个是窈窕淑女,情意绵绵,一个是江南才子,风度翩翩。才子与佳人的相遇注定要擦出爱的火花。由于丈夫王赓的疏忽,寂寞的陆小曼便大把的时间用在和徐志摩的交往上。陆小曼爱好文艺,对徐志摩这样的才情横溢的诗人自然十分的敬仰,浪漫的诗人又投其所好、无微不至体贴的关怀她。徐志摩是一团灼热明亮的火,燃起她的热情,将她带入神妙的童话世界,共同沐浴在幸福的海洋里。与徐志摩在一起的时光,她感受到爱情的滋味,如春风细雨一般,浸润她那颗对爱已经的心灵,与刻板不懂女人心的王赓比起来,徐志摩才是她心中理想的伴侣。于是陆小曼沉浸在徐志摩的爱河中不能自拔。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魅力无限”

可是她毕竟是王赓的妻子,陆小曼虽然接受过先进的教育,可是她毕竟是一个有丈夫的女人,她无法逃脱伦理道德的束缚。在错误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于是她陷入无限的伤感与矛盾中。为了能够与徐志摩长相厮守,只能选择与王赓离婚,背叛这段自己并不快乐的婚姻。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富贵花”

王赓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男人,他知道自己与陆小曼性格存在巨大的差异,他知道陆小曼与徐志摩之间有共同的话题、相似的爱好,虽然他爱着陆小曼,但还是深明大义的同意和陆小曼离婚请求,并未他们送上祝福。1925年底,陆小曼与王赓解除维持四年的婚姻关系,此时陆小曼二十三岁。解放的陆小曼和徐志摩自由自在的交往。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良缘”

但是突如其来的幸福总是过于短暂。在王赓答应和她离婚不久,她突然发现自己有了王赓的骨肉。这发现让她痛苦不已,考虑再三,为了爱情和自由,她选择流产。而且她决定不告诉徐志摩和王赓,苦果只由自己品尝。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流产手术并不成功,给她的身体带来一生的痛苦,而这苦果只能她自己承担。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冤家”

恢复自由身的陆小曼决定与自己深爱的徐志摩结婚,这个决定遭到家庭和社会的反对,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坚决反对陆小曼进徐家的门,徐父认为陆小曼本性轻薄,不会给儿子带来稳定的生活,似乎,后来徐父的话也印证了。但是此时的两人已经如胶似漆哪里还听的进别人的话。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婚姻”

1926年10月3日,两个人在北京北海公园结婚。并邀请梁启超做证婚人。但是梁启超给两个人泼一头冷水,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心情浮躁,所以在学文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恪守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现实生活”

才子与佳人早已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之中,对于外人的告诫,似乎都已经融化在幸福之中,不见踪影。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甜蜜的时刻”

同年11月,陆小曼与徐志摩来到家乡海宁硖石,但是徐父母看不惯陆小曼的做派,便去北京投考前妻张幼仪。虽然这很让陆小曼受打击,但是她也乐得过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画作”

她和徐志摩在家中种花草,写诗作画,过起“草香人远,一流清涧”的;浪漫超然生活,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可惜好景不长。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随着战事的临近,徐志摩和陆小曼不得不中断这一段新婚燕尔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草香人远”

1927年1月,陆小曼和徐志摩被迫移居上海。也是在上海陆小曼结识温瑞午,一个很会花言巧语哄女人开心的男人。陆小曼回到上海后渐渐沉迷于上海的纸醉金迷夜生活,精致典雅的十里洋场,漂亮的居室、新潮的商品、豪华的舞厅剧场、高雅的交际界。。。这对能歌善舞的陆小曼来说就是一个崭新的天地,让她留恋不已。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奢靡的海中船”

她结交名人、名伶,频繁的出入社交场所。凭借她在北京社交界辉煌的履历,如今成为著名诗人的太太,又有惊人的美貌,很快便成为上海社交界的中心人物。养尊处优的陆小曼,过去在北京是出了名的会花钱小姐。婚后她在经济上有赠无减。并且在翁瑞午的影响下,陆小曼染上吸食鸦片的毛病。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交际花”

渐渐的陆小曼变的娇懒、懒惰、贪玩,浑然没有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也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都是很晚才起床,梳洗打扮一番,然后等霓虹午夜的到来,流转于豪华的舞厅跳舞、打牌听戏等活动中。徐志摩为了迁就妻子,就一味的任由她这种夜夜笙歌的生活,虽然心有不满,但也是仅仅是在口头上婉转告诫陆小曼,然而并没有实际意义。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迷人的舞台”

为了支付陆小曼的花销,徐志摩不得不得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时间还要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补贴家用。即便如此还是满足不了陆小曼的挥霍。结婚后的陆小曼在人群中,在舞场上,在宴会上,在烟榻上,在男人和女人的恭维声中,就这样把时光轻轻的葬送!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沉迷舞场”

1929年,徐志摩辞去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教学,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回跑,以挣家用。1930年秋,徐志摩辞去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职务。可是陆小曼不同意离开上海。她已经习惯上海五色斑斓的夜生活,她是如此迷恋上海,她离不开剧院,离不开舞厅,离不开忽明忽暗的霓虹灯,更离不开让自己飘飘欲仙的鸦片。。。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霓虹灯”

无奈,徐志摩只能独自一人北上,开始两地奔波生活。可是南北分居的两个人,并没有因为距离产生任何美感,相反,距离却在原本爱的死去活来的两个人中拉开浅浅的隙缝。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多娇”

他往返古都,她寄寓洋场,于是矛盾出来了。陆小曼为了维持在上海的排场,经常打电话催促徐志摩往返上海,但此时的徐志摩已经被陆小曼奢华的消费弄的入不敷出,于是两人经常发生口角,全然不见初时的甜蜜。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回忆”

1931年11月19日,身在上海的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微因当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向外宾作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演讲,便迫不及待的搭乘一架邮政局机飞往北京。登机之前,徐志摩给陆小曼发一封短信,信上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是最终还是走了。因为大雾的影响,飞机于中午十二时半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机上连徐志摩共三人,都刚届三十六岁,无一生还。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永别”

一代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大诗人,就这样匆匆告别这个美好的世界,来不及留恋。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生离死别。这种猝然而来的诀别,在顷刻间将两人隔在永不相同的冥河两岸,那些活生生的笑容,丝丝入扣的共鸣,连带着记忆和甜言蜜语,一下子便被割断了。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悔恨几许?”

徐志摩的遗体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现场唯一一件遗物——陆小曼于1931年创作的一副风格清丽、秀润天成的山水画长卷,徐志摩一直带在身边。看见这幅画作,陆小曼想到徐志摩种种好处,泪水涟涟,百感交集。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阴阳相隔”

人年总是在失去时才想到珍惜,但是时间不会给我们重来的机会,只能让我们在失去后才痛苦怀念曾经的美好。自此她一直珍藏这幅画,如同保护自己的生命。徐志摩死后,伤心欲绝的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沉浸在对徐志摩逝去的沉痛思念之中,于是她写下《哭摩》一文,将自己对徐志摩的情感化作悲情的文字,感人至深,:“我深信世界上怕没有可以描写得出我现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支笔,不要说我自己这支轻易不能动的一支。。。。我希望摩的灵魂也来帮我一帮,苍天给我这一霹雳直打得我满身麻木得连哭都哭不出来,浑身只有一阵阵麻木。。。。”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痛还在”

1932年,徐志摩的追悼会在家乡海宁硖石召开,徐志摩的家人把他的死归结到陆小曼的身上,不允许她参加丈夫的追悼会,悲痛欲绝的陆小曼只能送上一副挽联:“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逸文编就答君心。”。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桃花扇”

1933年清明,陆小曼独自一人来到硖石,给徐志摩上坟,这是陆小曼第五次给徐志摩上坟也是最后一次。徐志摩的死对陆小曼打击很大,她为了麻醉自己吸食更多的鸦片,让自己生活在鸦片带来暂时的缥缈舒适之中。虽然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感情是深厚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她已经离不开照顾她,给她提供鸦片的翁瑞午。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水与鱼”

1938年,陆小曼开始与徐志摩的好友翁瑞午同居。这让她受到外界强烈的指责。可是似乎陆小曼的心已经随着徐志摩而去,世界对她来说已经失去全部的色彩。陆小曼说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但是她对待感情也是认真的,决不三心二意。当时许多朋友不赞成她与翁瑞午这种关系,要她与翁断交。但是翁瑞午对陆小曼一往情深,只要陆小曼开心,他什么都能替办。陆小曼对朋友说:“瑞午虽贫困已极,但始终照顾我无微不至,二十多年,吾何能把他赶走呢?”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花不是花,叶不是叶”

1965年4月3日,半生辉煌,半生潦倒的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过世,享年六十三岁。在陆小曼灵堂上,只有一副挽联:“推心唯赤城,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谁知心中话?”

陆小曼没有留下什么遗嘱,但是她最后一个心愿是与徐志摩合葬,而这个心愿至今也没有办到。至此,这位坎坷一生,众说纷纭的不幸女子最后只能带着遗憾默默长眠于九泉之下,徒自感慨自己可悲可笑、荒唐的一生!

“风流”才女与“多情”诗人的情感之路——陆小曼

“书写悲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