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譚卓飾演的高貴妃和蔣欣飾演的華妃有可比性嗎?

娛樂昕說


高貴妃和華妃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又有不同之處,總的來說,蔣欣飾演的華妃很成功,深入人心。高貴妃這個角色其實不夠豐滿,過於表現在行為上,而忽略了內心戲,所以只能說是於正沒改掉抄襲的毛病,把角色刻畫的類似華妃,但是又不敢真的和華妃一模一樣。而非譚卓表演上的問題,畢竟譚卓在《我不是藥神》等劇中都有不俗的表現。





《延禧宮略》開播也有段時間了,隨著我們大女主魏瓔珞一路見神殺神,見佛殺佛,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宮女,一路成為皇后娘娘的貼身侍女。

我們的反面人物,譚拓飾演的囂張跋扈的高貴妃,也是一次次精心策劃計謀,卻每次都遭到魏瓔珞的破壞。說實話我是很同情她的,一個每次存心使壞,每次都得不償失的人。不禁想起了《扶搖》中的國公,當初大家追劇追到都要眾籌給國公買皇位了,如今我看《延禧攻略》看的,對高貴妃真的恨不起來。先說華妃和高貴妃的共同之處。



1.都有一個位高權重的家庭,皇帝不可隨便動她。

高貴妃從一開始地位並不高。但是隨著後期她改為黃旗子弟,她的父親和兄長也一路高升,所以自己也有了較多的話語權。

華貴妃出身高貴,從小嬌生慣養,又有哥哥年羹堯罩著,自然不可小覷。而且她對皇上也一片真情,所以得寵的時候,自然更加肆無忌憚。

2.都沒有自己的孩子,旁邊有一個依附於她的有孩子但地位低的嬪妃。

高貴妃一生沒有自己的孩子,但是身邊有一個嘉妃,嘉妃地位低,但是有一個兒子,而且心機頗重。一直攛掇著高貴妃去害死愉妃肚子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後來熟悉的五阿哥。

華妃也一直沒有自己的孩子,身邊有不止一位嬪妃,同樣身份低微,有孩子的是曹貴人,她有一個女兒,這個女人同樣有心機,在背後幫著華妃出各種主意。

3.都有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性格

之所以把兩個人,相提並論,大概是因為兩個人的性格有相似之處,都強勢,霸道,不把人放在眼裡。


不同之處

1.高貴妃劇中的扮相併不美,而且略顯老態,而華妃是很漂亮的。

高貴妃在皇上的眾嬪妃中,姿色一般,甚至由於妝容的關係,顯得又老又醜,活脫脫像個老妖婆,單從扮相上來看,已經不討喜了,再加上秦嵐飾演的皇后不僅溫柔體貼,賢良淑德,而且容貌姣好,魏瓔珞雖然扮相不討喜,但是智商情商在線,一張巧嘴,生生能把黑的說成白的,如果論心機,她又不如佘詩曼扮演的黑化後的嫻妃。所以在劇中沒人設有太多亮點。而我們的華妃顏值在線。




2.華妃胡作非為是為了多得到皇上的愛,而高貴妃惹事生非更像是閒的。

還是因為人設的關係,華妃是深愛著皇上的,直到死,她都是深愛皇上的,這也是華妃讓人同情的地方。所以她的囂張跋扈,目中無人,更像是向皇上索愛的一種方式。



而高貴妃,從一開始不把皇后放到眼裡,到後來處處惹事生非,更像是爽存在感的節奏。她和皇后攀比的都是一些物質上的東西,感覺很小兒科,遇到事情的處理方式,無非是帶幾個隨從到處耀武揚威,智商和情商也是感人。


離漠漠的優質夢


初看《延禧攻略》,譚卓飾演的高貴妃的人設和《甄嬛傳》中的華妃略有相似,都是暴戾跋扈,家世雄厚,不可一世的妃子。但這兩人,在各個方面卻不可比。

高貴妃因為富察皇后喪子無心管理後宮,又加之火爆、傲慢的性格,在後宮遇神殺神、遇魔殺魔,就連懷了孕的妃子都要裝病,害怕她知曉後殺害龍胎。

果然不是空穴來風,高貴妃知曉她懷孕了,明目張膽的下毒,大白天派人暗殺……花招不計其數,這點上劇情非常立不住。宮中壞了龍種的娘娘,定時有專人照顧,豈容她如此囂張。

華妃雖也不孕,也有過謀害龍種的心,但她不會傻到光天化日之下動手,徒留把柄。

她在宮中橫行霸道,不僅是依靠哥哥年羹堯的勢力,更有皇上的寵愛在身。她深愛皇上,視所有得寵的妃嬪為眼中釘,她從小時年府的大小姐,嫁給皇上後又是極得寵的人。

所以華妃的囂張陰險,是有根可循。

但再看高貴妃,她並不愛皇上,也知皇上心中只有皇后,出於女人的嫉妒,她處處與皇后做對,次次頂撞,凡事要跟她爭個高下。

她在宮中作威作福,步步力求高升,是為了整個家族的興亡。

但家族並不支持她,揚言要將她的妹妹們送進宮中爭寵。

在內外得不到愛的情況下,高貴妃的內心變得乾涸扭曲,丈夫和父親的輕視,讓她不再依戀男人,在宮中爭強好勝來緩解心中的痛苦。

故此,高貴妃比起華妃來說,可憐的多,並且她沒有華妃的機智和美貌,也沒有華妃的心機和討取男人的手段。


壹條電影


和蔣欣的華妃比,高貴妃整個宮鬥史就像在用力過猛的鬧著玩。



像這種宮鬥劇,拼到最後,除了斗的精彩與否,就是故事是否符合邏輯,道具是否精良。

演員演技是否出彩反而變成與劇情無縫銜接的好不好。

就拿蔣欣的華妃來說,她跋扈驕傲的同時有著失去孩子後再也懷不上的悲苦。她迫害妃嬪的同時也被皇后算計著。所以在最後她對皇帝的痴心錯付讓觀眾非常同情。

再看人設相近的高貴妃,一直演到現在三十集,就她自己在上串下跳,對皇后,對各路妃子宮女彷彿有種莫名的敵視。

雖然她也講了自己悲苦的過去。但這個理由絲毫支持不了她的囂張跋扈與見誰懟誰的狀態啊。

況且在甄嬛傳裡面,皇帝不管真情還是假意好歹能讓我們感受到華妃是盛寵的。


所以蔣欣的這個表情我們完全可以get到,這就是盛世壞寵妃該有的樣子啊!

在看高貴妃,除了他爸爸有能力會治水之外,到底哪裡來的勇氣橫行宮中呢?



好吧就算您天生自我感覺良好,但宮中其他人都不理你好不好,一個人的宮鬥好玩嗎?

說完大環境再對比一下兩位妃子本人。

比起甄嬛來,華妃確實顯得蠢,但妃子該有的矜貴她是有的,也是因為太過自持矜貴,她好像很少親自下場撕逼。

對面量級小的妃子宮女,一個眼神就有人衝鋒陷陣。



再看看高貴妃,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貴妃。撕逼親上戰場還永遠不贏,哦,不對,本週成功的把懷孕的皇后推倒了。

作為一個貴妃,這種鬥法兒也是蠻接地氣的,難怪在觀劇的過程中,大家從討厭她已經發展到覺得她蠢的可愛了。畢竟她也沒幾集可以活了。

聽說高貴妃最後被嫻妃ok掉,並且死的很慘,相信到時候會贏得同情的。

這樣的劇情人設,譚卓的高貴妃很難和蔣欣的華妃比較。畢竟論起宮鬥,《甄嬛傳》當真不是逗著玩的。


都是有故事的人


最近愛奇藝宮廷大劇《延禧攻略》可謂火得不不可收拾,看著樣子妥妥穩坐暑期劇王的稱號。



這部劇裡面壞人很多,從好人變壞人的也很多,然而從始至終壞的人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譚卓飾演的高貴妃。與其說他壞還不如說她可憐。再臨死前吐出心中真言:在高家看來,她是高家的棋子,在皇上看來,她是高家獻媚的工具。



高貴妃在劇中下線後不少網友都表示:看哭了,為一個反派的離去而哭。很顯然,譚卓把高貴妃的的人物演活了,深深觸動了光大劇迷。

看到這我們不僅就聯想起,宮鬥神劇《甄嬛傳》中的華妃,不免進行比較。那麼就從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人物比較吧。

首先看相同點:

1.華妃和高貴妃一上來就把人設定住了,狠心毒辣的角色,而且是從頭到尾的壞,一上來就壞,一開始就壞的角色,沒有漸變。





2.都是家裡有人那種類型的。華妃由於年羹堯而在宮中肆意跋扈,高貴妃也是由於其父兄功高至偉,而在宮中嬌縱任行。

3.華妃和高貴妃都深愛這皇帝。華妃為爭寵各種不擇手段,弄死弄殘好幾個,高貴妃也是想盡辦法爭寵。





4.身邊都有幫手或者叫隊友。華妃身邊的侍女頌芝還有一個嬪妃(忘了叫什麼)是她的隊友為他出謀劃策,高貴妃身邊的隊友嘉嬪,舒貴人都是是隊友。

5.華妃和高貴妃兩人都是下場悲慘,一個孩子都沒留下,雖然《延禧攻略》裡年氏留下了福慧,但是後來福慧也去世了,而高貴妃一生未孕。再聯繫一下高貴妃死時,皇上跟皇后說的話。

6.在各自的劇中,都是中場下線。沒撐到最後。




再看看蔣欣和譚卓塑造的人物的不同點:

1.華妃出場是寵妃,而高氏出場就是貴妃,位份上有差別,其實表明了皇帝對兩位妃子的寵愛有有些許差別的。

2.華妃和高貴妃在剷除異己的道路上很多事件結果不同,華妃在得手的機會比較多,高貴妃得手的機會基本沒有。其實這個劇中主角的成長路線有極大關係。《甄嬛傳》中主角甄嬛是從白到黑的過程,而《延禧攻略》主角魏瓔珞上來就讓很多人領了盒飯。

3.人物刻畫的情感不同。華妃的情感相對簡單,就是為了爭寵,為了懷孕,而高貴妃的情感線就包含多一些,除了爭寵,還有為了母親的不屈而吶喊,這也就是高貴妃下線後,很多劇迷被感動的淚眼婆娑。




4.由於人物設定不同,給觀眾的感受不同?華妃下線,很多人覺得劇情進行到這裡了,是該下線了,甚至有些盼望的意味。而高貴妃下線,觀眾們普遍覺得可惜,還沒夠,有些捨不得的意味。

總得來說:

1.蔣欣和譚卓演的都很不錯,把人物性格刻畫的細緻入微。

2.我們對於演員本身不進行點評,問題也沒讓我們點評,只針對角色,這兩部劇有些很大的聯繫。華妃死後,年羹堯1月後就被查辦,高氏下線,其父也馬上就被革職。劇情上有相同的地方。

3.無法分出這兩點角色誰好誰壞,更無法分出這兩個演員誰演得好誰演的壞。演技除了自身,還與觀眾,觀看時間,其他演員,道化服等,太多因素有關係。


MVP


這裡是金思雅,一個會賣萌的自媒體,每天跟你分享一點娛樂資訊,

譚卓飾演的高貴妃和蔣欣飾演的華妃有可比性嗎?

金思雅認為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高貴妃是高貴妃,華妃是華妃,不能說兩個人物都是反派,就拿來比較。因為高貴妃這個角色,也是包含了這個人物所具有的社會關係。看一個人,一個角色,要結合背景來看,如果單單把這個人做的某件事拎出來單獨解釋,跟斷章取義有什麼區別?都是不全面的。

雖然說……高貴妃這個眼妝……這個咬唇狀……不敢恭維,但人家好歹也是還原了歷史,沒有按照現代的喜好和審美去演繹這個角色。

在原著裡面,高貴妃也是個可憐之人。高貴妃她爹在水匪還是倭寇來的時候,高貴妃她娘為了保護她爹,死了。後來,高貴妃她爹轉頭就續娶了,高貴妃她自己還被後母害得不能生育。

高貴妃的囂張是故意的。高貴妃想要拖累母族給她娘報仇,最後她還拉著兩個姐姐還是妹妹一起死了。於正把這段刪了,顯得高貴妃囂張得莫名其妙。





從出演的目的來看。譚卓之前一直專注文藝片,導致她雖然演技好,導致她沒有什麼熱度和商業價值。而譚卓出演於正的《延禧攻略》,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於正的劇雖然雷,但是不可否認,人家於正的劇就是火。

而蔣欣出演華妃,是因為蔣欣真的喜歡這個角色。蔣欣去試鏡的時候,導演說,你不行,不夠跋扈。

結果蔣欣試的那段戲是華妃罵溫宜公主:“哭哭哭,就知道哭!”

結果蔣欣一張嘴,正在改東西的周導當天就定下來讓蔣欣出演華妃。

而且華妃囂張跋扈的原因還是源於母族的支持,特別是她那個戰功赫赫的大哥年羹堯對她的疼愛。母族的強大,讓華妃有恃無恐。

高貴妃……則是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今天。也是不容易呀。

以上。

大家覺得高貴妃跟華妃之間有可比性嗎?評論區期待你的高見喏!


金思雅


非常不同意這個觀點。捧一個踩一個有意思麼?

這兩個人除了性格都比較張揚跋扈外,其他的一點都不像!無論是背景、對皇上的態度、幸福程度上,就沒有一個相同的地方,我就不明白為啥要把這兩個人放一起比較。

首先,華妃不缺家庭的愛,出身名門世家,美豔不可方物,嬌生慣養是肯定的。她在皇宮裡囂張專橫是因為她孃家背景太強大,別的妃子哪敢招惹她。


再來看看高貴妃啥出身?雖然是正宗的嫡女,可是她的母親並沒有被高家認可,死後沒有葬入高家祖墳成了孤魂野鬼。高貴妃小時候一直被繼母虐待和陷害,活的是相當艱難的,她的性格也在這種成長環境下形成了。孃家對她來說不僅不是依靠,還是悲慘童年的根源。

然後,她倆對皇帝的態度也不一樣。華妃雖然嬌縱,可是她愛皇帝啊,啥都不缺就缺愛情,所以她對皇帝的態度比較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後失寵,而且皇帝是真的寵愛她。

高貴妃呢?她知道皇帝只愛富察皇后不愛她最後死之前她也說了,皇帝的愛是那樣的疏離和捉摸不透,她必須學的蠢鈍一些才能讓自己好過,典型破罐子破摔的態度。




最後,她倆的幸福程度能比嗎?華妃有親情也有愛情,結局不好是因為政治原因,即使這樣華妃的一生也是幸福的,皇帝從來沒有忘記過她。

至於高貴妃,她的一生可以說是相當悽慘的,親情和愛情都沒有得到過,沒有人真正關心過她,臨死之前才完成最後的心願:讓母親入高家祖墳……

喜歡我的回答就點個關注吧~

侃妞說劇


確實是低配版華妃,同樣在宮中處於高位,家世顯赫,皇后又“無能”,也同樣是后妃們的心頭之患。她們都一樣囂張跋扈,目中無人。設定都差不多,最後也都沒有落下個好結局。


高貴妃的設定貌似比華妃聰明,雖然他們都有個聰明的助手,嘉嬪和襄嬪,但高貴妃的角色智力就高得多,她也懂得明哲保身。

最慘的是高貴妃是個爹不疼媽不愛的女人,自己的位置也隨時可以被自己的兩個妹妹取代。皇帝也不喜歡她,只是礙於她的家世。不像華妃,有哥哥疼著,皇帝也曾真心喜歡過她。但從某種角度說來,被自己心愛的男子設計至死,怕是最慘的吧。


從演技上來說,華妃是真的棒,一級棒,把囂張跋扈演得活靈活現,且沒有一絲演的痕跡。但高貴妃的演技就沒有這麼好,說話雖抑揚頓挫,但氣息不穩,顯得很做作,像一隻紙老虎一樣。但這也可能是於媽的設定吧,畢竟高貴妃後面真的“空無一人”。


再加上《延禧攻略》的好多設定就和《甄嬛傳》的相似,我們也就更容易把兩部劇拿來做對比。高貴妃和華妃都不是最後的大boss。

可比性在於她們的設定都差不多,不可比的是兩人的演技稍有懸殊。但兩部劇我都超愛看,期待ing~


貪吃土豆的小麻雀


首先,單議論角色,不上升到演員的本身,不存在一捧一踩。譚卓和蔣欣都是好演員。

先說蔣欣的華妃。華妃的囂張跋扈,是建立在家族赫赫的功勞和皇上的盛寵之上。當然看劇的人都知道,皇上的盛寵絕大一部分只是因為年羹堯。

在《甄嬛傳》中,也許是編劇和導演把控的好,華妃一出場的高調張揚,橫行六宮真的是十分令人討厭。陷害甄嬛,陷害沈眉莊,害死淳兒等等,讓觀眾們也恨得牙癢癢的,生不得進去代替皇帝治華妃的罪。可是,到後頭,你會覺得,這個人,華妃,真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她真心真意愛的那個男人,至高無上的皇帝,只不過是利用她。她一直對皇上獨賜的歡宜香覺得是一種寵愛,殊不知這裡面只不過是讓她絕孕。一切的一切,深愛這一人,爭了這一生,到頭來不過是個笑話。

最後,絕望到撞牆而死的華妃,只說了句:“皇上,你害得世蘭好苦。”

至此,華妃的形象,不單僅停留在奸人終於被鬥倒了,惡有惡報的結局中,更給觀眾留下對此人物唏噓可嘆的感受。深宮之中,皆是算計。

而《延禧攻略》的高貴妃,相似的地方也許是宮中地位皆倚賴家族的功勞,皇上有所忌憚,兩人在宮中都霸道囂張。但是華妃爭寵,出發點是為了皇上,而高貴妃,則有時候真的像帶節奏,推動劇中女主打boss進化的情節。更重要的是,相對於劇中秦嵐的皇后,高貴妃的妝容真的偏老,且有時表情給人過猛的感覺,而《甄嬛傳》,華妃還是顏值演技都是自然上線的。

最後總結,兩部劇中的貴妃,都輸在得罪人多稱呼人少。


娛樂劇談


沒有可比性。

華妃實在是塑造地太成功了,喜怒哀樂,一言一行,把握的精準而不浮誇,脫簪待罪那一幕真是強裝硬氣而又惹人憐。在華妃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富家小姐的傲嬌,女人的嬌媚和後宮女子的可悲。雖然她又蠢又痴情又狠毒,但是卻不妨礙我們喜歡她,這主要都是扮演人的功勞,因為她賦予了角色生命力和立體度。

都是囂張跋扈的妃子,而且家族深受皇上器重,但譚卓這次演繹的高貴妃卻有種突兀的感覺。

首先妝面有點老氣,看起來就像皇帝他娘,兩人沒有CP感。我也看不到皇上對他的喜愛,好像皇上完全是介於她家的勢力而對她另眼相看。

第二點,很多肢體語言有點突兀,不大適合一個貴妃或貴族小姐。

第三點,呈現出來的貴妃有點太單薄了。誇張的臺詞和表情,很讓人出戏,完全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四點,臺詞的腔調跟整部戲其他人格格不入。







Lvmiaomiaojie


家室條件到跟華妃一樣,演技也行,但是呢唯一不一樣的是,甄嬛的皇后不得皇上喜歡,所以對上華妃,皇后也贏不了。而譚卓的高貴妃呢,對上皇后,除非大事不能偏袒,哪一次不是高貴妃落敗啊,所以說頂多算個低配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