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沒有第二次的警告!

生命沒有第二次的警告!

晚上8點接到好友電話,好友的語氣非常著急,“小舅子在你們醫院心內科住院,七點半左右從廁所出來突然心跳停止,人昏迷了,現在醫生護士正在搶救。。。。”,我聽明白了,馬上安慰他說,不論有無熟人打招呼,值班的醫生護士會全力以赴的,必要時會啟動更進一步的程序,不要懷疑他們的素養,我問明瞭一些基本情況,趕緊給管床位的胡主任打了個電話,讓他再親自過問一下,也好給好友一個交代。第二天一上班,我打開電腦,想具體瞭解下該患者情況,卻在病程記錄的最下方,赫然看見死亡搶救記錄,患者與我同年,40多歲,死於心梗,無論如何,太年輕了,特別是患者是在住院期間突然惡化,醫生及時介入搶救,依然未能挽回生命,太可惜了。到底為何會產生如此嚴重的後果?

出於關注,我特意找出了患者2次住院的病歷仔細閱讀,專門與經治醫師做了交流,瞭解了患者的一些基本情況,感悟良多,嘆死者之不幸,更嘆其不幸源自自己的固執。有時候,生命沒有第二次的警告!

患者2013年9月因突發持續性右側胸悶,伴劍突下不適,有飽脹感、噁心入院,經相關檢查,符合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診斷,予行冠脈造影和經皮冠脈介入術,發現左主幹未見明顯狹窄,左前降支近中段最重狹窄90%,對角支未見明顯狹窄,前降支遠段可見向右冠發出的側支循環,左迴旋支近中段不規則硬化,鈍緣支未見明顯狹窄,左冠血流分級3級,右冠狀動脈近端完全閉塞,可見大量新鮮血栓形成,血流分級0-1級,行血栓抽吸,抽吸出蚯蚓狀血栓2條及脂質碎片、 小斑塊等,右冠脈主幹中遠前向血流分級0-1級,有左前降支提供良好側支循環,未行支架植入。住院期間予抗血小板、抗凝、穩定斑塊治療,病情明顯好轉,半個月出院,出院醫囑;低鹽低脂飲食,堅持服藥,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定期複診。開具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託伐他汀。至本次發病前的近5年時間,患者未複診1次,藥也不吃,甚至家人把藥和水端到手邊也不吃,只是在感到不適時間或服用消心痛,抽菸、熬夜如同往常,家人勸他要聽醫生的話,保重身體,他覺得平日沒什麼感覺為什麼要每天吃藥。這次入院前2天,患者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背痛不適,呈脹痛性質,伴輕微胸骨後不適,持續半小時後緩解,後仍有反覆發作。入院後查超敏肌鈣蛋白T24.898ng/ml,考慮心肌梗死,隨時有猝死、心臟破裂、惡性心律失常風險,囑絕對臥床休息,藥物強化抗栓治療。去世那天的傍晚,患者自行外出,回病房後約7點上衛生間大便,出來後訴胸痛不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症狀稍減輕未完全緩解,後予以硝酸甘油、替羅非班泵入,晚8點患者突發呼吸困難,雙眼上翻,呼之不應,口唇及顏面發紺,呼吸微弱,雖然醫生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但迴天無力,一條還很年輕的生命就如此逝去,甚至沒能留下一句話。

在與醫生的交流過程中,醫生反覆提到一句話,可惜了,上次住院是身體發出嚴重警告,如果堅持服藥,定期複診,戒菸、勞逸結合,一切或許就不會發生。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慢病患者合理用藥的藥師,這起悲劇也給我一些啟示,病人對疾病的無畏或許是源自對疾病風險的無知,我們的醫務人員如何再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細緻些,讓患者多瞭解疾病的性質和藥物治療的意義,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極為重要,這一點,我們的臨床藥師應承擔起來,協助醫師護士做好病人的管理。

對大多數的慢病患者來說,長期堅持藥物治療是主要形式,但現實中,任性的患者不少,對醫生開具的處方隨意減量加量,隨意中斷療程,寧可相信保健品、民間秘方之類,在媒體上、在身邊都能看到這樣做導致的悲劇,可悔之晚矣!

慢病的治療藥物管理之路,任重而道遠,藥師應勇於接受挑戰,承擔起這份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