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水產養殖塘口管理要做好哪幾方面工作

高溫天水產養殖塘口管理要做好哪幾方面工作

夏天水溫高,魚塘蟹塘要深,上層水溫高,下層水溫低,魚蟹不至於被熱死。另外,現在魚塘蟹塘有明顯缺陷,就是水不流動,除了進水排水外水還少流動,是死水,即使增氧,水流動性也不強,上層水流動而已,要改變這種狀況,讓水流動起來,使死水變成活水,才有利於魚蟹生長,怎樣做到呢,就是變短暫大量進水排水為持續少量進水排水,排水管設在塘中央底層,這樣整個魚塘蟹塘水都流動起來了,不會出現死水以及局部是死水的狀況,水溫得到調節,氧的供給充足,魚不管在塘裡河處,都不至於缺氧。有利於魚蟹生長,不會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正高溫季節魚耗氧量大,池塘水體溶氧量減少,往往會出現翻塘現象。一旦出現翻塘徵兆,如魚的食慾減弱甚至不食,小魚在池邊活動多,底層魚夜間浮游時,就應及時採取措施救治。

一、合理使用增氧機

夏季太陽光照強、溫度高、陰雨天氣多,會造成魚塘溶氧量下降,容易引起缺氧而發生浮頭或泛塘事故,魚塘使用增氧機,不但能增加水體的溶氧,還能降低水中氨氮等的毒性和餌料係數。因此,夏季生產中除了要加強夜間巡塘檢查,認真做好池塘水質調節管理外,還要針對不同類型的不良天氣,正確使用增氧機來防止魚類浮頭泛塘。

1、確定裝載負荷。一般根據水深、面積和池形來確定增氧機類型和負荷。如長方形池以水車式,正方形或圓形池以葉輪式為好,每5畝配備1.5千瓦動力的增氧機。

2、高溫期間的晴天中午,為打破熱水層,一般在中午開機,開機的時間1.5-2.5個小時為宜。因為在高溫的晴天,上層浮游植物比中下層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強,故各層浮游植物向水體中釋放的氧氣不同,增氧機能使魚池水體形成垂直循環流轉,浮游植物能更好的完成光合作用,增加供氧量。

3、白天晴天午後有雷陣雨的天氣、低氣壓悶熱天氣和傍晚突然下雷雨,應及時開增氧機。因為低氣壓悶熱天氣會造成魚塘水體溶氧量降低,大量溫度較低的雨水進入魚池會使表層水溫急劇下降,上層溶氧量較高的水傳到下層去,暫時使下層水溶氧量升高,但很快就被消耗,使整個魚池的溶氧量迅速降低,容易引起魚浮頭。

4、連綿陰雨天白天不開機,應在第二日清晨3-5時開機,一直開到太陽出來後停機。因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水中溶氧補給少,造成水中溶氧量不足,易引起魚浮頭。

5、久晴未雨天氣,要多開增氧機,最好在夜裡1~2時開增氧機,第二天太陽出來後停機。因池塘水溫高,由於大量投餵而魚又大量排洩,造成水質過肥,透明度差,水中有機物多,上下層氧差大,下層“氧債”大。如長期不加註新水,會造成水質敗壞而引起魚浮頭。

菌多多 五百億芽孢調水王 菌量大 活力好 複合芽孢桿菌;每克菌粉含有五百億個芽孢菌;

6、如果魚塘發生少量魚浮頭,應在魚浮頭之前,於半夜前後開啟增氧機,連續開機到太陽出來為止。

7、傍晚時分一般不宜開啟輪式增氧機。因為這時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將停止,不能向水中增氧,開機後會使上下層水中的溶氧均勻分佈,上層溶氧降低後得不到補充,而下層溶氧又很快被消耗,結果反而加速了整個魚塘溶氧消耗的速度。

8、投餵餌料後1-2小時應開葉輪式增氧機。葉輪式增氧機能攪到水體,使水體形成循環流動,一方面可將飼料的味道帶到魚塘各處,達到誘食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魚類形成吃料的條件反射習慣。

總之,增氧機的使用原則是“三開兩不開”,即: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傍晚不開,陰天白天不開。在生產中,應根據池中魚的密度、水質條件、生長季節、天氣變化、活動狀態以及增氧機負荷面積大小等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從而達到耗電少、增氧效果好、魚類不浮頭的目的。

二、高溫期合理用藥

1、對症用藥

盲目投藥是防治魚病的大忌。選用漁藥的前提是準確診斷魚病,選擇合法合規的魚藥。一是嚴禁使用違禁藥物,如氯黴素、氟呱酸、五氯酚鈉、孔雀石綠等。二是要針對病情選擇適當藥物。三是要防止不同養殖品種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同時,還應注意藥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些藥物在生物體內的富集作用很強,如激素類和抗生素類,要特別注意。

生力泰 預防腸炎 抑菌調水拌料 腸道衛士,調節腸道;減少患病風險,防止病害復發

2、適時用藥

施用藥物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晴天上午或傍晚,施藥後,氣溫、水溫降低,可減少魚類的應激反應和體能消耗。如果清晨施藥,因水中溶氧處於最低狀態,易引起缺氧浮頭。中午陽光直射時施藥,部分魚藥會降低藥效。雨天和雷雨時的低氣壓天氣時更則不宜施藥。

3、用藥方式

潑灑藥物前,要按照說明,將藥物溶解於所要求的溶液中,不能有藥物顆粒或團塊。以防藥物因沒有充分溶解,施藥水體內達不到濃度而起不到應有效果,或因誤吞食而引起死亡。如生石灰要化漿後潑灑,漂白粉不宜幹施等。潑灑藥物時不能投餵藥餌,最好是投餵後再潑灑藥物。潑灑用藥時切不可定點傾倒,應用木瓢或勺子均勻潑灑。要從上風口處逐漸向下風口處潑灑,並使藥物分散均勻,尤其是池塘邊角處。否則會因用藥不均,造成局部藥物劑量大或過少,會引起毒害作用或局部藥物不足而起不到預期效果,致使死魚或魚病復發。要準確測量水體,計算用藥量,以免造成因過量用藥而引起毒害作用,或因用藥不足而達不到預期效果。

4、劑量準確

潑灑藥物要準確計量水體;拌料藥物要準確估量魚體重,以免用藥過量造成中毒或用藥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藥量不足,池水達不到一定的藥物濃度,防治效果不佳。相反,用藥量過大,超不到藥效。魚群浮頭或浮頭剛結束時,不宜用藥,否則會引起魚群大批死亡。

5、分別用藥

如果是兩種藥物混合使用,則應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一般養殖戶不宜私自混合使用漁藥,應在技術人員指導下使用。如生石灰不能與漂白粉、硫酸銅混用。酸性藥和鹼性藥不能混合使用。

6、防止失效

嚴禁使用過期失效藥物,使用失效藥物既達不到防治魚病的目的,又會引起毒副作用等危害。特別是漂白粉易受潮失效,故應使用乾燥粉沫,生石灰要用塊灰。平時藥物應按規定妥善保管,並在保質期內使用。

7、預防應激

用藥前應做好預防應激準備,用藥後管理人員應在現場巡塘觀察2一4小時,注意是否有異常情況出現,一旦發現有魚群嚴重浮頭或不正常情況,應及時採取有效急救措施,有機酸,增氧劑(顆粒)常備。


三、高溫季節魚藥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項

1、投餵藥餌時的注意事項

投餵藥餌時,最好是使魚先空腹,讓魚搶食藥餌,以減少藥餌在水體的滯留時間,以免藥物過多地散失在水體中,造成藥物浪費,達不到用藥效果。在魚浮頭或浮頭剛結束後不宜用藥,否則會造成大量死亡。用藥的基礎水溫是20℃,水溫超過20℃應適當減少用藥量。

2、混用藥物時的注意事項

2種藥物混用時,應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是增效還是拮抗作用,而且要分別溶化後再施用。2種以上藥物合併使用或1種藥物剛使用後,藥效尚未消失前,接著使用第2種藥物,可能會產生增強或減弱藥效的現象,也可能出現毒副作用的增強或減弱問題,要引起充分注意。一般養殖戶不宜私自混合使用藥物,要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用藥。

3、注意藥物的有效期

使用過期藥物達不到用藥效果,有的還會產生毒副作用。如漂白粉易於潮解失效,生石灰易於吸水而轉變為熟石灰而失效,要特別引起注意。

4、適時開啟增氧設備

夏季使用殺蟲劑或消毒劑後,用藥前後要開動增氧機增氧30-40分鐘,如水深超過2.5米可延長增氧機使用時間,打破熱成層。且藥物用量不可過大,以避免用藥後因缺氧而導致養殖魚類死亡。用藥前要做好相應的應急準備工作,用藥後觀察一段時間(2-4小時)。一旦發現異常,要馬上採取應對措施。

5、慎用抗生素類的藥物

抗生藥物按其使用性質可分為殺菌類抗生素和抑菌類抗生素。殺菌類抗生素包括青黴類、氨基貳類、桿菌膚及多粘黴素、抑菌類抗生素。在治療魚病時,應有針對性的使用對致病菌有專一性的抗菌藥物,而不應盲目使用廣譜的、對非致病菌有殺傷能力的抗菌藥物,以免傷害魚體內有益微生物菌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